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与革新

2018-06-07卢静王天歌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书法诗歌

卢静 王天歌

摘要:隋唐艺术在中华艺术的历史上是最为灿烂辉煌的,它造就了一个诗书乐舞鼎盛的时代,无论皇室还是平民百姓都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承六朝名士之风流,启亘古空前之开放。这一时期的对外开放在历史上是空前的,造就的文化也是多元的,它所蕴藏的内涵和精神,直至今天依然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隋唐文艺;诗歌;书法;对外开放

一、导言

隋唐时期,是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四百年分裂动乱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时代。隋唐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最为灿烂的伟大时代,其诗歌、书法、文学、音乐、百戏杂技、雕塑、绘画等无不兴盛繁荣,所以被称为“乐舞的时代”、“诗的时代”。

从地理上看,隋文帝统一南北,而之后的大唐帝国几乎将所有的邻国置于其控制之下,西北、南疆的许多小国也都来中国寻求庇护。此时的宗教信仰也十分復杂,阿拉伯人的商船到达南方广州一带,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等宗教由陆路传入唐帝国内地。通过玄奘西行之后,佛教的中心也由印度转移到了中国,这是一个百业兴旺的盛世。经济贸易的发展带动了艺术的空前繁荣,同时艺术的迸发式绽放也极大推动了异域文化交流。这一时期的外来影响强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中国艺术继续表现出对其早期固有传统的坚持,大量吸收少数民族及国外文化艺术,丰富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引进新鲜的创作母题服从于中国的原则支配,在创作内容上开拓了视野,增强了民族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形成独具特色而“光芒万丈长”的时代作品。

唐代乐舞、诗书艺术发展极盛,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中光彩四射的青春期,为之后宋元时期的文人工笔画,金石篆刻都打下了基础。如在文学诗歌领域里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白居易和“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等。绘画领域的吴道子、阎立本、韩干等。张旭、柳公权、颜真卿等人的书法,还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大型的宫廷音乐舞蹈。工艺精美的器具,壮观的宫殿、精美的园林,繁华的城市等等无不映衬着唐代文治武功之繁盛。之所以唐人在文学,艺术,音乐,歌舞各方面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唐人豪迈奔放开朗的性格、能歌善舞的青春气息、兼容并蓄的胸怀密不可分,令人赞叹钦佩。

二、繁荣的唐代的文艺

(一)唐诗

唐太宗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好转之后,出兵边疆,消灭或击溃“诸蛮”,基本消除了唐朝的边患,影响所及,整个唐代都比较重视军功。大唐国势强盛,上至君王,下至普通人都胸怀壮志,豪情激荡,充满着希望和信心,这一点从诗歌中体现的异常清晰。如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如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还有开浪漫主义先河的李白所作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再包括以沉郁深厚为主的杜甫也曾写下了“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这样壮怀激烈的词句。在这一时期,人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自豪感,诗歌在卢照邻、骆宾王的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在王勃、杨炯的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此刚健骨气的文风彰显的是大唐的开拓进取精神,虽然到了晚唐转至委婉含蓄,这一时期的确是民族优越性非常强的一个时期,万国来朝的大唐,带来的是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人文精神的崛起。

