应用大学转型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8-06-08熊银黄晓坚
熊银 黄晓坚
摘 要 当前,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也是重点问题。但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有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教学和实践体系不尽完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等问题,应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校内融合、校企协同,形成教育实践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三方面考虑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应用型转型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2.074
Study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XIONG Yin[1], HUANG Xiaojian[2]
([1]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2]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nsition from local universities to applicative ones is the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How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is also a key issue. However,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lacks understand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mperfect teaching and practice system, weak teachers in schools and further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so on. It should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system; to create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and other three aspects to consider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applied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黨的十八大提出“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高校切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从2014年开始,国务院、教育部等纷纷出台引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相关文件,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已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积极向应用型转型,各种高校办学联合体应运而生,比如,“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及“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成立。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人才输送的主体,“地方性、应用性”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备良好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地方高校的重点内容之一。
1 地方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新创业教育就在一些高校悄然展开,先后经历了高校自发探索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以及如今的全面推进阶段。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融创新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1]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以及创业实践能力,对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地方高校应用型大学转型提供了有效路径。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使之成为高校办学、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支撑,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有学者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得出:地方高校学生……整体上对创新创业认知程度不高。[2]目前,部分地方高校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内涵和目标认识程度不足的现象,如部分老师局限于自身的科研和教学压力,不参与甚至对创新创业活动有抵触情绪;有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仅局限于组织参加竞赛活动等工作,往往是上级有什么比赛要求就组织开展什么比赛,无法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2 教学和实践体系不尽完善
地方高校受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教材,课时、学分设置、评价考核机制等不完善;二是有些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授课时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对学生创新创意识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训练,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使得一些学生有创新想法但因缺乏专业知识理论的支撑而流于表面,甚而导致师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减退。
2.3 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专业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多为本校专业课老师或团学工作和就业指导人员等兼任,存在着师资数量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整体水平也有待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身有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不足;很多老师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的工作路径,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因此,如何培养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指导的“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地方高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4 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
近年来,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软硬件环境均得到了极大改善,有些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和实践课资源配比还需进一步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未融入专业教育,未充分利用其他专业课的教学平台和人才优势;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运营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高校从政府和企业中获得的支持还不足,还需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缺乏有效奖励激励机制,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后续推动力不足等。
3 地方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分析
3.1 統筹规划,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地方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牢牢把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契机,依托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顶层设计开始,通过有效方式在全校师生中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协调资源,统筹规划,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内,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型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扶持学生的创新创业类社团,加强创新创业赛事活动的宣传报道,有计划地举行培训会、分享会、报告会等,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师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认知。
3.2 完善课程,形成教育实践体系
(1)校内融合,完善相关课程配套。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应注重“扎实基础”和“熟练技能”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地方高校应整合学校资源,以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为切入点,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方式和考评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系列改革措施,形成以通识教育类创新创业理论必修课、与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选修课、创新创业竞赛类实践训练课三大模块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学分管理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施有效的考核评价和奖励激励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配套建设,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结构建构。
(2)校企协同,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更要求学生具备的实践能力。因此,除了营造氛围转变师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外,还需要大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和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积极拓展政府、企业、校友等各类资源,构建“双向的、互动的”校企协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实习基地、定岗实习、科学研究、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良好互动和深度融合。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资源,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创新创业交流和指导,为学生搭建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实践和交流平台。
3.3 配备师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以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和依托。地方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又有实际的创新创业训练方法,既能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传授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但是仅靠现有的师资力量显然无法满足此需求。
一方面,地方高校应鼓励具有生物化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理电子、信息技术、财会金融、文化创意等广泛学科背景的专业老师以及具备较强学术科研能力的老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充分依托学科背景提升师资队伍的层次。同时,鼓励老师将科研成果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或项目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来实现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实用价值;也借此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引导教师科研更多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运用自身校友资源和地缘优势,从社会上聘请一些企业家、优秀校友、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创新创业导师,这些人既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他们不仅可以传授学生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来自政企和社会的咨询与帮助,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也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师资不足的现状。学校通过有效的奖励激励评价机制,从政策、制度、资金等多个方面为老师们的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提供服务和保障,逐步实现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长效发展,同时也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地方高校紧紧抓住应用型转型契机,不断改革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自我发展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金项目:1、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GA309)
2、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众创空间——青年公益组织创业发展的新思路》(项目编号:KY2016YB358)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2010-06-01)[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 黄海娜,魏国强.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有效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