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幼专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研究

2018-06-08胡晓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胡晓刚

【摘要】黔南幼专是自1952年贵定师范学校创建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当的办学规模,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积累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成为黔南州培养学前教师的主要基地。既然黔南幼专是学前教育人才聚集的场所,学前教师又对学前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教育启蒙作用,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必须加以重视。而在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形式。特别是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独有的实践性、职业性特色和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更为重要。黔南幼专在校园内围绕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展开调研工作,重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和两者进行有效融合的途径,为黔南州培育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

【关键词】黔南幼专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融合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黔南幼专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研究》;课题立项号:2016yb0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35-02

一、黔南幼专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我们课题组首先在校园内开展了问卷调查,设置了几个相关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以黔南幼专2014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班、2015级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班、2016级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大专班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对问卷情况,掌握了我校青年学生对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的认知情况。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从整体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方面,80%的学生都表示有“了解”,20%学生“非常了解”;针对“上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的原因”这个问题,35%的同学选择了“是必修课必须上”,33%的同学选择了“提思想政治理论素质”,12%的同学选择了“受老师所讲授内容吸引”,13%的同学选择了“受学校课堂纪律约束”,而7%的同学却选择了“应付考试拿学分”;另外对于“思政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有22%的同学认为“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3%的同学选择了“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28%的同学选择了“教师的言谈举止、年龄、性别、个性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教师的个人修养等”,27%的同学选择了“理论功底欠缺,掌握的本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而对于“对思政理论教学总体印象”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满意;33%的同学选择了较满意;22%的同学选择了满意;只有7%的同学选择“不太满意”这个选项,没有一个同学选择“不满意”。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黔南幼专学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总体上有教好的素质,但是在部分学生还是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论基础知识没有那么重视,教师思政专业素质不够,教育方式上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不易接受等问题,从而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针对性的进行改善。

(二)校园文化活动方面

对于校园文化活动方面的调查,主要从文化氛围、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如何看待校园各类讲座、校园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发展大学生校园文化平台的途径等这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的。从整体调查结果来看,有15%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有45%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有30%的同学则认为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一般”,还有10%的少部分同学认为我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好说”;有21%的同学认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活”,有45%的同学是“兴趣所致”,有19%的同学为了“争取荣誉”,有15%的同学则为了“可以加学分”;而对于学校的学术讲座活动,有30%的同学认为“很满意,对自己有帮助”,有40%的学生认为“满意,但是帮助不是很大”,有20%的同学认为“一般,没什么帮助”,有7%的学生认为“不满意,不能满足要求”,还有3%的同学“从来不听,也不关心”;对于当前校园文化主要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有28%的同学反映“重视显性文化,忽视隐性文化”,有40%的同学反映“封闭性活动较多,对外吸引辐射较少”,有大约15%的同学反映“缺乏以教师为主导的文化建设”,有大约10%的同学表示“缺乏系统规划,文化档次不高。从这次调查大致的分析结果来看,同学们对本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认可度还是较高的,并且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也为校园文化的的丰富提出了很多宝贵性的参考意见,但是也有同学们反映有些活动仅仅是留于形式,为举办而举办,在创新这一块上可以说是“不及格”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的较多,同学们在家里被宠着、惯着,逐渐养成了自我个人的狭隘主义思想,在对待校园文化上几乎是可有可无,而对那些灯火酒绿的“另类”、不适合我们青年大学生的腐朽文化却当作神圣一样的推崇。

二、黔南幼专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课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作为课题组的的主要成员,下面着重分析了一下我校的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课之间的关系,以便促进两者更有效的融合,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育人目标是一致的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具备校园精神特色的思想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它本身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现如今我校已经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培育出高素质高品质的学前教育人才。同时这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我校的的思政基础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这些教材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等。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饱含先进科学思想的活动来育人,思想政治教学则是通过多年的积累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教学育人,虽然两者教育有自己的特色,侧重不尽相同,但是却都是为了培育道德高尚的学前教育人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加强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开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又需要思想政治的正确引导。所以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比如我校的校园文化经常会举办爱国守法的活动,这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的引导密不可分;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采取的实践教学其实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因此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载体。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主题思想。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可以互通有无,形成互补,从而提高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黔南幼专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基本途径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充分发挥我校校本文化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而我校的文化建设同样对学生们的心理和人格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所以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把握正确的价值方向。作为学前教育类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和谐兴校”一直是我校区别其他高职学校的地方,所以首先我们更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宣传,让学生对我校的办学方向、校风、校训等耳濡目染;其次,通过物质条件突出校园文化氛围,从学校的基础设施到校园环境,都要赋予其独特的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最后,结合我校特色和学生们的特点,创建校园文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二)让校园文化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

1.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积极渗透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学校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等。

2.让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实践教学形式走进思想政治教学中。在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针对性的选择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实践,并提交活动心得体会。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更用心的对待校园活动,提高校园活动的效果,也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学校各教育部门之间工作互相合作,共同努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因為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具有优势,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具体意见。尤其是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具体形式的设定上,可以与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群策群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实现理论育人、实践育人与环境育人的有效统一。

总之,黔南幼专作为一所高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的重任。所以黔南幼专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结合“立德树人、和谐兴校”的办学思想,总结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为黔南州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