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英语“单元主题阅读导学+梯架式拓展”提升学力的实践研究

2018-06-08黄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拓展阅读

黄妍

【摘要】阅读是精神的呼唤。所谓“单元主题阅读+梯架式拓展”教学,就是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以单元主题为魂,秉持

“以篇为范例,授之以渔”的原则,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单元整合教学,通过对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梯架式拓展學习,达到“一主带两翼”、“精读带略读”、“阅读带习作”等目的。我们总结出三大策略:“课前准备阶段:垫基础造房——对接文本、孕育拓展;课中运用阶段:搭架子攀墙——穿越文本、创新拓展;课后延伸阶段:架梯子上楼——超越文本、升华拓展。”通过生动有趣的拓展导学,助推学生的生命冲力,促使学生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关键词】单元主题 梯架式 拓展阅读 提升学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11-04

一、研究的缘起

(一)形式浮华,教法单一

我们常在室外听到学生的微言微语,有的说:“英语课‘病了,老师只知道背诵、默写,太枯燥了”。有的说:“老师只知道照本宣读,布置一大堆作业,还有阅读题,累死我们了”。很多学生说:“英语课太单调、老师过于严厉,无新鲜感、幽默感,很无聊,我讨厌上英语课……”

(二)远离生本,缺乏体验

不少教师在对文本进行拓展时,心中没有学生,没有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生活阅历、阅读经验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拓展,没有立足于他们情感上喜欢、感兴趣、乐于主动参与的拓展点来进行拓展,更没有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可接受的知识点进行梯架式拓展。这样的拓展背离文本,背离学生;没有目标,没有侧重;随兴所至,随时所为。丢弃学生这个“本”,去热衷于无效拓展,无异于缘木求鱼。

(三)游离文本,价值虚化

在教学中,“拓展”往往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在一些公开课和老师们的大量备课中,拓展一般是作为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课文即将结束时,出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大甩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教学是为做秀而做秀,远离了三维目标。

二、操作的框架

面对学生的原动力缺乏“芳草地”,教师教学缺乏“路线图”等问题,我们英语组老师坚持“以生为本、人课合一”为初心,经过反复多次研究探索,找到了“单元主题阅读”这根“藤”,并借由这根“藤”串起学生阅读浩如烟海的“瓜”:单元主题阅读导学+梯架式拓展——提升学力(如下图1)。

三、实践的运作

初中英语阅读的关键在于点燃、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我校英语组老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嘴、眼、耳、脑的作用,让他们灵动起来。本课题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为主线,按照“课前准备阶段:垫基础造房——对接文本、孕育拓展;课中运用阶段:搭架子攀墙——穿越文本、创新拓展;课后延伸阶段:架梯子上楼——超越文本、升华拓展”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学生“会学能学善学英语”的综合学习力。

(一)课前准备阶段:垫基础造房——对接文本、孕育拓展

古人常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说的就是拳术等武术锻炼中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武术的基本功就是通过“外修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方式来锻炼的,武术上的“童子功”就是从小通过训练打下一种基本功。实际上,我们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存在着一种学习童子功的现象,就是“垫基础造房”的过程,我们要像造房子一样,对接文本,倾向学生喜爱的阅读原作,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得以深化,实现从原生态阅读到理解性阅读再到创造性阅读的过程。

1.明确主题,搜集整合

(1)明确课前阅读主题。每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让阅读文本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学生心灵契合,使学生能在于作品的情感共鸣中感受英语鲜活的人性之美。老师就需要吃透教材,熟悉各单元主题内容,对单元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进行每单元阅读材料课前预习,掌握快速阅读方法。下面我以九年级上册单元主题归类为例(见下表1):

(2)搜集阅读材料。英语阅读材料拓展来源于英语教辅资料、英文图书、光盘资料、英文报刊杂志和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等。如《全国外国语学校英语系列教材》的《英语教学与写作》、新颖性报刊《21世纪报》、《英语周报》,网站如《英文阅读网》、《星沙英语网》等。在选材上,要注意形式和内容在难易程度上的搭配,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因此,在选材上,我们要结合实际,给孩子必要的建议或推荐读物,还要积极鼓励和知道学生通过哪些渠道去寻找所需要的材料。

(3)整合阅读材料。根据单元主题内容需要,对所搜集的各种材料进行筛选剪辑重组,采用以下“分类递进式”整合阅读材料(见下表2):

2.精心设计,分步助推

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步助推,特别是对“学困生”将教学步子适当地减小、放慢,使“学困生”在每一步中经过稍加努力也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在课前设计和布置预习文章时,要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文章。

课前预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合运用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对新的文本材料进行感知、分析、判定、理解、记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预习新课不是简单地通读一遍了事,而是先要一步步地去解决生词和词组的问题,再去理清文本思路与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预习要下一番功夫,课前最好设计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进行文本预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抓住学习的重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回顾与新内容相关的旧知识,注重知识链的衔接。所以采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学习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笔者在上Go for it!新八下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长文章之前,我们八年级英语组里的老师们经过反复讨论,设计了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见下图2),让学生先读文章,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填空,找出文章的重要信息点。

