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杂志封面人物报道策略分析
2018-06-07杨波
杨波
摘 要:随着人们对各类体育明星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对知名体育人物的报道成为近年来各类体育媒体竞争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围绕新媒介环境下体育杂志对体育明星的报道展开,选取《新体育》2013~2017五年间的封面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杂志对封面体育明星的形象建构,以推断其封面人物的选择倾向;其次从报道主题、报道方式、报道基调等方面归纳出杂志在此方面的报道策略,以期为体育明星类人物报道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体育杂志;体育明星;报道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4-0065-03
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体育媒体向分众化、娱乐化转型,体育自媒体涌现,体育的娱乐性被不断放大甚至异化,反映到体育明星身上,出现了对个人隐私的过分挖掘等负面现象。在媒介过度消费局面下,体育明星的泛娱乐化报道现象日益明显。
传统体育媒体的报道策略与新媒体有所区别,体育杂志由于其自身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在体育明星报道中仍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起正面导向作用。在体育杂志中,封面人物报道的地位相当于报纸头条,是体育明星报道的典型。本文以《新体育》为例,分析其封面人物的报道特点与策略,以期在泛娱乐化的体育传播环境中树立良性传播典范。
一、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新体育》杂志作为传统体育媒体中的代表对象进行研究,《新体育》作为我国创刊最早的综合性体育期刊,是中国体育的忠实记录者,是中国体育界当之无愧的门户杂志之一。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着重以2013~2017五年间共60期《新体育》封面人物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国籍、职业、项目、报道主题、报道方式、报道基调七个方面进行编码,从而将《新体育》选取的封面人物形象与报道特点展现出来。
60期报道中,剔除非人物以及不具名群像外,封面包含体育领域人物形象的共55期,因封面人物范围可为单人或多人,共计有效人物65名。剔除2014年6月刊、9月刊,2015年8月刊,2016年8月刊、10月刊等实际内容不涉及封面人物的报道外,共获得有效人物报道51篇。
二、封面人物形象呈现
通过对《新体育》封面人物性别、国籍、职业属性和所属运动项目四个方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新体育》对体育明星的报道取向,主要集中在何种群体,以及呈现出它所关注和试图塑造的封面人物形象的基本特质。
(一)性别构成:男性主导
从传统的眼光来,体育是一项带有很强性别特征的活动。纵观历史,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体育都被视为男性的领域,女性的禁忌。[1]男性在体育的竞技与消费领域均占主导地位。
由图中数据不难看出,《新体育》杂志封面人物中男性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杂志在封面人物報道的性别选择上表现出的反差与我国媒介体育文化中“男尊女卑”的倾向相符。媒体习惯于把女子运动员当作会运动的女人来看,甚至当作一种健美的花瓶来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漂亮的女体育明星塑造成“大众情人”。[2]这种忽视女性在竞技领域的成功,而反过来强调其外观的身体符号,以满足男性群体视觉消费的性别偏见视角在不少自媒体的体育报道中司空见惯。
《新体育》杂志选登的女性封面人物在数目上虽不及男性,但没有拘泥于刻板印象,反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女性赛场魅力。既有表现女性身体美的体操运动员范忆琳,也有充满力量美的铅球冠军巩立姣,还有彰显智慧美的棋后侯逸凡等,可以体现出《新体育》对女性竞技体育从业者的尊重。
(二)国籍构成:国际化视野
体育本身是一种兼具国际性与跨文化性的语言,体育无国界。如今,大型比赛全球直播,运动员跨国输出等都不再稀奇,体育传播全球化已成为事实。体育人物报道也应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让我国体育迷可以深入了解世界级体育明星的魅力。
从总体上看,国内封面人物的比重高于国外,但两者相差并不大。除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级综合性体育赛事报道时专注我国体育健儿外,在CBA、中超联赛报道上,兼顾我国运动员以及外援选手与教练,如里皮、马布里等均多次登上封面。另外,在世界杯和NBA赛季期间,《新体育》会进行集中报道,如C罗、梅西、科比等世界知名球星均被多次选为封面人物。
(三)职业构成:运动员为报道重点
将从事竞技体育事业的人群按照职业属性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官员三类。
从图3可以看出封面人物中运动员人数最多,其次是教练员,官员在65位封面人物中仅占三名。这与《新体育》读者群体的追星性直接相关。
回溯《新体育》杂志近几年的官方微博,日常互动量通常都是个位数,而提及朱婷、惠若琪、孙杨等明星的微博转发评论都是三位数,除了直接表明购买意向言论外,还出现粉丝表白、刷话题等典型追星话语。出于受众市场的考虑,具有一定粉丝号召力的运动员群体,自然成为体育杂志在竞技体育报道方面的重点对象。
(四)项目构成:以三大球为主
体育运动的魅力之一在于项目的多样性,丰富的竞技体育项目满足了人们对于速度美、力量美、体态美等方面的欣赏需求,但鉴于地域、文化、明星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新体育》的封面报道项目呈现出以三大球为主的分布样态。
据图4统计《新体育》五年来的封面人物共涉及11种体育项目,形成以篮球、足球、排球项目为主,其他体育项目报道为辅的封面人物报道模式。