唐代国内经济繁荣,对外交流广阔,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的同时也促使了诗歌转型。初唐陈子昂痛斥齐梁繁缛糜烂,作《登幽州台歌》高倡“风骨”和“兴寄”两大美学思想,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而不是繁媃绮丽。虽然初唐诗歌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已经透露出来了新的气息。到了盛唐时期,诗歌进入鼎盛,被称为“诗歌的黄金一代”,诗人辈出,体裁形式各异。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诗句里无不洋溢着一股涵盖天地的雄浑之气,读起来令人鼓舞精神,勇气迸发。还有李白这等“谪仙人”的魅力,其《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直接为我们构建出来了一种刀砍斧凿,刺向天穹的绝壁断岩之视感。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给人一种空间变换,惝恍莫测之感,缤纷多采的词句营造出瑰丽变幻的奇景,人未至而意已觉,简直潇洒不已,流连忘返,令人舒畅。山水诗派的清空淡远又塑造了一种崭新的境界,如王维《竹里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使人感觉静谧平和之生活的美好,令人回味不已。到了中唐玄宗后期,安史之乱的变动,大唐由盛到衰,此时杜甫的诗歌便是典型的代表,他细腻的笔触,沉郁的精神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当时社会历史的画卷。如《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反应了当时男丁青黄不接和人民的苦难,后又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所描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他当时作为有职的官员但生活也依然非常困难,最终未能幸免“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悲剧,但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的却是依然心系天下苍生,饱含着对他人的同情的精神,其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正是从当时“四海困穷”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唐的诗歌是盛唐的延续,后来的“元白”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歌诗合为事而做”,其《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都广为流传。“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推动了散文、骈文的发展,韩愈《师说》的气势严正充沛,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清雅新健。还有孟郊、贾岛的僻涩,李贺的幻妙,等等的中唐诗人铺开了一条古典诗歌成熟发展与定型之路。观之晚唐,诗歌的风格变的绮丽纤巧,气势上较盛唐中唐时期差了很多,不过五绝,七绝律诗此时也到达了精美的程度,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山清水秀,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幻奇浪漫。还有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更是以婉转柔美著称,其“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婉约哀怨,开创了婉约词的先河。唐代歌舞的繁荣促使诗词与曲互相配合,后时又开辟了长短句的词法,为宋代填词成文奠定了基础。

诗歌要通过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那么另一个要谈到的艺术便是书法,和诗歌一样,唐代书法逐渐摆脱齐梁宫体,吸取了新的时代气息。从隋到唐的时期,是一个北碑和南帖书风的融合,到了唐代专立“书学”,由于唐王李世民酷爱王羲之,朝野上下唯王羲之是学,但同时也学习继承汉魏以来的碑文传统,尤其是北碑、隋碑风格,成为唐代碑刻的重要基础。康有为也尤为推崇隋碑,有“荟萃六朝之美”。

(二)书法

魏晋以来,北方书风的严谨雄峻,又汲取六朝以来南方书风的潇洒超逸,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的结合,造就了外柔内刚、骨劲雄豪的书风。由于唐太宗、唐玄宗的倡导支持,他们授意去宣传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作品并且发行摹本,在士人间散布,并且将之勒石,以传永久,这极大的激起了文人对书法的广泛热情。

从盛唐到晚唐的书法全面繁荣,以颜真卿,张旭和怀素为代表的迥异魏晋的书艺,是一种雍容华贵且雄浑博大的风格。这一时期,无论是从上层贵族还是寒门庶民,都成为了书法艺术的创造主体。如“笔力险峻”的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笔法奇崛又不失清秀风致。颜真卿楷书雄浑劲厚,字体工正;行书流连张抜,其《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颜氏行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此书彰显其悲愤欲绝之心情,纵笔写此祭文,其字任情而发,纵横狂飙,飞扬劲疾,势不可挡,字白之间疏密相见,涂改掺杂,看似无序又浑然一体,整片文章看下来一气呵成,波涛激荡,天地共怒,令人震动。颜公极悲之心完全溶于字里字间,看完之后竟然也有一种悲伤之情,真乃“千古第一种书体”。颜公晚年书法最能体现其字的审美特点,楷书字字稳重,方正端庄,富有立体感,布局行间紧密,字字充实,整片帖书看下来下来沛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整齐划一,中正雄壮之美。而草书集中体现在了线条的粗细、疾徐、刚柔、疏密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范畴之中,是行草的典范之作。

另一位要谈的便是“张旭三杯草圣传”的主角——张旭。其一生倜傥宏达,卓尔不群。他的书法“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而其又性嗜酒,所有又有了突破一切世俗理性的感觉,一路笔走龙蛇,气象天纵,把草书推向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犹如叶公之龙,点睛而腾云在天之感。雖然乘兴肆笔但又极合规矩,显出十分深厚的功底,张旭真的是把书法定义为了一门表现艺术,表达人生的丰富情感和人生体验,并将这种表现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到了晚唐时期,书法则由雄浑壮美,气度恢弘转向,萧散纤美。柳公权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继承了唐高峰时期的特点又有新的发展。其字方正端庄,正所谓“字如其人”,为官多年刚正耿直,被认为是“心正笔正”的书法家,他学习各家之所长,又异于各家,如学习欧阳询,得其“劲”而去其“险”,学习虞世南,取其“刚”而化其“柔”,等等诸方面,另立新的审美风范,自成一家,与“颜体”一起被称为“柳体”,其代表作《玄秘塔碑》在我少年时也曾临摹过,虽然现在已几乎忘却如何用笔作书势,但回想起来依然感觉十分幸运。

