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有力知识取向下的地理教学探析

2018-06-07曹欣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强有力思维课程

曹欣然

摘 要 强有力的知识是地理可行能力方案的支撑理论,代表了国际地理教育的研究方向。强有力的地理知识是带领学生超越自身经验、引发地理思维的知识,是基于地理核心概念的知识,是内含丰富地理观念、地理思想方法的知识。“未来3”课程构想是获取强有力知识的途径,基于此,地理教学应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上发生转变。

关键词 强有力的知识 强有力的地理知识 未来3课程 地理教学

基于知识学习的思维发展、素养形成现已成为国际地理教育研究的重要取向,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统一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现代公民需要的是能让公民更好地做出选择、判断的重要知识,即能使思维发展的强有力的知识。

1强有力知识的由来

1971年英国教育学者麦克·杨(Michael Young)主编出版了《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论》,首次揭示了知识与课程的社会决定性,提出了“有权者的知识”( the knowledge of the powerful)。随后,通过对教育实践的不断反思,杨开始将知识的客观性和知识的社会建构性紧密联系起来,区分了两种知识型——有权者的知识(即权力型知识,knowledge of the powerful)和强有力知识(即力量型知识,powerful knowledge,简称PK)。2014年在其新作中不断完善“强有力知识”理论,进一步提出了三种未来的知识与课程模型(分别为“未来一”、“未来二”、“未来三”),从而为学校课程设计提供新视角和指导。2012年,由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开展的“地理可行能力(Geocapabilities)”项目,基于杨的“强有力知识”理论及“未来3”课程构想来研究地理知识与人类可行能力之间的关系,该项目认为通过强有力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得地理思维,进而对人类的可行能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强有力的知识、强有力的地理知识的内涵

2.1强有力的知识(Powerful Knowledge ,简称PK)

麦克·杨认为,“强有力的知识”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在家庭或工作场所不可能获得的知识,以及如果要成为现代世界的活跃公民和工人所需要的知识。它不同于“未来1”课程中强调的学术知识,也不是“未来2”课程倡导的“任何知识都可以成为知识”,是让所有孩子都能突破阶层障碍、获得更多机会的“更好的知识”。为此,他提出区分“强有力的知识”的三个标准:

(1)强有力的知识必须是超越学生日常经验的,有将学生带出自身经验范围的能力。区别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一般知识,它必须依靠学校教育进行传授。

(2)强有力的知识是系统的、联系密切的、基于学科或科目的概念化体系。在系统化的概念体系的指导下,能够让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做出基于事实的判断,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信息多而冗杂,掌握这种系统的概念体系尤为重要。

(3)强有力的知识是由某一学术领域的专业共同体经过讨论、质疑、检验的产物。区别于边界模糊的一般知识生活知识,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科目为主要的组织形式。

2.2强有力的地理知识(Powerful Disciplinary Knowledge,简称PDK)

基于强有力知识的内涵,强有力的地理知识通常也具备系统性、概念性、开放性的特征。强有力地理知识是强有力知识在学科教育中的实践,体现了在学校教育背景下,学术知识与学校知识的互动、学校知识与一般知识的互动。地理可行能力项目组的成员大卫·兰伯特(David Lambert)及其同事在“强有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强有力的学科知识”,提出有助于发展人类可行能力的地理知识是“强有力的学科知识”,即强有力的地理知识,并认为其具有如下特征:

(1)抽象化、理论化的(概念性的)

(2)思维体系的一部分(系统化的)

(3)可靠的同时又是可质疑的

(4)动态的,演化的,处于变化之中

(5)(往往)与直觉相反

(6)存在于教师和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之外

基于此,强有力的地理知识是带领学生超越自身经验、引发地理思维的地理知识,它不是由学科专家制定的、由教师严格执行的“权威知识”,也不是由教师任意选定的“抽象知识”,而是由地理教师在地理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自身学科知识基础,利用学生已有的日常知识对地理课程进行构建。

