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18-06-07李伟伟
李伟伟
【摘要】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体现,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观、道德观,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但是,由于受到从古至今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方面,很多的学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情感教育。所以本篇主要针对如何开展情感教育进行简析,希望可以为提高孩子的全能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36-01
受中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很多学校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过度的偏重认知训练,而忽略了情感教育,这就很大程度的导致语文教学只是改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但却没有很好的对学生文学素养进行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在认知训练的基础上,从小开始注入情感教育,采用感性教育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完善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1.情感教育的关键性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更好的感知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减轻自身的压力负担,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待人处事。换句话说,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就是要通过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一种共鸣,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详细来说,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都是老师占有主导地位,一味的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课程感觉到无趣,提不起精神,降低学生对书本的兴趣。所以老师在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注重学生的情感反映,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进而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情谊的作用。
(2)降低学习带来的负面压力。语文的学习是相对较为庞杂的,其知识点通常都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但教师通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较少会为学生留出复习与回顾的时间,如此一来,就会无形中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一种紧张的情绪,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如果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能够良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则就能够对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所学习的课本内容,都是通过编者用心挑选出来的,里面浓浓的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加之情感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改善学生面对生活的态度,这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助益作用。
2.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的主要途径
(1)创设意境,营造学习氛围。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仪等信息技术,将图片、文字、音乐等融入到教学中,设置相关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文章为例,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和投影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山川美景图片的转换加上山川河流的音效,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之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所在,进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文章中的美景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进而让学生以一种更为饱满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2)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不再是被支配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改变自身此前的课堂主导地位,将身份变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变成课堂上的主角,凭着学生自己对文章的感知领悟情况,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教师进行情感上的相互交流,再由教师做出正确的指引;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过分的进行严厉喝止和斥责,要有耐性的去指引学生,让他们了解情感的主次位置,要了解情感的内心而不是只局限于外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人生态度。
(3)分组合作,提升课堂学习的氛围。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对事情充满好奇的状态下,多姿多彩的课上活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强度。为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间进行直接的交流,进行思想及情感上的碰撞,进而提升课程的活动程度,发散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融入,不僅可以活跃教学氛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强化学习效率以及主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及引导,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青海教育, 201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