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

2018-06-07林伟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摘要】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发展和完善,网络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要改变单一传统模式的管理和教育,嘉应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校园网络全覆盖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强。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61-02

一、嘉应学院加强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随着嘉应学院不断更新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嘉应学院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网络文化是由网络经济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并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文化。在高校,大学生通过QQ、学校论坛、班级微博、微信等就能实现网络交流。网络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其先进性、娱乐性、便利性等形式新颖的特点。

(二)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了解时事新闻的及时性。可以通过手机微博、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等软件及时了解国际、国家、学校新闻;二是可以丰富课余网络交流。学生课余可以通过班级微信增强班级团结凝聚力;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增强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性;三是网络文化可以增强自主性和开放性。可以通过学校贴吧、论坛、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传播媒介可以充分表现和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观点;四是提供新的教育手段和新的机遇。网络文化把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化为动态的、具体的画面,从多方面、多维度地感受理论知识。

(三)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在给高校学生带来学习的便利和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西方意识形态、西方的反华势力的影响;二是网络内容的良莠不齐影响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判断;三是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增强,进一步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学生长期身处于复杂无序网络信息环境中,容易受思想潮流中的是非善恶,非主流价值,违背社会义伦理道德的观念影响。

二、影响嘉应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方面。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或者两课老师,在知识结构、工作习惯等方面不能与时俱进,对新的学习软件尚不能熟练地操作。辅导员队伍是承担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但是由于待遇低,工作特点复杂,评职称困难,再加上辅导员日常学生事务繁忙,导致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想脱离辅导员队伍。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大多已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事务性的工作,平时忙于应对的工作考核材料、评优评比评估的活动,基本上没有时间顾及到最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教育对象为学生主体。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有担当、有追求是当代大学生的应该追求的奋斗目标,但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也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和新情况。特别是一些社会负面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生负面行为主要有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淡化;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以个人为中心的功利色彩浓厚等现象。

(三)社会和网络环境方面。由于网络学习的便利,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时间比较长,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够,不能有效辨别真善美,特别是社会上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递着社会负能量,强化西方反华势力的观点,增强负面的舆论导向更是激发了部分大学生们的情绪波动,从而让大学生否定主流价值。

三、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強校园网络管理,确保主流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校园网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要开设高校的微博和微信,随时随地可以发表校方意见和建议,能更好的突破时空跟大学生们交流,互动更加频繁。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针对网络热门话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给予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唱响校园网络正能量,积极开设讲座视频、思想政治教育论坛,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主题班会教育网站和红色网站,引领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占领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服务和管理融于一体。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结构

高校要不断提高辅导员、两课老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并熟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师资队伍,充分调动辅导员、“两课”教师、班主任、心理咨询老师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琳.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互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2]王明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

作者简介:

林伟东(1983.01-),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人,研究生,硕士,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