三、唐代文艺何以繁荣

隋唐文学艺术之繁荣,从两个方面来讲:

其一是时代的土壤所导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隋文帝一统南北,国家统一,人民安定,作为帝王的文帝杨坚又崇尚节俭,使得经历了四百年动乱后的中国迅速的恢复了社会生产力,人口增长。虽然炀帝杨广极力夸饰隋朝的声威和强盛,大肆挥霍造成了王朝迅速消亡,但就其个人来说,骄奢的背后刺激了宫廷乐舞百戏的发展,尽管此类发展是不平衡和不健康的。而后的唐王朝在政权稳定之后,两代帝王励精图治达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民族,国家的富强,来自广大疆域带来的宽阔眼界,唐人开阔的胸襟包容了各种思想,信仰,艺术,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热情,从而极有力的推动了唐文化走向辉煌。唐玄宗个人精通音律,对艺术的喜爱和重视也客观的促使大量教坊,梨园等机构的出现。唐中后期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使人民十室九空,乐舞机构十不存一,反而促使了文学艺术出现了其他形式的作品,所以被称为“诗圣”的杜甫,用自己的笔触,写下了一首首反映社会境况的诗歌,表现了当时世上的深重苦难,满目疮痍。杜诗可以说是反应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考证当时历史的依据。在太平盛世,统治阶级的奢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艺术的空前繁荣,但是危机一旦爆发,艺术则反映的是血与泪。例如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死伤平民无数,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表达了自己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德拉克罗瓦创作了《自由领导人民》是对雨果《悲惨世界》的呼应,是在歌颂大革命的英雄壮举。

其二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文学艺术的繁荣,必须要有一定的积淀,否则就如空中楼阁,终将不复存在。隋唐歌舞的极盛,是几千年来,从周朝的制礼作乐开始,到先秦两汉的金石之乐,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迁徙带来的文化大融合,经过隋唐的大一统之后如火山般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光彩炫目。同时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互补,诗歌舞三位一体相互刺激,才有了“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四、隋唐文艺的影响

繁荣的隋唐是我国古代对外最为开放的时代,对周边乃至世界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如当时的日本、朝鲜等国都派留学生(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知识,使得我国的文化风俗,礼仪宗教,工艺技法等大量东传南传,如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玄奘西行天竺(印度)取经,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让同时代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大食(阿拉伯)巴格达等地区也人们也受到了唐文化的影响。

纵观整个历史,隋唐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新莽改制革新到魏晋玄学大行其道,南北分裂五胡乱华之后的统一,使得唐朝在思想上兼容并蓄而又开拓进取,既遵循古制又不断革新。两宋交替,之后的元朝大定,明朝在国力上似要重现唐帝国昔日的辉煌,但对外开放的胸怀则不可同日而语,最后的清朝即便达到康乾盛世亦未能与世界潮流同步。这几个朝代的音乐百戏、诗歌小说、绘画建筑等方面都能追寻到唐代乐舞文赋的影子。唐代的盛况可谓是空前绝后且全面深远,从形式到内容,从技艺到规范,从艺术家到艺术作品,从创作到欣赏等等诸多方面都与后世有着承传的关系。

唐代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高峰,也是世界文明的高峰。它辽阔的疆域,开放的姿态,包容豁达的胸襟,昂扬进取的民族精神还有相继绽放的各门类艺术,在那时可让全世界所翘首仰望,在当代亦辉耀着难以比肩的旷世华彩。

作者简介:

卢静,单位:石家庄艺术学校;

王天歌,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级艺术学系,艺术人类学硕士。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书法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诗书画苑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