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营企业改革的历史分析

2018-06-07王桥艾虹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改革

王桥 艾虹

摘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调整及改革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方式,这场历史性的决定自此掀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新篇章。回顾我国改革开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与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息息相关,党中央及国务院的历次重大决定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与动力,从深度及广度上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关键词:国营企业;改革;历史分析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

1、传统国营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

(1)条条管理[1]: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国营企业由中央政府直管,归属于国务院下设的各个经济管理机构,比如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工业部、交通部等。每一行业归属每一行业部门,实行全国统一计划及管理,即“条条管理”。这种管理是垂直型的,在1978年被认为切断了行业间的联系,无法切实落实产业间专业化协作,导致重复建设及能源浪费。(2)块块管理[2]:计划经济时代,每个省统一管理本地区经济,与中央政府管理机构相对应的是各地方政府也有一个一样的管理机构,每个地区形成自己的经济体。因此,即便每个行业共同同一省区,但相互之间并无联系,完全隔离;甚至同产业中上下游企业间也并无直接联系,沟通或交流均由政府机构办理,即“块块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滋生了地方保护主义,也导致地方市场因封闭而无法持续发展。

2、1980年左右,“放权让利”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步。1987年之前,“行政分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但经过多次尝试,企业仍未能从地方政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企业自主权”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针,即在企业内部建立经济责任体,责任体包括多种形式,主要由厂长或经理负责[3]。这场深刻而广泛的改革方针的目的在于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希望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来增强企业活力,以调整国家与企业间的利益关系。这次改革通过扩大自主权与实行利润留成制度而激发了国营企业的盈利意识与发展意识,为国营企业逐渐市场市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依旧为我国当时的主导体系,导致大多商品价格和企业经营活动依旧为计划经济所控,这时国有企业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

3、1985年前后,“包产到户”,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国营企业改革迈出的第二步。1984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为基础条件的改革思路逐渐在国有企业间推广开来[4]。国有企业开始出现包括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权利分流及股份制试点等多种经营方式,企业开始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社会的生产及经营者。

4、1992年起,市场化方向开始深入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此,计划、价格、财税、金融等宏观经济体制也开始加入改革行列,并逐步形成了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价值规律成了国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守则;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开始接受商业化发放原则,国有企业又朝着市场迈进了一步[4]。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5]。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出台,国有企业规范改革的步伐又快了一步。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出台,促使国有企业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这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至关重要的一步。

5、1997年起,国有企业开始战略调整期,国有企业改组步伐加快。1997年,党的十五大开始从战略上布局国有经济,即:国有经济必须支配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及领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有企业在不断迈进市场及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也面临着“抓大放小”、优胜劣汰的市场淘汰机制。

6、2002年起,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强调到,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的重大任务,自此,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003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式形成。同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改革自此进入新的阶段。

二、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收获与进展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至2007年,我国已成功在省市组建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在开始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大改革劳动、人事与分配制度。

2、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改革成效明显,现代企业制度愈加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完善;随着中央企业重组力度的加大,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愈加完美。

3、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规范国有企业改革制度及产权转让。

三、四十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之处

1、“以計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地商品经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我国国营企业改革经历的几个目标模式。目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营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2、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自搞好所有国有企业到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至市场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每一步都在逐渐完善中与市场紧密结合。

3、我国国营企业经历了从单一所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阶段,这为国营企业的改革大仙了体制基础。

4、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政企分开是国营企业改革走的第一步,从这一步到国营企业与时代接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股份制改革,国营企业真正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之路。

5、国营企业改革伴随着人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在推动国营企业改革的同时,也在不断与时代同发展,成为推动国营企业改革的助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邵宁.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展望[J].新金融,2015(9):9-13.

[2]何江川.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J].纳税,2017(20):100-100.

[3]张银平.国企改革的历史之任[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6(4):100-101.

[4]刘斌.国企改革的历史、反思及趋势[J].市场研究,2016(9):60-61.

[5]吴晓红.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完善[J].学术界,2015(5):60-72.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