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2018-06-07徐秀丽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徐秀丽

摘要:思维能力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本文围绕情境创设、兴趣激发、实践操作、思维逻辑性等方面,对小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看问题的视角的养成。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的培育者,作为数学教师,要特别关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值得我们深思。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解疑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处于积极动脑思考的状态,自觉地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善于观察、应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对单位“1”加深理解,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线绳对折两次,折好后与同桌进行长短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提出了以下问题:“我们折的方法都是相同的,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活用教材,促进学习素材生活化

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编撰出来的,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一个基础,同样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很多教师都是以教材为根本,不敢“越过雷池一步”,以为教好了教材,就相当于教好了数学,其实不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当然学习材料生活化也要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力的状态。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生活化很强的例子:3月12日植树节到了,学校决定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200棵,成活了18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0%”,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0%”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学生的熟知信息,有助于学生养成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思考并发现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3.加强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要解决学科性质与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手操作帮助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操作时,学生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部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对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小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4.注重语言表达,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輯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例如应用题教学:果园里有梨树45棵,比桔树少9棵,桔树有多少棵?启发引导学生按下列要点讲清算理:根据哪个条件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梨树比桔树少9棵换成另外的说法,应该怎样叙述?要求桔树多少棵,实际是求比几多几的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对这些问题综合连贯的回答,小学生就能较准确地用口头表达算理,经过反复的讲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深化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朝阳.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4(02).

[2]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

[3]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8).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