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大报告主要提法的网络传播影响分析

2018-06-08盛创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舆论

■ 童 锋 夏 泉 盛创新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重大技术革命推动的。从古代中国为人类贡献的中国智慧“四大发明”,到蒸汽机的使用,到电的应用,再到互联网的使用无疑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网络舆论宣传是指在一定社会时空内,围绕社会焦点事件的发生、进展,公众对于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①简言之,网络舆论宣传就是民众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所表达的情绪、意见、态度、信念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论宣传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即时性,通过微博、BBS、手机客户端等媒介,网民可以立即发表自己的见解,下情上达,民意表达通畅。二是感染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公众对一个热点事件,加以情绪化评价后,可以迅速点燃公共舆论导火索,汇成公共舆论,进而造声造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流媒体的意见。三是自发性,网络舆论的主题极为广泛,话题的形成往往是自发的,非预定的。一旦话题引起大家的共鸣,就会如病毒传播一样形成扩散效应。②四是互动性,在互联网上,网民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并通过互动形成共识,继而形成舆论。五是偏差性,网络舆论宣传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情绪化意见的表达,带有满足自我利益诉求的倾向性,事实的真伪一时难以辨别。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宣传工作,并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不仅厘清了“职责和使命”,强调了“党性原则”,还就如何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深刻改变,如何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中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等一系列问题,给出了针对性极强的解决办法。总书记阐述的“新闻观”和“方法论”,不仅对媒体人有启发,对其他工作也有借鉴意义。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③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调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新闻单位时论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论”,提出了48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强调网络舆论宣传要弘扬主旋律,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④上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舆论宣传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的原则。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海内外专家、学者、记者、官员等在国际、国内主要网站相继刊发了关于党的十九相关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主要提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网络舆论宣传党的十九大报告主要提法影响的表征

(一)习近平作十九大报告八次提到互联网

一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五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六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七是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八是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二)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提供了社会基础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⑤在十九大召开之前,专家学者在网络上关于运用“新时期”和“新时代”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最终选定了“新时代”,理由是时代是用来表达时空范围的概念,是时期的集合,相对于时期而言,延续的时间更长、涵盖的空间更大;时代既可用来指称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也可用来表达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进程。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核心词,完成了体系化建构。

1.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提法的网络舆论

党的十九大之前,国内主流网络媒体报道了学术界就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如何表述的问题进行了系列讨论。2017年3月28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刊发了记者李剑平一篇令学界激动人心的报道:浙江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嘉兴求是园文化传播公司近日在英国伦敦National Liberal Club举行《习近平思想》中英文版的出口首发仪式。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官员以及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有关国家官员出席该新书的首发仪式。该书深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科学论证了习近平时代继往开来打造第三个新中国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深入探讨了习近平领袖魅力的经典元素。⑥此后,有关专家和学者在网络上接连提出习近平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习近平理念、习近平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复兴理论等提法或表述。党的领导集体最终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涵和形式上实现了党确立的指导思想上的新飞跃。从历史来看,党的指导思想表述无非有两种形式。一是体现党的领导核心领导人姓名的,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二是体现当时时代特征和战略目标任务的,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是将党的领导核心姓名与新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党的发展史上尚属首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包涵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时代条件和主观努力。其理论渊源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践基础主要基于十八大以来各领域的实践;其时代条件主要应对新时代诉求、时代特点。其主观努力最主要的是主要创立者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从国际社会来看,为国际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和“西方中心论”等论调进行了有力的回应。

