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实录分析的高中语文拓展探究式教学研究

2018-06-07张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拓展高中语文探究

张超

【摘要】本文基于目前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目光往往仅仅只能局限于书本,甚至崇尚书本至上,盲目接受课本上作者所传达的“二手思想”的现象进行高中语文拓展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着力讨论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对问题进行辩证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拓展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59-01

一、课堂情景回顾

在讲解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时,在对汪老对于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解读之后,课文当中汪老对胡同文化下了一个断言:“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我问同学们是否赞同汪老先生的这种说法,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同意。接下来,我播放了一段“史家胡同博物馆,打开老北京的记忆”的新闻视频,内容主要是北京建立了第一家以胡同为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中保存了大量的和胡同相关的老物件,新闻中并且对很多参观过博物馆的北京市民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这种博物馆的建立让他们找回了胡同的感觉,与此同时,我还找到了几篇北京市政对于胡同保护的规划建议和计划的文字材料。当看完这些之后我再问同学们是否还认为“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同学们的回答不再似之前那般坚定,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动摇:

“我认为胡同和胡同文化不会消失,因为从刚才的报道可以看出现在还保留了很多胡同,并且胡同文化也在继续传播,不过胡同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的,例如科技体验会让更多的年轻人乐于参与到对胡同文化的了解中。”

“我还是同意作者说的,我认为这种胡同文化仅仅是形式上的,之所以这么多人愿意走进胡同博物馆,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于胡同文化感兴趣,而是对于过去胡同生活的一种好奇,这种好奇只是一种新鲜感,当新鲜感过后并不会对胡同文化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很快就会忘记的。”

……

同学们开始讨论起来,这时课堂上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不再是一边倒的站在作者的一边,而是积极地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同学们对胡同文化的讨论也逐渐拓展到了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并且很多同学还联想到和胡同文化相似的其他传统文化,例如弄堂文化、剪纸文化……形成了良好的思考和探讨的氛围。

二、课后教学反思及启示

(一)阅读前做积极的心理准備

在这堂课当中可以看到以往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学生根本就没有针对问题的本身进行思考,学生缺乏的就是质疑探究的精神,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名家名作时,这种现象更是严重。很少有同学能够认识到“文章合时而著”,并且带有作者一定的主观性,而很多教师对文章的解析反而有时会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同感,认为作者的思想百分之百就是正确的,不可撼动的,而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生在学习文章之前应该是带着一种质疑的态度阅读文章,再从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观点是否可以说服你,同时也思考是否有依据来反驳作者的观点。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会让学生学会在文章阅读中进行积极独立地思考,能够真正的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交流,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加强引导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不难看出,学生之所以会引起讨论和思考,主要在于在课堂上插入了关于“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新闻报道等相关材料,学生也是基于此才展开了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引导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这种积极的引导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新一轮的教改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主体地位的体现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语文课堂并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你讲我听”的安静过程,有时候需要“捣蛋”的学生“闹一闹”,在“闹”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无疑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提升。教师的引导只是一个导火索,当点燃之后有时会绽放出令人惊喜的绚烂烟火。

(三)增加课外拓展内容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当中适当的增加与课文相关联的拓展内容的教学,当然,这种课外的拓展内容并不仅仅只局限于文章的阅读,这种拓展也应该延伸到对新闻、对时事的关注上,让学生跳出井底,做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

这种课外的拓展阅读不仅仅能够促进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外阅读量,对课外素材的一种积累,而对新闻时事的拓展阅读在增长学生见闻的同时,也让学生逐渐培养出从不同视角解读事件的能力,增加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一个真正好的教师并不仅仅是将课本中作者的思想解读清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而应该将课文作为学生思考和阅读的起点,要敢于对大师“致疑”,这种“疑”当然并不只是一味的对作者的反驳,而是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并经过思考后形成的观点,而思考的过程和拓展阅读中的积累才是属于学生真正的收获。

猜你喜欢

拓展高中语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