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教育落实“小步子”教学的初探
2018-06-07余乃龙
余乃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论文以农村初中物理教育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初中物理教育中落实“小步子”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小步子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88-02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者,由于我国农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整体低下,且存在明显的参差不齐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为了充分调动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避免初中学生见物理“色变”的现象。笔者结合当前“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理念,提出了农村初中物理教育“小步子”教学。
一、“小步子”教学模式
(一)“小步子”教学策略
小步子教学的原则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领袖斯金纳程序教学思想的原则之一。所谓的“小步子”教学,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然后对学生所能达到的实际目标进行研究,并结合学生所能达到的实际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然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渐进的方式,由旧知识自然而然的过度到新知识的学生,从而降低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受挫率,以增强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信心[1]。
(二)“小步子”教学原则
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具体状况,在采用“小步子”教学过程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结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具体状况,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对大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成小尺寸教学目标,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认识活动;
其次,在“小步子”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对每一个教学步骤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交流合作,再适当借助老师的引导,最终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再次,在“小步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各个教育层次之间的节奏,使得教学快慢程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
二、“小步子”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小步子教学的核心原则——教学目标小尺寸、课堂教学低起点、教学过程小步子、教学手段快反馈,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小尺寸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无论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达成度。在”小步子”教学模式下,老师就必须要将教学目標进行细化,才能有效避免初中物理教学的盲目性。
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大气压强》一课的教材上,为了测量大气压的数值只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直接按照书本上的安排进行授课,笔者认为对农村学生来说“步伐过大、台阶过高”,学生会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为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本节内容存在以下几个难点:1.对于该实验的原理(大气压能压起水银),学生缺少感性的生活经验的支撑以及体会。2.对于实验中“玻璃管粗细、玻璃管漏气”对水银柱高度的影响,由于实验不易操作,教师以讲解为主,使学生直观感受不足,加之此时的学生抽象思维有限,分析起来比较吃力。3.对于实验中“玻璃管倾斜、玻璃管略向上提对水银柱高度的影响”,由于演示实验距离后排学生较远,不易观察,导致学生体验不足,无法更好的“吃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按照“小步子”教学模式,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低起点
将“小步子”教学模式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出发点,组织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低起点开始,将教学出发点放在学生身边,接着再一步步导入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组织《大气压强》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到初中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针对初二学生,其抽象思维、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逐渐增强,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体验,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如,在组织本课教学中,避免直接从托里拆利实验开始,而是可以利用各式矿泉水瓶先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获取感性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小步子
在“小步子”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减少教学的步子。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况,并且保证学生能有所进步、发展,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积极的状态[3]。
在教学过程小步子这一环节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习点从旧到新,问题要从易到难,步步深入,最终顺利解决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组织《大气压强》一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分组学生实验的三个实验过程,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实验仪器:水槽、各式矿泉水瓶、吸管、图钉
第一步:将各式矿泉水瓶装满水并倒放入水槽中,打开瓶盖。并让学生观察瓶中水是否下漏?然后组织同学讨论:1、为什么瓶中水不下漏?2、高度相同、粗细不同两个矿泉水瓶,倒放入水槽中,为什么压起的水面高度会一样?讨论的目的:1、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为下面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能压起一定高度的水银增加感性认识。2、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旧知识: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而与横截面积无关。从而为后面的托里拆里实验中玻璃管粗细对水银高度的影响,增加直观性的体验。
第二步:将矿泉水瓶倾斜、略向上提,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矿泉水瓶中水面高度的变化,并讨论原因。实验目的:让学生直接动手体验,增强说服力,为理解托里拆利实验设置台阶。
第三步:让学生动手探究“如何利用提供的器材使矿泉水瓶中的水液面下降?”并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样操作会使液面下降。学生可以通过用细管吹气、用图钉将矿泉水瓶上戳一个洞、直接将矿泉水瓶提起等方式,实现矿泉瓶内水面下降。实验目的:让学生体验瓶内气压与瓶内水面高度变化动态平衡的过程,同时为托里拆里实验中玻璃管漏气对水银柱高度的影响增加体会。
第四步:引导学生观察:倒置的不同高度的瓶子,瓶内的水都没有下漏,那么大气压到底可以压起多高的水呢?实验目的: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托里拆里实验的学习中。
(四)教学手段快反馈
在“小步子”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学生输出的反馈信息,并且及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通过教学反馈信息,使得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给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捕捉学生输出的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如口头提问、当堂训练、学生的体态反应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小步子”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使得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将教学目标细化,并在课堂教学中,从低起点开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组织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学生以肯定、积极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何良梅.“低起点、小步子、多反馈”教学构建有效物理课堂[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3):45-46.
[2]吴孝兴.浅议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1):124-124.
[3]苏辉."小步子"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农机,2015,42(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