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常规教学中的备考有效性浅探
2018-06-08陈洪涛
陈洪涛
摘 要 “听说,阅读,语法,读写”是高中英语常规课型中的基本元素,如何在常规教学中把握“教与学”的契合点,凸现新课程理念,实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学习,有效备考,是教学中值得思考和商榷的话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學实践,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话题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听说实践 语篇解构 语法活动课 活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2.060
Effectiveness of Remarks in English Teaching of General Practice
CHEN Hongtao
(Sanxia Senior Middle School, Yichang, Hubei 443100)
Abstract "Listening, speaking, grammar,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gular classes, how to grasp the poi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onventional teaching, highlighting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practice" so that students can really learn autonomously and prepare for them effectively. This is a topic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and discussion in teaching. The author combines his own teaching practice,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is topic to do some discussion.
Keyword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 discourse deconstruction; grammar activity class; activate teaching materials
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如何在课堂的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备考,落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可持续性提高,一直是我多年孜孜的追求。每节课后的小结与反思,是我多年教学的必修环节,通过对“听说课”、“语法课”“阅读课”、“写作课”等常规课型的再思考,再研磨,就有一些点点滴滴的感悟。现与同仁分享如下:
1 听说课——精心导入,重视过程,给 “听说”充裕的实践空间
听说课是一个单元的“话题导入”和“语言热身”,这一环节落实的好与坏,关乎到整个单元整体教学计划的落实。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在常规的教学轻视了学生实践的作用,在听力训练中一般直接采用“听录音,对答案”的方法,结果许多学生只能够能捕捉到零星的信息,所获甚少,甚至会产生畏难和焦虑的情绪。而在“说”的这一部分,一些教师认为过多地让学生去说会影响课堂效率,所以对课堂控制很紧,即使让学生说,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没有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更有甚者,有的课堂为了省时,直接功利化地抹杀了 “听说”这一环节,直奔阅读的主题或者词汇的讲解等貌似更“务实”的环节。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对听说课越来越不重视,也越来越不感兴趣,最终还会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
首先,笔者认为成功的听说课,一定要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这个导入,可以是知识难点的一点突破,可以是词汇的一个情境渗透,也可以是相关话题的讨论和预测。同时一定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和互动,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从而有效地规避学生的焦虑情绪产生。在必修五的Unit3 life in the future的听说课上,我没有直接进入话题,而是问 “Would you like to go sightseeing in the UK and travel around the Britain Isles with me today?” 学生顿时兴味盎然,然后呈现生动的图片:“Li Qiang is taking his journey to the future life. Would you like to travel with him in the time machine? Lets have a close look at life in the future”.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what do you think Li Qiang will see in the future world?”并给出有用的表达给学生的口语练习助力。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在听力这一环节,我一般放音三遍,有时候还会视难度适当增加训练,不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将功课做足。放第一遍录音的时候,着意于整体的理解,因此一气呵成,不做停顿;第二遍放音对重难点部分做出提示和回放,做到重点突破。把握了人物关系和基本情节之后,听的目的就达到了;三遍之后,我会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自己讨论总结概括,得出结论。一些需要填空或者回答问题的题目,学生的讨论就是标准答案。在听的环节,学生多有成功的体验,也愿意就单元话题谈论感想,为后期语言输出做了有效铺垫。
在说的环节,我会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但为防止说得漫无边际,一般将说的话题给明确具体细化,将课文的情境细化,并归纳补充有用的词句,并有意识地把表现机会给不敢开口的学生。经过训练,班上的学生一般都能够畅所欲言,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模式。课后让他们把这个讨论的话题往写成日记,以DAILY REPORT 的形式课堂五分钟展现出来。对单元话题的写作有很大有裨益,也是后面的阅读课一个很好的铺垫。
总之,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是无限的,不让听说课流于形式,就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就要给语言实践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语境中“言为心声”,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在好的发挥。只有使“听说”的羽翼丰满,“读写”的翅膀才展翅能飞。
2 阅读课——解构句篇,解读词汇,破解阅读信息之谜
阅读课的特点是课堂容量大,信息量大,在短短的教师主导环节作到语法词汇语篇章的各项理解落实,殊为不易。同时如何使阅读教学真正与高考接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教学中我孜孜以求的问题。
阅读课教学,常常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的溶入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因文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有意蕴的文章,适当用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passage?来加深文章主题理解;而对于结构内容简单的文章,就要求学生限时阅读,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谈论并归纳重点词汇;对于英美文学如The fair lady 这样的戏剧节选文章,会花时间放一些有关的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给相关的网址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并对戏剧的题材做一些提炼。主体做一些挖掘;而上Disability 这样的文章,会在做很多话题的延伸,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受到德育的教化;对于结构严密的文章,会花一些时间做篇章的分析,教学生略读和预测的技巧;对于知识点集中的文章,会在知识点的讲解后加强学生范文的模仿训练;在阅读训练中,会通过谈论和互助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注重信息获得的途径和对文章观念把握的技巧,而不会过多的花时间讲评和翻译。
同时仅靠课文的阅读文章精读理解,显然是余力不足。因此我校每周一次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限时强化训练,并在讲评课中重视阅读技巧的获得途径,将题目选项进行细化归类讲评。下面是我的一次阅读细节理解题实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INCORRECT about curiosity?