足球被称作世界第一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受众。在国内足球改革和足球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期,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出现“大足球化”倾向,不少媒体80%以上的体育新闻都是足球方面的报道。[3]如今,国足主教练成为媒体与受众新的关注焦点,据图3统计,被选为《新体育》封面人物的教练员中,足球教练出现6次,超过半数。当国足出现败绩时,关于“主教练问责”的议题便成为热门。
篮球运动的群众参与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体坛著名运动员姚明更是4次当选《新体育》封面人物,是频率最高的体育明星。中国女排则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弘扬民族精神以及舆论引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女排精神的符号“铁榔头”郎平以及“MVP收割机”朱婷,均3次当选《新体育》封面人物。
三、封面人物报道策略
通过对《新体育》封面人物报道的主题、方式和基调三个方面的统计分析,可以归纳出《新体育》封面报道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策略,并解释其背后的受众因素、媒介因素等,以期为体育明星类人物报道提供有益借鉴。
(一)报道主题英雄化
报道主题按内容可分为“人”和“赛”两大方面,进一步细化可分为对比赛成功的赞赏或对失利的反思;对体育明星个人经历的叙述或对其未来的探讨四个类目。
由图5可知,位列第一、占据近一半比重的是明星个人经历主题,它往往建立在“回顾辉煌过往—遭遇低潮期—重新振作”的叙事模式上,渲染体育明星超出常人的顽强精神,建构出一个个被群体崇拜的英雄形象。如球星梅西在报道《喜上“梅”梢》(《新体育》2014年第7期)中,正是被塑造成一个依靠坚强无畏的精神走出低谷,重现巨星风采的英雄形象,给予球迷强大的精神力量。另外,在媒体以成败论英雄的叙事习惯中,占27.45%的赞赏成功主题下,体育人物本身便具有英雄主义色彩。
布鲁迪厄指出“电视再现看上去只是一种简单的录制,却将全世界运动员之间的体育比赛改变成了各个民族冠军之间的较量”[4]《新体育》中典型的英雄化报道便是对郎平、丁宁等政治语境中的民族英雄的塑造。经过电视和网络的直播,国际赛场上的冠军或领袖人物可以迅速成为一个国家的英雄。报纸杂志的体育报道则是对电视直播的一种补充与强化,英雄及其传奇故事的生产成为媒介体育的一种具象化产品,冠军从个体视觉感官上的英雄被大众传媒通过多重语境落实为社会共识和群体认同。同时,英雄化的主题报道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体育健儿“敢于拼搏、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能给人激情,催人奋进,可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的心理寄托。
(二)报道方式多样化
现任新体育杂志社执行总编李央认为杂志的内容定位要与体育发展同步,杂志的表现形式要富有时代特色。[5]由图6可知,《新体育》杂志的封面报道是以人物特稿为主,多种形式并举的多样化报道方式。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4月刊封面文章《克韩有宝》以及2017年6月刊的《朱婷:传奇在路上》采用网民微博合集的方式展开对封面人物的讨论,正是对李央观点的一次实践,是《新体育》杂志在微博时代的创新之举。
(三)报道基调正面化
报道基调类目以给受众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分为正面的乐观的态度,即报道内容有利于人物形象的提升;负面的批评的态度,即报道对人物形象有损害;以及中立未表态三个方面。
由图7可以看出《新体育》采用以正面为主的报道基调,一方面有利于塑造体育明星卓越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也能传达出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
阅读杂志,就是一个享受体育的过程,谁让读者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谁就抓住了更多的眼球。体育期刊可以适当对胜利者和失败者进行褒贬,对结果进行评述,更重要的,任何一篇报道都应体现进取、健康、乐观的精神。[6]
除了服务受众市场外,《新体育》杂志的媒体性质也是影响报道基调的关键因素。其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报道基调有利于“体育强国”的宣传需要。同时,作为体育界的门户杂志之一,《新体育》有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
四、结 语
《新体育》所选择的封面人物多是“三大球”领域中的男性运动员,采用突出英雄化主题、多种报道方式相结合、坚持正面导向的报道策略。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环境与媒介融合的传播环境中,传统的体育杂志应立足国际传播视野,发挥对体育人物进行深入报道的优势,传达体育精神与人文关怀,勇于创新报道形式与主题,寻求在刻板化的冠军与英雄之外的报道角度,并引导大众使用平等的性别视角看待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 熊欢.身体、权力与性别——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凡[J].体育科学,2010,30(08):14-26.
[2] 张德胜.媒体体育与体育媒体[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62-63.
[3] 劉静,肖锋.体育新闻报道的一个倾向:大足球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4(09):18-19.
[4] 于德山.媒介奇观与商业神话:当代体育文化传播的特征分析[J].体育科学,2007,27(3):22-25.
[5] 李央.《新体育》杂志面对的新挑战[EB/OL].
[6] http://www.zjol.com.cn/gb/ node2/node26108/userobject15ai3620434.html.
[7] 高贵武,叶杨青.体育期刊大赛报道策略分析——以雅典“奥运会”和德国“世界杯”报道为例[J].国际新闻界,2007(2):48-51.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