一如,2010年6月2日,腾讯新闻网刊发了王晶的《马丁·雅克:中国永远不可能统治世界》舆情中披露了马丁·雅克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的言论。⑧“中国绝对不会选择走西方民主化的道路,只会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崛起将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例如,“一带一路”的倡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等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又如,2013年1月10日,旅法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在“观察者”网站上发表了《一本书读懂中国和美国——评〈美国能向中国学什么〉》一文对2012年美籍华人、纽约大学教授李淯所著的《美国能向中国学习什么》一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⑩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应该虚心向中国学习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中国的儒家哲学,因为文化是制度之母;二是学习中国精英治理模式,因为经过历史和时代检验,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作用是成功的;三是学习中国的五年规划范式,因为中国经济崛起与五年规划密不可分;四是学习中国经济特区的经验,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就是从创造性设立经济特区起步的;五是学习中国的实体经济第一的理念,因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经受住了世界经济危机的考验;六是学习中国构建软实力的做法,因为软实力比硬实力更持久;七是学习中国创建美好世界的梦想,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理解和接受。由此可以判定,“新时代”不是简单说法,而是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站在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迸发新的思想,开启新征程,创造新的变化。

2.关于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网络舆论

十九大报告对十八以来五年的工作进行精辟的概括,称之为在“极不平凡的五年”,中国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诚如,2015年11月19日,新华网刊发外交部长王毅“提供中国方案传递中国信心——外交部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专访报道。从中国GDP总量来看,2016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1.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为14.8%;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0%以上。2018年1月30日,顶尖财经网刊发了董登新的“2007—2017年中国经济降速提质”的报道: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达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这一速度不仅远高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也超过了金砖国家。据测算,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2017年GDP约为19.55万亿美元;中国GDP约为12.72万亿美元,排列世界第二;排在第三位的日本GDP为4.34万亿美元,仅为中国的1/3;排列第六的印度GDP只有2.60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中国GDP的一个“零头”。从经济体量来讲,这是令人振奋的,中国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而且我们正在步入“经济强国”的征程。从世界各国GDP总量所占比例来看,中美两国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中日两国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

再如,2017年10月10日,中国新闻网刊发了周驰的《2016年全国投入研发经费1.5万亿元比上年增10.6%》报告:从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及产出来看,2016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多达1.5万亿元,其投入总额位居世界第二。2016年8月19日,中工网刊发了孙喜保《从‘悟空’到‘墨子’中国卫星实现局部‘弯道超车’》的报道:从高科技成果投入及产出比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资国,接近美国研发投入的水平,我国科技水平跃居世界第二阵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截至2016年底,我国在轨运行的卫星超过170颗,在数量上稳居第二位。

二、网络舆论宣传引导主流思想的归因

为什么需要重视网络舆论宣传引导?如何做好网络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归纳起来,应从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力、互联网引导的舆论格局变化、网络时代舆论生态发生变化三个方面来看。

(一)从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力来看

1.网络舆论宣传的现状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互联网的多种政治功能日益显现。例如,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议政府投资智慧型基础设施。伟大的战略,基于现实,更富于想象。美国是以政府为主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规划行为的国家。新媒体凸显强大的组织动员能量,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等成为影响政局的工具变量。如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维基解密引发群众不满,青年遭警殴打成导火线,统治该国23年的本阿里总统下台。埃及政局动荡,脸谱网上“我们都是萨伊德”引发街头革命。

互联网舆论的技术平台非常发达,成为最便捷的公众参与渠道。年轻、高学历群体成为网民的主体,年轻意味着思想活跃、利用网络技术平台的技能高、机会多,也更愿意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网络舆论宣传的传播方式除网络论坛、新闻、评论、聊天室和电子邮件等传统媒介之外,近年来又出现了维基(Wiki)——人人都可以参与编写的百科全书、聚合新闻(RSS-新闻定制)等新形态的信息交互模式,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舆情模式,以播客、博客、个人新闻台为代表的个人网站舆情模式和以手机微信、QQ、短信、电子报纸和杂志为代表的手机舆情模式成了网上舆情在表现形式上的新动向。网络舆论压力十分强大,如果说过去舆论主要是通过报刊等传统媒体,现在则主要是通过网络发起或由网络推波助澜。逐渐形成网上报道,网民呼应、报刊跟进模式。

