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劣性
2018-06-07邓丽娜
邓丽娜
【摘要】最近几年,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逐渐展现在大众视野里,其极大的冲击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监督评价等方向来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然后通过对比突出翻转课堂的优点以及翻转课堂对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产生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 比较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成都学院教改项目“翻转课堂”(CDFZ2016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13-02
近些年,伴随着科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全世界教学系统接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有较大区别,该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更便捷,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体验学习,另外,在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再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定的标准。翻转课堂采用的评价机制看重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知识的多少以及日常课程表现,该方式下更能客观体现出学生整体的素质,也能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因此,笔者就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指出翻转课堂的独特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1.翻转课堂的源起
翻转课堂的兴起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当时美国有一些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行了改革,即为现阶段翻转课堂的雏形。美国的一位教授曾经在网络平台上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當时引起许多美国人的关注,并且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翻转课堂的名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也被《环球邮报》视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科技革命”,所以这也衬托出了翻转课堂的优势。在此之后,翻转课堂在世界各国的高校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的改进中得以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即翻转课堂教学。
2.翻转课堂的特点
2.1教师教育理念的翻转
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占据主导地位。通过精心准备后,教师将教学内容源源不断的传授给学生,常常因为课时紧张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内心想法。而翻转课堂则以学生为侧重点,学生的实践、讨论过程和讲解情况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老师只是对学生观念进行指导、点评、扩展和发散。同时,翻转课堂还需要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提高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新时代、新模式的教学任务。因此,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在传授学生知识,更是在促进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水平。
2.2教学模式的翻转
从知识体系的构建来看,首先经历的阶段是知识讲授和传输,这个阶段主要是由老师负责,然后则是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这时候学生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这两个阶段是分开的,知识的讲授和传输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对于第二个阶段则需要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所以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方面会存在问题。而翻转课堂正好与之相反,它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借助各种网络工具来完成知识的讲授和传输阶段,然后老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根据老师讲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疑问,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沟通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的效率。
2.3学生学习方式的翻转
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区别之一在于指导学生学习采用的是以外部驱动力还是内部驱动力的教学方法。在上课前进行知识的预习,然后再在网上的平台观看教师之前上传的教学视频并完成对应的练习就是翻转课堂的具体表现形式,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在教学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然后通过课堂上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其能力。
3.“翻转课堂”与对传统课堂优劣势的比较
3.1“翻转课堂”的优势
接下来从教学的模式、理念、方法、设计以及评价等方面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1.1“翻转课堂”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即:受教育者能够通过教育得到自己所需的技能。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受教育者,所以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出发点需根据学生所需技能制定和完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及引导者,其通常会提前研究策划主题、疑难点,组织分组安排,引导课堂的节奏,提出合理的建议,使讨论更加有意义;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则自主分组讨论、答辩、提问及答疑。而学生只作为被动按照教师要求参与教学活动,使其个性化的独特无法展现,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则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位置,不能展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也是我们在传统课堂上所遇到的困境。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即课堂知识内化和知识传授顺序不同。学生在课堂下消化知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教授知识为主;然而学生依据学习任务单上的指示,在学校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完成学习,且课堂上主要靠“提问、议论、评价”来内化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在课堂外消化知识,学生依靠复习、做题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这种将在课前完成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正好与传统的课堂相反。这种课堂模式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完全满足素质教育的硬性规定。
3.1.2“翻转课堂”将学生主动探索和教师指导融为一体
教育决定着国家未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后进入高校,高校老师大多以完成教学工作量为主,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力有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翻转课堂”致力于在课堂上建立师生对话式的交流教学模式,营造了融洽相处的氛围,搭起师生之间了解、沟通的桥梁,通过师生之间的不断深入交流,彼此熟悉,使得课堂教学热情高涨,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相互进步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沟通的平台;其次,教师需要主动、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建议,给予同学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积极、大胆的表达想法,让思想在争辩中碰撞;小组讨论后,再由老师进行补充和答疑,这样能够使学生们灵活掌握相关知识,共同进步。
3.1.3“翻转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教学
传统教育的教学手段主要通过老师在课上板书或是PPT展示相关知识,学生记录。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后,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对其进行巩固。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传统模式带来了挑战。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一难题上,“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了网络工具进行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交流、小组讨论和课内外实验等,教学手段也非常新颖,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微课视频和声像资料可供同学们及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学生们通过老师自行录制或是下载的微课视频提前预习上课内容,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3.2传统课堂相对“翻转课堂”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手段存中存在的弊端:板书耗费时间,PPT教学跳转太快有些学生速度跟不上,又或是单纯的记录来不及理解相关知识,导致效率低下。尽管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科成绩仍然是评定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式下的教学模式能够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客观的评价学生。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主动权,不仅调动了同学们上课的主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3.2.1传统课堂知识授受式教学观的限制
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时代在变化,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愈来愈高,对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只有通过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教师若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吸引学生,必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更新频率较低。
3.2.2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际教学不符
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實践教学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发现问题,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仅仅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教师也需要定时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要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因材施教的制订符合自身教学理念和班级教学现状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答疑过程,都要求老师具备优秀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与学生们共同进步。
3.2.3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互联网信息发展脱轨
在互联网时代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于能力即信息素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领导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教育者,都希望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就无法应对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教学方式的挑战。“翻转课堂”则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采用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自己录制视频,让学生上课前观看,这不仅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同时,学校也应提供配套硬件设施即电子设备,帮助老师和学生们进行“翻转式课堂”教育。
4.结语
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便利了师生日常课堂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与时俱进。翻转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教师自身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经传统应试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远远满足不了现阶段国家需求,因此高校应对现存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为国家培养一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云,魏卓,张立娣.专业课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广东化工,2017,44(10):262-263+259.
[2]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07):108-115.
[3]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5):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