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8-06-07张春梅
张春梅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本文基于“以生为本”的视角,对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以生为本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50-02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才是全面实践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因为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发展。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如何以生为本的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
一、通过巧设导入,以生为本,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高效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以生为本的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首先是通过实践活动导入新课。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其次是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数学是一门衔接性很强的学科,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识。
当然,导入方法还有很多种,例如游戏导入,例如情景导入,例如直接导入,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应用,以生为本的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二、通过情景创设,以生为本,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創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中高效地学习新知。
首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例如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以天气预报中的温度为例,12月份某日,上海的最低气温为4摄氏度,北京的最低气温为零下10摄氏度,辽宁的最低气温为20摄氏度,如果我们仅用数字表示这些零下气温的话,应该怎样表示呢?然后学生们初步认识了负数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的负数。学生们有的说在电梯中见过负数;有的说在存折上见过负数;有的说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低于海平面的高度都是用负号表示;有的说企业利润中的亏损是用负数表示,等等。学生们能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负数,说明他们已经全面了解了负数的意义。
其次是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花坛,A花坛是平行四边形,B花坛是长方形,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花坛的面积开始促使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通过分层教学,以生为本,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学生之间的认知基础、性格习惯、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尽管是在相同的教室里,由相同的教师引导,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是教学目标分层。我们教师在课前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例如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我们教师可以在正常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层:确保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确保大部分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少部分学生在经历过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的过程之后,抽象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是课堂提问分层。数学知识的构建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如果一直提问难度比较大的题目,那么学困生会因为一直不会回答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如果一直提问难度比较小的题目,那么优秀生会因为题目太简单而不思进取,因此我们教师要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综上所述,创建高效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巧妙设置课堂导入,通过情景创设,通过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以生为本的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潘合标.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1)
[2]杨雪芹.以生为本,多措并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