2.3强有力地理知识的类型

根据地理可行能力方案的畅想,强有力地理知识是引发地理思维的地理知识,基于强有力知识的地理思维通常由以下三方面组成:一是深度描述和解释性地理知识的获取和发展,这些知识包括国家和首都、河流和山脉、全球风带模式、人口和能源的分布等;二是支撑地理思想的关系性思维的发展,如地区和空间、区域和全球、人与环境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概念等,这些复杂的概念又被称为地理的“重要观点”或“核心概念”;三是将对新型社会、经济和环境前景的分析应用到特定地方的倾向,除了分析、评估等智力技能外,也鼓励猜测、想象和争论。

因此,从引发学生的地理思維出发,强有力的地理知识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体现学科本质的地理核心概念、地理观念、地理思想方法。由于地理核心概念具有统摄力、解释力,聚焦于学科概念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地理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可进一步将强有力地理知识的内涵理解为基于地理核心概念的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即经历地理学习后形成的思维方式、态度等,地理思想方法即人们在科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发现和解释其他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念和规则,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地理知识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其背后的“灵魂”是学科思想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3強有力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未来3”课程

由于强有力知识往往是抽象、系统的,不可能通过互联网、日常家庭或社会互动来学习,因此,杨在“强有力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所有学生引入强有力知识的“未来3”课程模型。

根据杨的三种未来课程的知识观取向,未来1课程是“传统的”以事实为基础的课程,知识为既定的、固定不变的内容,它也是一种“传递”课程,教师是给予者,学生是接受者,几乎没有师生对话与学生参与。未来2课程是“进步的”以技能为基础的课程,是一种参与课程但有时过度社会化,导致学科的地位是随意的。尤其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知识的获取轻而易举,它主张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然而这种课程忽视了基于思维发展的强有力知识是如何获得的,例如网络虽然帮助学生发现事实并回答问题,但在获取系统的理论、抽象的真正知识上毫无意义。

“未来3”则是最为先进的将所有学生引入强有力地理知识的参与式课程,其课程理念如下:(1)以循序渐进的获取强有力的地理知识为导向,而不像“未来1”那样只是将地理课程看作一套孤立的“给定”事实或技能,也不像“未来2”那样以技能或能力为主导;(2)强调知识的获取方式必须是交互的参与式学习,而不像“未来1”那样只是单向传递静态知识,也不像“未来2”那样仅仅将它看成一个可以任意建构学习的过程;(3)关注教学目标的选择,将“为什么教”、“要教什么”与“怎么教”区分开来,而教学目标的适宜性选择则取决于前两者。

4强有力知识取向下的地理教学

根据“未来3”课程构想,地理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教学转变:首先,从教学目标上,地理课堂教学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目标单一的现状,统一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教学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说,地理教学的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体现教学的发展性,着眼与学生的长远发展。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地理课堂教学应使知识成为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资源,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繁、难、偏、旧的“学科知识”提升为少而精的“学科观念”,把基于地理核心概念中的地理观念、地理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在地理课堂中将大量的难点、重点、考点罗列出来,让学生感受不到知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

再次,从教学过程上,地理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未来3”课程的师生互动理念,将课堂变成把学生引入强有力地理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带着“容器”填装知识的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情景化教学、对话式教学是将学生引入强有力地理知识、开展批判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方式,地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学习内容、组合教学方式。

最后,从教学结果上,地理课堂教学应该通过地理知识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从而唤醒、培养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引发、维持学习的动机是由内唤起的,当知识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再也不是“功利主义”取向的枯燥过程,而是享受知识建构的快乐旅程。

参考文献

[1] Michael F. D. Young. From Constructivism to Realism in the Sociology of the Curriculum [DB/OL]. http://rre.sagepub.com/cgi/content/short/32/1/1,2008.

[2] 张建珍,许甜等.论麦克?杨的“强有力知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6):53.

[3] Young, M.Bringing Knowledge Back In: From social constructivism to social realism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M].Abingdon: Routledge,2008.

[4] Young, M.&D.Lambert;&C.Roberts;, et al. Knowledge and Future School: curriculum and social justice[M].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14: 74-76.

[5] Lambert,D.&M.Solem;&S.Tani.Achieving; Human Potential Through Geography Education: A Capabilities Approach to Curriculum Making in schools[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15,105(04):723-725.

猜你喜欢

强有力思维课程
迈向“强有力” 知识:中小学教师“理论知识”学习的意义探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精准扶贫需要强有力的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