2.信息的全球传播,使互联网的多种政治功能日益显现

互联网是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又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技术的公众赋权使得草根拥有话语权。新媒体技术具有匿名性、多元化、门槛低、平等化、自主性强等特点,给公众创造了自由发言的机会。由政府垄断媒体及其话语权的传统逐渐被打破,草根阶层正在利用新技术发出自己的声音、掌握话语权的主动权,而且与生俱来地带有比较强烈的批判性和对抗性。网络舆论宣传对民主政治、官方霸权话语、伦理道德、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舆论宣传给中国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从互联网引导的舆论格局变化来看

互联网成为新闻独立源头和媒体主流,互联网正在成为老百姓的“自媒体”(WeMedia),弱化了传媒为公众设置议程的效果。互联网引导舆论变局,传统传播媒体管控的信息传递方式是“金字塔”型,从高向低一层层垂直传递,信息呈现出从单向发布向社会对话的趋势。而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宣传突发事件扩散传播是发散型的、网格化的,网民都是传播的载体,信息传递呈飞沫化,在新闻源头、传播速度、传播载体、内容分散、舆论放大、责任追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详见图1)。

图1 网络舆论宣传突发事件扩散传播示意图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对网络爆料的公共事件的情绪表达往往存在“普遍不信任”,固化的情感结构导致正面引导效果弱。由此导致政府正面舆论引导效果大打折扣。

多元的舆论场域使得意见领袖作用加大,新媒体环境下,民间舆论场呈现“微博化生存”的态势。过去,政府往往掌握或垄断着对危机事件的定义权或解释权。而如今,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往往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他们对危机事件理性或非理性的表达往往决定着事件舆论的走向。在网络多元舆论的格局下,各种声音交织,舆论宣传引导工作面临“不同声音”的考验,如何争取意见领袖的共鸣成为舆论宣传引导的新挑战。

微信的崛起给微博带来强烈的冲击,但也给舆论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微信的舆论预警功能和纠偏功能明显不如微博。通过渠道监控内容的传统治理模式已经被颠覆,并且微信传播渗透率更高,更易引发舆论引导危机,由此微信舆论内容的监控更加困难。

(三)网络时代舆论生态发生变化

互联网推动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真实突发舆情已经无法通过单方面发布和删除解决。网络舆论热点成因多元化,并聚焦放大社会问题和矛盾;互联网舆论场过于庞大,民意表达功能越来越强;社会成员整体的信息化素养偏低;敌对势力恶意捣乱、破坏,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网络事件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挑战引发信任危机。如何改变被妖魔化和被动挨打的局面,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考验。网络舆论宣传不仅会引发群体性事件,还是推动飙车事件恶化发展的“催化剂”。

三、网络舆论宣传引导主流思想的建构

走进新时代,网络舆情宣传的控制和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舆论宣传引导主流思想的建构具有以下五大策略:

(一)进一步增强网络舆论宣传阵地意识

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宣传,网上的意见非常庞杂,不能一概视为舆论。舆情是公众的意见,单个的意见如果只是个人情绪化的极端反映,不能引起碰撞和互动,就不能算是舆情,况且舆情也不等于全民立场。因此,我们既要重视网络舆论宣传,但又不能一味迎合网络的意见,而是要理性分析网民的意见,突出主流,抓住重点,尽可能避免出现事实性的偏差。首先抢先占领网络舆论宣传的引导主阵地;其次巩固壮大网络主流思想舆论宣传,弘扬新时代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最后引导公众更加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二)创新网络舆论宣传引导方式

推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网络舆论宣传既来自传统媒体的热点新闻,又可以集中和放大传统媒体的舆论。同时,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对网络舆论宣传的选择和控制,来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方向。一要进一步依法推进信息公开;二要利用本地(部门)网络沟通民意;三要利用网络建立反映民情民愿平台;四要利用网络建立向善的公益性组织。

