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2018-06-07欧惠燕
欧惠燕
【摘要】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当今各小学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小学生从小培养阅读能力对于作文能力、演说能力的提升以及精神世界的丰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阅读无疑是打开小学生视野的最佳渠道,读有意义的书籍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素养,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然而选择书籍和如何阅读需要老师亲自做出指导,帮助小学生把好选择书籍的第一道关,当学生们读了有价值的书籍自然能够激发阅读兴趣,阅读作业将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一种习惯,本文将对于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进行研究,通过老师的指导来提供有效的促进学生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兴趣 小学生阅读 阅读积累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86-02
一、引导学生喜欢上阅读
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从引导开始,作为老师需要在授课的时候多借助一些课外书籍的典故与同学们分享,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这样不仅利于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可以吸引到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
其次,设置阅读小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单靠引导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给同学们分组,每周布置一些阅读的任务,每天看几页书籍,然后在周五的课上或者作文课上邀请同学们进行分享,把自己记住的书籍内容或者自己的感悟说给大家听,锻炼学生写一些读后感来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精神上的奖励。
最后,为同学们分享阅读的意义。作为老师可以将班级作文和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案例,邀请这些同学为大家分享读书的心得以及阅读带来的收获。向学生们灌输阅读是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丰富词汇量的同时掌握作家们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二、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
作为老师除了建议学生阅读书籍外,需要给学生们更多优秀书籍的建议。由于书店里面的书籍良莠不齐,家长和同学们在选择方面无从下手,常常购买到一些并非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阅读的效果不但没有,还会打消学生的阅读兴致,将一项简单的学习方法复杂化是最不该出现的结果。老师要做的是大量阅读小学生读物,从中找到更适合学生的作品推荐给学生们,找一些能够传播正确三观、向上力量的书籍。同时,老师也要对内容有所了解,这样便于在课上与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能够有所了解。老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这种正能量的影响尤为重要。
在推荐书籍方面,作为老师的视野一定要广泛,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而是根據当前教学中需求,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教学的补充。不仅要有国内的作品,也可以推荐国外的作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毕竟阅读是一种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而非是强制性的作业,这个尺度还需要老师拿捏得体。
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写作能力。在阅读分享课上,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和发言,把小组最近看的书籍进行语言描述,然后写下每个人的感想以及对自己的帮助。老师在作为课上同样可以引用课外书籍中经典的句子和优美的词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最佳方法。
既然要求学以致用就需要学生适当的做好读书笔记,然而小学生对于读书笔记比较生疏,老师可以在阅读分享课上与同学拿一篇短文作为案例,为学生逐句分析,将优美的句子、词汇和段落标注摘录出来,不明白的词语通过词典来查明词义。通读正篇文章后,可以把不太明白的段落复读一遍,一篇文章至少要读三遍以上才能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把能够帮助到自己的句子标注出来便于更好地使用其中的词句,最好能够记在自己的脑中,便于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修辞应用等技巧。
四、总结
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课外书中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和感受,优美的文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写作范围与提升高度。作为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从书中找到有趣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分享,在阅读分享课上检验学生阅读的效果,在课上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技巧,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去读自己感兴趣且能够帮助到他们的书籍,把被动读书变为学生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分享。与此同时,老师在阅读课上可以将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标注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都是能够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樊小妮.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2]邹芳.浅谈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