仔细阅读2b,完成下面的框架图。

其实,如果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能够正确无误地填写以上思维导图,也就弄清楚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抓住了它的重点。同时,思维导图在某些方面也指导着学生的阅读,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反过来学生看到思维导图后,更有利于他们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率。

3.科学导读,快乐阅读

教师在课前导读阶段,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文章相关联的图片、影片、音乐、文字材料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我在上八年级下册Unit 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时,文章主要介绍了新加坡的一些情况,但我校学生几乎没有去过新加坡,对于它的位置及基本情况等了解有限。所以在课前导读阶段,我利用一些新加坡的风景照片和标志性建筑物照片来让学生对新加坡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印象中的新加坡。

(二)课中运用阶段:搭架子攀墙——穿越文本、创新拓展

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说过:“没有自主、自由,何来创造。”没有创新的土壤,何来创新的行为,何来创新的人才。创新,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也不是我们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发掘出来的,因此我们要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培育创新的土壤,“跳出教材用教材”,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求知观,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帮助学生“搭架攀墙”,创新拓展。

1.导入情境,点燃情感

一堂课的导入犹如一部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策划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如:微电影、微音乐、微情景剧表演、微聊天、微辩论、微漫画图片展示等“多种新颖载体”引入方式,渲染气氛,凝聚精力,引发兴趣,产生共鸣。

案例:教学八年级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第四课Section B2a-2d时,我采用“the voice of China”中的明星和歌曲导入,从明星的背景、爱好导出生词have to do with,take up a hobby,self-improvement等,吸引学生到教师预设内容上来,接着我播放了一段关于New Years resolution的视频。视频里包含了新年决心的定义、目的、种类和视频作者的New Years resolution。看前问题Whats the writes New Years resolution?看后回答上面问题后追问What about your New Years resolution?(如下图3)再利用头脑风暴法来说说自己的resolution,并追问Why?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等,导出promise,have to do with,improve,self-improvement,take up a hobby等生词,并造句举例。

通过40秒钟的视频,让学生对New Years resolution背景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同时了解在国外New Years resolution就像我们中国的新年计划一样非常普遍,渗透文化的差异。学生看完视频后紧跟着两个问题,很自然的从视频切换回学生实际想过的话题。再让学生谈论各自不同的resolution过程中导出不得不处理的生词。这些关键性生词直接影响学生的获得事实性知识,这个阅读活动的设计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了思维,开启了阅读梦。

2.创设情境,激起学情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的思想的诞生”。教学中,根据教材要求和课堂实情,设置一些精致微小的问题,可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阅读教学中,我探索性地实施了“问题情景教学法”,问题的设计大致可分为:

(1)“语言问题”的设计。根据阅读材料,教师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一些重要的新知识点的展现,这些问题浅显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或听力训练能很快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2)“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随着词汇、语言知识点的处理,教师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清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大意。同时根據学生问题的回答,教师精选几个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强对句子章节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问题”设计。处理完语言知识点,文章整体认识后,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评价性或逻辑推理性,再让学生相互合作讨论,促使学生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教材的能力,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的能力。

案例5:在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 4 <>时,我根据“问题情景教学法”,设计了三类问题:(1)语言点问题:Where was Yang Lei from?Was she a volunteer?(2)整体理解性问题:What did she do as a volunteer?Was it a new experience foq Yang Lei?Why?What did Yang Lei think of her job as a volunteer?(3)趣味思考性问题:Do you think it was a success to work in a village as a volunteer?Why or why not?

3.融入情境,情真意切

列宁说过:“如果没有情感,就永远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知识是行动的基础,情感是行为的内部动力”。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你能将自己丰富的生活情感融入抽象的理论中去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我常采取小组交流、合作、竞争与分享的办法,把全班学生分成6——8人一个小组,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制作思维导图,解决英语阅读中的问题,建立起团队精神,大大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我校任教七年级英语吴老师在上七下Unit10<>公开课时,老师先叫学生小组讨论:What will you do if your birthday comes?然后,让每一小组在已发的白纸上完成一份思维导图。再根据讨论与展示结果,老师分别给各小组不同的加分。老师先做了一个示范。接着,同学们讨论得可积极了,有的索性站了起来,似乎想要把自己所有的想法与做法都分享出来,从而在各小组中脱颖而出,兴致勃勃地为能获得小组最高的加分而努力。几分钟过后,老师把各小组的思维导图都呈现在黑板上,并评出了最优胜组,(思维导图如下图4)。之后,吴老师又叫学生们看看他们讨论写出的哪些做法与2b文章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 的做法是一致的,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

这样的小组交流、合作、分享与竞争的真实场景,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每个小组都把思维导图画得有模有样,每个学生都能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枯燥的英语阅读课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奏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旋律。

