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018-06-07朱莹莹
朱莹莹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与各位同行商榷。本文针对如何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培养 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1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分析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工具,无论是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作业的完成,都离不开这种工具。数学语言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语言。从形式上看,数学语言具有多样性,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从具体内容上看,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性、抽象性、逻辑性和精确性,包括概念语言、公式语言等。这要求在使用和理解数学语言时更要严谨准确。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其数学语言能力也有差异。数学语言能力差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就会更容易遇到困难。小学作为数学教育的起始阶段更应该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进行调查和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建议措施
2.1重視手与口的结合
口头语言是内部思维的外化,动手操作是思维的实际运用。如果思维不清晰,不明确,操作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根基。培养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在解题时将动口与动手相结合不仅能检验学生思维的真伪,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很好的训练和巩固。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动笔,却不先用语言去理清思路,一则不利于发现他们的问题出处。二则不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解题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动口与动手结合,重视说话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教学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利用说话练习进行检查让学生能有条理地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将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出来在做计算题时可以让学生解答完后说说自己的计算思路;在借助学具解决问题时,可以边动手操作边说说自己的想法。
2.2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说”的环境
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感觉无拘无束,能够畅所欲言。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放手,凡是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说,不要怕耽误时间,不要因为学生的错误答案而大发雷霆。特别是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数学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师应有耐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物体,将观察到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只要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一定会同步同步发展。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别人错了要热心帮助,自己错了再重说,一定能说对。让学生敢说,克服怕说错的心理。只要敢说,就应鼓励、表扬。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倾听,这样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滋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当发现学生表达中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2.3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的机会
训练学生说话的方法很多。我们必须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并适时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训练的方法、目标、途径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我们必须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先示范说再让学生学着说。如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九加几》时,对例题“9+4=13”,教师可以示范说4可以分成1和3,1和9凑成10,10加3等于13。然后让学生学着说,在继续说“9+7=”“9+3=”。同时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时,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激发他们的兴趣,从简单的,有序说看到东西的数量到比较多少、描述数量关系,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自学的方法,能够独立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求解能力等,在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独立学习后口述的方法。它要求学生完全脱离教师的扶持,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读懂题意、明确步骤,然后再用清晰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独立地表达出来。
2.4加强小学生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间的互译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定义大多用文字语言进行表达,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则决定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小学生来说,这些用文字表述的数学概念是比较难理解的,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文字语言叙述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具体的事物,或者用直观形象的图形语言进行表述,那么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或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能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杨之,王雪芹.数学语言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7(11):13-16.
[2] 邵光华,刘海明.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02):36-41.
[3] 余秀萍.数学语言解读能力及其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07.
[4] 涂荣豹,季素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