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2018-06-07郑立
【摘要】研究生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其实质是一个控制体系,通过系列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对培养过程进行管理,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文章引入内部控制原理,以内部控制五因素为线索,对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分析,指出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时,应考虑的关键点。
【关键词】研究生 内部控制 质量保障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战后美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路径和质量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YJA880170)。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03-02
近年来,国家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研究生招生数量急剧增加,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总人数为51.72万人。在规模扩大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培养质量不下滑,各高校结合国外的各种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多元化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由政府、培养单位、社会的多元共治型保障体系[1]。高校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单位,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高校内部建立具有完善保障制度,并且能有效执行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
一、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管理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基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内部控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2]。内部控制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虽然起源于财务控制和经济管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管理功能日益强化,各种组织和机构深刻认识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在实现组织目标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当今社会,“控制无处不在”的理念已成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从内部控制系统来看,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两方面,要达到控制目标,必须是这两方面共同协作,同时发挥功能的结果。内部控制按照控制层次分为“战略控制”、“管理控制”与“作业控制”三个层级。“战略控制”是指公司治理层实施的为确保组织目标实现而设置的战略目标、形成的战略规划并监督战略实施的过程,它处于控制的最高层级。“管理控制”是指与企业经理层和中层相联系的内部控制,是将战略目标细化分解后的部门目标和任务。“作业控制”是与操作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相联系的,确保作业和任务的可靠执行,针对具体业务操作和事项的实施程序与措施。按照控制内容则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五个要素[2]。
二、与内部控制理论契合的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活动也始终贯穿于中。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制订出相关培养制度并组织实施,最后达到培养出合格的、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毕业生的目标,其实质也是通过内部控制,实现产出高质量毕业生的组织目标。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内部控制始终贯穿其中,无论从控制层次还是控制因素,都服务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1.培养过程的内部控制层次来看,作为最高层次的战略控制,体现为学校层面对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毕业质量要求、以及服务于培养过程教师政策、学生管理、激勵机制、监控措施等。而管理控制层面,则落实在学校相关的研究生管理部门,比如,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处,制定具体的培养制度、设计培养过程,组织教学、科研活动和学生活动等。在作业控制层面,由具体的研究生管理科室的管理人员和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来实现,比如研究生教学科、研究生学生科、任课教师等,按照既定的控制制度,实施具体的控制活动,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2.对培养过程内部控制的五个基本要素来看,五要素共同构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如果将内部控制五要素与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整合,则如表1所示。
三、内部控制理论对构建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1.内部环境是基础
要构建良好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好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基础保证。因此,学校的质量文化建设、学校领导层、管理干部、教职员工是否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是其重要因素。同时,定位准确的培养目标、与培养目标能合理匹配培养方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导师队伍以及充足的教学经费等,是必要条件。因此,学校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培养广大师生的正确质量观,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上多下功夫,制定出定位准确、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充分重视,措施得力,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只有在内部环境良好的基础上,才会有良好的质量保障体系。
2.风险评估是重点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多,参与人员广,因此,要保证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必须从众多环节和因素中,找到关键控制点和薄弱环节,实现精准控制,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出有效管控措施并有效执行,才能提高管理效率,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3.控制活动是核心
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决定因素。其控制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决定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转效果。因此,控制的实施过程是关键。具备了完备、科学的控制制度后,要精心设计控制流程,同时,保证控制活动实施者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最后必须建立起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控制活动的实时监控。
4.信息与沟通是保障
质量保障体系从信息系统论角度来看,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质量信息,通过内部控制的流程设计,进行搜集、输出、传递及处理,能保证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控制者能根据信息及时修正质量保障体系的缺陷,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因此,在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时,一定要注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作用,打造信息处理平台,实现质量信息的实时采集、输出、传递和处理。
5.监督活动是要求
任何一个质量保障体系,最终的目的在于让其持续运行,达到保证质量的目的,因此,持续改进是其内在要求。监控反馈是持续改进的前提和基础,控制活动需要根据监督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郭艳利.近十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49-54.
[2]池国华,樊子君.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郑立(1973—),女,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