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深入阐述与创新运用
2018-06-07张静
摘 要 习近平同志从参加工作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再解释,用更加简易的方法让人民群众也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并将马克思主义创新运用在治国理政的工作之中,对于我国实现“中国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
0引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思想的新理论,是党进入十三五计划之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考,也是新时代下为了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实践需要。这是植根于历史又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计划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导。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探讨习近平同志如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深入阐述和创新运用的。
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阐述和创新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建设提供了最基础的原理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当今中国治国理政遵循的最基础原则。习近平同志在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指出全党同志要重视对马哲的学习和研究,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利用马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完善现有制度,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世界观,是经过实践和时间检验的科学的哲学,也是引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思想指导。
根据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原理,习近平认为党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都要坚持走实事求是的路线,重视实践的作用。国家在制定各项政策,实施法规的时候都必须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凭空进行决策,这既不利于我国的社会发展,也不利于加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从基层做起,不断走访困难群众,开展基层调研,并对此作出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习近平指出调研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党和人民拉近距离的有效途径,更是决定全国人民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点。承认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比任何以往时期更加努力地奋斗,运用个人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还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根据联系与发展的原理,世界上万物之间都存在既定的联系,不可修改也不可违抗,且世间万物都处于无限发展的状态。习近平认为要把中国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向前的运动过程,对于产生的新事物要足够包容,给新事物不断成长和走向成熟的时间。且其中各个要素之间都存在客观联系,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每种事物的存在。习近平认为我国目前社会中的大部分矛盾和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充分、生产力水平落后造成的,这一科学的判断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各项事业的发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断克服困难,永不泄气,坚持推动社会主义朝着更明朗的方向发展。
根据矛盾运动的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矛盾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要重视解决经济增长和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要抓主要矛盾,重视解决因为经济水平落后造成的各种社会矛盾,同时也要重视各种次要矛盾对社会总体发展的影响,使旧矛盾迅速解决,做好迎接新矛盾的准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新时代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完善,能够更好地指导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事业。随后又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阐述了我国当前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发展的方式,发展的目标以及衡量发展水平的尺度。
根据群众史观的原理,习近平认为党的宗旨要做到始终不渝,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人民的生活和发展,要让我国的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人民立场就是党的根本立场。党的一切工作评判的根本标准就是人民满不满意,是否让人民从中受益,党员要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处,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党内工作的最高信条。这种立场就要贯彻到我国各项政治制度之中,不断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高地位,完善人大选举制度,让人民自主选择自己的人大代表,使“人民当家作主” 真正得到实现。还要不断巩固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地位,党还要继续拓宽倾听民意的渠道,让群众能够以更多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將民主协商制贯彻到方方面面。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俄罗斯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永远将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共同奋斗。这是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下坚持群众史观的重要表现,也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新的见解和凝练。
2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阐述和创新运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在汲取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出来的优秀理论成果。习近平指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政治经济学运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之中,进行了改革开放,从此中国人民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同志在认真钻研政治经济学之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新时代下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新看法。
首先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要强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使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鼓励私有制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继续自由发展 ,为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使我国的市场经济永葆活力。我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在我国运行十分平稳并且非公有制经济也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认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并不是不相容的关系,市场经济有了社会主义作为制度保障之后才更能发挥自身的光彩。
对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习近平则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十八大之后,我国正式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改变看似是在文字上大做文章,实际上是我们党对于市场作用的重新认识。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市场,政府发挥的作用已经日益衰微,我国也不例外,市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机制,因此大部分经济活动要靠市场来进行自发调节。要想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于我国的复兴事业,就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自觉性作用、但是市场在运行过程中还会出现盲目的调节,导致市场秩序的紊乱,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因此政府还要做好监管的作用,维护好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要做到“放管服”三位一体的简政放权工作。习近平指出要将政府的角色从 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政府”转化为“有限政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逻辑的重点落在了市场身上,明确市场的重要作用,但也要注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决定性而非全局性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跨过了若干个阶段。习近平认为我们要在新时代下不断丰富社會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党在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时候,不能照搬其中的原理,硬套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提出一条普世的发展道路,因此党要不断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把握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全局出发,制定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政策,为实现中国梦而献计献策。习近平指出我国在不断探索新时代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规律,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成果,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新的时代内涵,提高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使政治经济学开创了理论新境界。
3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入阐述和创新运用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部分,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和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从苦难中走出来并且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建设必须要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从1515年的乌托邦到今天成为现实经历了500年的摸索,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终点,而是发展过程中不断历经的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对于科学主义的原则还要严格恪守,但是不能思想僵化,要运用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智慧,审时度势地提出更多能够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优秀策略。新时代下,党要以最坚定的毅力面对“四大考验”,克服“四中危险”,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在谈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对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管理、经济基础和上册建筑两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于社会主义必将胜利,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趋势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探讨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本途径,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还有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
习近平指出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坚决杜绝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的问题,要坚持站在中国历史的基础上,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才能使中国发展的道路更加顺畅。
现在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种复杂的新形势下,党要继续带领人民走在时代的前列,继续为实现最高目标而不懈奋斗,胜利未到,努力不止。习近平指出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事业,观察时代发展的脉搏,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中国建设事业的绝对领导,使党和群众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成为真正为人民谋福祉的先进政党。
马克思主义在今天,在当代社会主义的中国仍旧亟待更新,没有一种政治理论是不需要发展的,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完善、净化,继续探索出更新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鲜活的肌体。
4结束语
习近平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和运用,是在不断地探索和艰苦的奋斗中实现的,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个人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实践的重视,最终探索出一条适用于中国的发展之路。这启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牢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断奋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中国更加熠熠生辉。另外,习近平同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因为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立身之本,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注定不能走向长久,同时也要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运用在当代中国的建设之中,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张静(1975.1—),女,傣族,云南,讲师,中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委党校,研究方向:马列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1] 李海星.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深入阐述与创新运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07):25-32.
[2] 刘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 唐丽.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及其践行培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4] 吴宗原.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