(三)课后延伸阶段:架梯子上楼——超越文本、升华拓展

著名特级教师吴加澍先生对怎样架设思维阶梯作过独到论述:“1.思维阶梯应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处。2.思维阶梯的陡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设定,如果台阶过高,思维强度过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积极开展。”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潜能,架设不同的梯子,拓宽阅读内容视角,采取“分类、分层、分步”法,进行“听、说、背、读、写”等多种形式引入最近发展区,进行顶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顺着梯子一级一级向上走,在多种阅读形式中体验和升华。

1.听说结合,巧点妙引

以读学说。“说英语”即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语言的交际能力。“读英语”是通过跟读、朗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朗读、教师范读、优等生领读等,通过直接感受语音、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体会英语的语感和乐趣。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出来。如:分角色朗读、集体齐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收听有较强趣味的录音故事等延伸活动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刚开始可在教师的半控制阅读下进行,周一至周五教师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单元主题阅读材料,教师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目标,设定每日阅读量,指导学生每天利用课外10分钟左右阅读一篇相关主题、题型各异的语篇,学生按计划完成相应的阅读。同时,教师要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方式及技巧给予充分说明和指导,注意方法速递。经过教师一段时间半控制后,学生清楚了阅读形式、阅读材料的选择方式以后,慢慢可以转化为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及自己阅读偏好选择阅读材料,同学间可进行“书讯交流”,分享阅读资源,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

延续。

在学生进行课外主题阅读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周末“一周回眸”:包括好词佳句——妙笔生花——我的微博,“一周回眸”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好词佳句”是对重要短语做笔记收集记录,对于佳句进行诵读;“妙笔生花”是利用一周阅读话题进行主题写作,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智能双提升;“我的微博”则是让学生就阅读后发表一点自我的看法:对于材料的喜好程度,材料的难易程度,各类题型的感受以及材料所受到的启发等等。三位一体,巧点妙引,步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分享展示,走向立体

我的单元主题课每周都安排一节“分享展示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型,以“演”为首,“读、背、说、写”相结合,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关注小组每个成员的展示是否精彩,是否有创意,是否比前一次更进步等,采取每堂阅读课评选1—5名“阅读展示能手”,每学期每班评选10名“最美阅读选手”和“最佳进步选手”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分享展示课”上,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自我展示:

(1)让学生扮演“小老师”。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各成员“一周回眸”中的“好词佳句”内容进行交流和评价,组内成员评选出大家一致认为比较重要和优美的短语和句子,由各组内推选出“小老师”到台上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并在“老师”的领读下进行齐声诵读,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

别高。

(2)让学生当“演讲者”。如“一周回眸”中的“妙笔生花”是围绕每单元的主题所进行的写作练习。组内成员对本组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评选出组内优秀作品,在“分享展示课”上让优秀作品获得者进行演讲,然后评选出2—3名“最佳作品奖”或“最佳演讲者”。

(3)让学生当“主持人”。在“分享展示课”上,教师让学生自己来组织“朗读会、故事会、对话表演”等口语训练的形式,教师只站在一边稍作指导,由“主持人”布置会场、组织参演人员,安排出场顺序、串接台词等,这些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鼓勵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在展示课上要努力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让学生大胆发言,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命养分。

3.营造真景,开启梦想

十五六岁的年龄,是人生中最爱做梦的阶段。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就是营造学习英语的真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英语,架起一座学习英语的桥梁。

案例:我在教学八上Unit 7<>的作文课时,先将3a范文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用方框中所给的词填空,接着通读文章,并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一步步的共同生成10年后我的生活的远景图,然后擦去作者的小分支,保留了job,work place,clothes,vacation,pets五个大分支,问:“还能写写10年后你的生活的哪些方面?”学生经过思考后说:“Sports.”我立刻表扬:“Good idea.”接下来,我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如10年后,你的工作是engineer,理想的工作地點是Beijing等等(如下图5),用原来的思维框架,一点点扩展与想象。最后,我布置学生完成my life in 10 years的远景图,再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写作文。经过我的点拨,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有思路,有想法,有内容,他们不仅很快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作文,而且很多学生写得非常漂亮。

这说明阅读后,利用思维导图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之前激活了相应的语言、内容和形式,有效地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提前在写作文前进行构思,为写作提供了充足的准备,大大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兴趣,提升了学力。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单元主题阅读导学+梯架式拓展”的实践研究,我们已找到了“单元主题阅读”这根“藤”,也串起了学生阅读浩如烟海的“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学生从被动地阅读到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学生英语语感增强,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测试中,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及选词填空题都有很大提高,这足以说明我们研究的“单元主题拓展阅读”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能不断走向简约、流畅、精彩。但面对新时代、新思想的学生,在我们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开展与实施中,如何拓展文本的宽度与厚度,怎样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视线,使其教学重点难点得以突破,英语阅读达到最佳效果?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拓展,使我们英语“单元主题阅读导学+梯架式拓展”得以发展和完备,成为学生学习的伴侣、知识的导师、梦想的追逐。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2]《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李杰林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版.

[3]《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黄艳云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拓展阅读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乐在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