A. It gives the scientist confidence and pleasure in work.
B. It gives rise to interest in problem that are unexplained.
C. It leads to efforts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connections.
D. It encourages the scientists to look for new ways of acting.
對于这样一个题选,要求学生选出错误选项,就需要给正答找到信息支撑。给出的信息比较博杂,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到出处,然后进行信息对应和匹配。首先让学生通过再阅读找到论据出处:
First of all, it seems that a successful scientist is full of curiosity—
He usually directs his attention towards problems which he notices have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and his curiosity makes him look for underlying relationships even if the data available seem to be unconnected.
He thinks he can improve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通过再阅读,学生很快发现关于“好奇心三要素”题干与原文的三个巧妙的信息对应:① B. … problems that are unexplained.----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② C. …potential connections.---- …underlying relationship
③ D…look for new ways of acting.-----… improve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通过找到对应的信息,学生通过paraphrase的方式进行词汇拓展,无心工作增加了阅读的信心。在阅读讲评课上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归纳。比如主旨大意的题目要多看段首尾的主题句,推判题则多看信号词,做题时多从主旨大意和结构着手,高屋建瓴,重视文章的框架结构,从出题人的意图来审视文本内涵。这些经验和技巧的获得,可以让学生之间多交流,分组讨论,互通有无,达到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的目标。
总之,阅读是一个自我思维的过程,应该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感觉的熏陶。真正的阅读是“解构”和“解码”的过程,应该通过对词法、句法、篇章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整体阅读和写作的意识。在教学中运用“以语法为纲,以词汇为目,意义解读”的原则,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老师在此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一些策略,对语篇做一点分析,对词汇做一点解读,对句子结构做一点点拨都是有效的。但总体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以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提升。而怎样的阅读教学最有效,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学生,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同时应该加强课后反思,对每个环节的得失及时总结和反馈。另外平时与学生一道多看电视英语频道,重点研读国外新闻、国外教育以及历史传记、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书刊,通过多渠道涉猎各国文化,使学生不断开阔知识视野,逐步具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 语法课——精讲多练,寓规则于活动,精心搭建语法的桥梁
常见的语法课是沉闷无趣的:老师花大量的时间讲语法规则,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练习,而在实际运用中,学生还是会犯各种语法错误。实践证明,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够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是教学联系实际的策略,要使学生能参与,乐于参与,就必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活动,安排好每一步骤。比如我有一次有幸听到这样一节语法课:为语法教学提供了一个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语法为主线的成功范例。她讲的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她的设计是这样的(见表1):
表1
首先她呈现了一些隐藏问题的图片,学生在选择图片并回答问题如:“ Who do you think is very smart in your class” ,然后由另一个学生转述该生的话。然后小组谈论并转述。避免枯燥的讲评,却使所有的学生对该语法项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她设计了一个情境:A couple had a quarrel, the children help to get rid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ir parents. 要求学生对情境编故事,运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知识,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讨论,表演的对话诙谐幽默,课堂气氛由此进入高潮。最后让学生小组谈论,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自然习得了“间接与直接引语”的运用规则。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基本的语法知识为铺垫,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读和讨论并对话表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最后达到了语法渗透的目的。而且她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不是直接的给出结论和答案,而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发现规则,并能让学生在用中学,最终达到了能说会用的目的。
也许我们在常规教学中,不能处处做到对一节课进行精雕细琢,设计出这样的活动,但我们可以让我们的语法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易犯错误的回访,进行典型错误归类,使之凸显在我们的语言材料中,盡量使语法课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们要力避枯燥的讲评,将“精讲”和“多练”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要多给学生犯错误和发现错误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才能够学得牢固,有效。
4 写作课——取景教材,取材生活,赋读写以生命的源泉
古人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的活水,就是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语言,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要经过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找出英语的规律和特点,教师把教材的内容活化给学生,就是把课本的知识放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运用课文知识去表达,去行动。这样把课本内容化为生活,把教学化为交际。因此,只有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语言才最有生命力。
读写课是一项涉及综合技能的课型,在读的过程中,我一般着意于文章结构的提炼,典型词句的归纳,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如在travel dairy一单元中,学案设置分为四步:
Task 1: What are the topics of introducing a place?
Task 2: Underline the good sentence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
Task 3: Write sentences following the example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Task 4: Introduce your hometown.
首先让学案中第一步设置任务,让学生了解介绍地方的常见话题:如人口,地理位置,经济,景点,气候,自然资源,风俗等。第二步的任务设置要求学生标识并书写重点文句,完成后进行学案第三步任务设置:运用相关词汇结构仿写句子。这时如果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家乡宜昌的作文,学生就会感到有据可依,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时间允许还可以叫小组讨论,把写作的题材分成简介,正文:气候,位置,人口;和景点,经济,特产和总结四个部分,四人小组分工讨论后再写出来。有了组员的集思广益,最后呈现的作品的完整的,也是完美的。还可以开展小组自评和互评,把“层次、内容、用词、语法”作为自评和互评的内容(表2)。
通过挖掘生活,找准话题,学生能够把现学的结构和词汇现用在写作中,做到了语言的有效输出。我们的读写教学,就应该注重就地取材,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走进课堂,让读写教学成为不竭的源泉。
总之,教无定法,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英语老师,笔者认为自己要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找到教材内容和生活的契合点,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刻理解课改精神,着意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最终达到体现语言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