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看小学语文反面人物
2018-06-07沈雪珺
沈雪珺
【摘要】新课标下,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日益活跃,这离不开教师引导。语文教材中反面人物实际上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若能够运用得当必定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各种道德理念,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明辨是非,而且能够激发想象,对创造力的培育具有极大优势。本文简要说明反面人物,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阐述其当前在教学中的状况,详细论述相关应用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反面人物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67-01
一、概述
(一)含义
与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人物不同,教材当中的反面人物也有值得人们学习的一面,并不是完全十恶不赦。作为文学作品而言,更多的是生活的缩影,其中包含艺术性和创作性,其中也饱含作者对生活的体会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二)分类
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教育意义可以将反面人物分为五个种类。第一,愚昧无知。这类人物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的领会存在偏差,这类人物能够让增强阅历;第二,冷酷无情。这类人物主要描绘的是一些冷酷并且不讲情面的人物,这类人物能够激发正面能量;第三,浅薄势力。这类人物主要表现为言行不一,行为极不坦荡,能够从中获取更多优秀品质;第四,残忍贪婪。这类人物主要表现为贪得无厌,能够引发人性深思;第五,顽固迂腐。这类人物不知变通,固守教条,对创新思维的构建具有巨大价值。
二、教学现状
(一)时代局限性
不同于理科类学科,语文作为文科的主要内容,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时代性。在新时期人们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在快速转变,而语文教材并未体现出时代性,反面人物的刻画也应如此,应适应当前具体的发展状态。综观教材其中大多数反面人物都是神话或是寓言中的人物,其中包含现代背景的人物少之又少。
(二)形象脸谱化
反面人物形象在教材中呈现出定式的状态,换句话说也就是脸谱化,所用到的词汇和描述的背景具有相似性,其中形象延伸表现的十分匮乏。在对愚昧无知类型的反面人物描写中通常都是采用寓言故事,人物大多都表现为思维定式,不会分析问题固守成规,人物所有的描述和人物所做出的各种行为都在既定的范围当中,具有一定的标签化,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立体感不足,会让人产生一种乏味的感觉,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三、应用对策
在正确解读的前提下,构建由反推正的思维模式,从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而后对其中存在的差异进行类比,构建科学思维,最终将全体整合应用到教学当中,形成新时期新视角下的反面人物教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
(一)正确解读,开发反面人物
在新时期,创新思维已成为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对此教师也应创新思维对反面人物进行开发,从中开拓更多途径从而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和善于创新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对能够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而且能够丰富阅历在生活方面也拥有更多的经验,反面人物的开发不仅要体现出语文的功能性,而且要体现其中蕴含的道德理念。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一文章时,教师通常都注重讲解晏子对于楚国大臣刁难的机智应对、能言善辩的品质,整个课堂所讲解的内容均围绕晏子展开。此时不妨换个角度,开发刁钻大臣形象,开发楚国大臣以及楚王的待客之道。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楚王和楚国大臣以宾客之礼厚待晏子,那么就不会被晏子反击,反而显得楚国不懂得待客之道,机智应对能够传为佳话,那么礼仪待客何尝不能。
(二)由反推正,引导学生想象
反面的对立面即为正面,推证过程实际上也能让学生思维和想象达到最活跃的状态,这种反其道行之的方式能够充分引发注意,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与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效,因此教师应加强内容创新,在正确解读开发反面人物的基础上,由反推正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一内容时,大多教师都侧重讲解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廉颇的知错改错,对廉颇嫉妒的反面形象讲解很少,从嫉妒到负荆请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由反到正的过程,在授课时应强化此内容,让学生解答廉颇反面形象形成的原因和目光短浅的因素,从而反推若自身应如何处理,最终归结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德角度,在想象中领会更多知识。
(三)挖掘内涵,丰富人物形象
文章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是根据自身的阅历或是启发,其中包含的内容若深入挖掘则能够得出更多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多元化方案,发散思维寻找更多的人物形象,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例如,在学习《渔夫的故事》这一文章时,作为反面形象的魔鬼以德报怨,渔夫救了他,而他却要杀掉渔夫,最终渔夫用智慧避免了被杀的厄运,在其中应着重讲解魔鬼这一形象,魔鬼的谎话被看穿,这时应让学生自行思考,若渔夫将魔鬼放出来会有是什么结果,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四)类比差异,加强人物解读
类比的方法多用于教学当中,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将正面形象与反面形象进行对比,从而使正反之间的差异更加鲜明,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内容时,狐狸和乌鸦都具有反面人物的特点,狐狸主要体现在阴险狡诈,而乌鸦则体现在愚昧无知,叫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乌鸦和狐狸,在情景演绎中对两个形象进行比对,在身处其境的状况下类比二者差异,引导学生深化解读人物,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明白更多道理。
五、结束语
总结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纰漏,开发反面人物,从中寻求突破,采用反面人物来构建更为坚实的道德观念,在其中融入文字教学,让其教学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反面人物也发挥出作用,从而构建新型小学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增添新颖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竹竹,霍生玉.中美小学语文教材人物性别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7):137-142.
[2]姜亚南.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以人教版五年級教材为例[J].好家长,2015(8):49-50.
[3]张建西.可恨之人亦可怜——初中语文教材中反面人物的另类解读[J].课外语文:上,2017(4):19.
[4]李平.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特征对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201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