(三)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1.健全网络舆论宣传预警机制

及时捕捉网络舆论宣传热点。重要热点的出现往往有一定的征兆。把握这个征兆需要我们对国家政策、民生疾苦、社会心理有充分的把握。正确研判网情,分析网络热点事情的发展趋势,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进行监控预警。定性方面,网民关注、论坛、发微博、微博评论(没有评论就没有舆情),传统媒体报道、意见领袖介入、门户网站推荐(标题加粗、制作专题)、网民线下活动、境外媒体跟进报道。定量方面,新闻跟帖超过五千条、论坛讨论贴十万条、天涯社区跟帖五页、微博转推超过八百次,观察是否有意见领袖介入、网上音频是否超过两百个。

柔顺处理负面信息,慎用删除手段。负面不等于热点,更不等于危机。看负面信息的位置:一是看在大的门户网站还是在地方网站上;二是看在网站的哪个层面,是在首页,还是在二、三级页面上;三是观察位置变化,是从地方网站转移到门户网站,还是从二、三级页面升至上层页面或首页。方法是灌水顶其它贴,让负面信息下沉,页面降级,改标题,删除有技巧,不可粗暴行事。

建立工具箱。有自己的传播渠道,即与有影响的传统媒体建立固定联系;有常态化的舆情监看和分析、有自己能使用的网站资源,即与网站管理员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建立网评员队伍;建立自己的微博和贴吧;搜索引擎整理是个形象修复工作,将正面内容放在前面内容,将负面信息内容放在第15页之后。

2.完善新闻发布协同机制

实现渠道协同,如政务微博、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等。

3.建立网民参与机制

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新的策源地,科学的网络舆论宣传研判机制,是新时代评价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政府管理者定期与网民群体进行沟通交流、协商互动,并形成常态化对话机制。

(四)提升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高度敏感和及时反应是衡量政府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化被动为主动的必要条件。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充分报道正面的事实,通过提供新闻信息来引导新闻舆论。

1.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原则

一是时间性原则,第一时间持续发布信息,充分告知、明朗态度。二是主体性原则。亲民形象(示弱)、人性化表达、新闻发言人坚定的公共意志、一把手直面危机,正视困难和问题,勇敢地承担责任;并科学引导第三方话语疏导和议题转移,并以此形成了网络舆论宣传危机传播发展的线性模式(见图2)。

图2 网络舆论宣传危机传播发展的线性模式

(五)团结“意见领袖”,建立网络舆论宣传“统一战线”

政府引导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民自我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导向。舆论引导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Web2.0时代,舆论引导不是靠封堵,而是靠对话,在对话中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意见领袖是影响民意的一股重要力量,能够左右的舆论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网络舆论宣传“事件性”特征太明显,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特别需要强化“话题性”,即:要设置比较稳定的社会议题,利用社区公共平台或者新闻媒体,让政府、专家、网民等多元主体来进行持久对话、讨论甚至辩论,在动态过程中传播科技理性,逐步建立共识。如何把握好互联网舆论宣传引导主流思想的这个“最大变量”,对于政府和主流媒体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有“阵地不能丢”的忧患意识,有“兴利除弊”的媒介素养,有“能力升级”的创新精神。

注释:

① 章忠平、陈焱、曾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性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年第6期。

② 任洪涛:《政府网络舆情把关能力研究》,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③ 任小龙:《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第7期。

④ 朱付庆、徐楠、钟兴明:《网络文化对我国政治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究》,《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年第7期。

⑤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版。

⑥ 黄永军:《习近平思想》,英国新经典出版社2017年版。

⑦ 黄春梅:《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执政理念的科学选择和发展》,《理论研究》,2009年第8期。

⑧ 王晶:《马丁·雅克:中国永远不可能统治世界》,腾讯新闻,https://news.qq.com,2010年6月2日。

⑨ [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张莉、刘曲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

⑩ 宋鲁郑:《一本书读懂中国和美国》,http://www.guancha.cn/,2013年1月10日。

猜你喜欢

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对涉军网络舆论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十九大舆论场聚焦新时代、新思想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当前舆论场的几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