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学中留守儿童的意志力培养
2018-06-07李仕川
李仕川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培养留守儿童高度的自觉性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业进步、成才尤其重要。文章从六个方面就如何落实留守儿童意志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意志力;培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部分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而成为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引导,加上监护人大多文化素养不高,缺乏适当的教育和监管,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坚持力差,吃不得苦,意志力薄弱,做事没有耐心,得过且过等问题。 大多数孩子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性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而培养这些孩子高度的自觉性,持之以恒的、坚韧的意志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业进步、成才,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尤其重要。对于如何落实留守儿童意志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树立理想和人生目标
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是落实意志力培养的根本动力,目的明确的人必然会有旺盛的热情、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鼓舞着他坚持到底,从而完成艰巨的任务。教师要从留守儿童的客观生活环境入手,引导孩子们改变现状、改变环境,以此来确立他们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如生活中如何克服思念父母之情,并把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让父母放心打工挣钱。
二、从小事入手,科学教育,循序渐进
第一,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先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按时到校,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上课时不讲闲话,不搞小动作,在校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在家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长期坚持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第二,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意志力要有科学得当的方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对其学习生活的指导,需要教师科学地指导。
第三,培养留守儿童的意志力要循序渐进。有一句话叫“欲速则不达”,教师在磨炼留守儿童意志力时,要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如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制定写话的目标时,首先是写一句完整的、通顺的话,不写错别字,并标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接着是写几句连贯、通顺、意思清楚的话;最后才是写一段层次清楚、主题鲜明、有真情实感的话。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就能增強学生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下一个目标,学生的良好意志力才能逐步形成。
三、注重留守儿童良好品行的迁移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需要做家务事,有的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老人等,可以尝试将这些好习惯迁移到学习中来。如有一个孩子才十岁,在家是老大,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几个月才回家一次,年迈的爷爷只会做饭,他在家要照顾妹妹,每天都要给妹妹洗脸,梳头,送妹妹上学,接妹妹回家,还要做很多家务事,但他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教师在了解情况后,告诉他学习就像照顾妹妹一样,只要每天坚持就会学得好,每当他想偷懒不完成作业时就提醒他,就像今天不给妹妹洗脸,梳头,不送妹妹上学,不接妹妹回家一样是不可以的。同时,教师要不断鼓励表扬,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及时调整和完善学习动机,快乐学习。通过一学期的坚持,这个孩子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像这样把留守儿童好的生活习惯慢慢引导迁移到学习上来,让他们坚持自我锻炼,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地努力达到目的,有利于良好品质和坚强意志的形成。
四、利用好资源宣传,树立榜样作用
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的各种资源,让学生了解良好意志力的典范,发挥榜样作用,如 “悬崖村的孩子怎样克服困难进校读书”,还要善于用集体的力量鼓舞孩子们克服和战胜困难,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对留守儿童所表现的勇敢行为 ,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使留守儿童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加强自我意志的培养
如何加强留守儿童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留守儿童自我要求、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第一,自我要求。要求留守儿童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个留守儿童在做长跑运动时,想法是只要参与就好,不要求自己的运动量。这时教师要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孙杨带伤坚持训练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他奋勇前进,不要降低要求。
第二,教会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要求留守儿童长期坚持做到教师和家长在和不在一个样。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管,大部分都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教育孩子,重养轻教。如有个留守儿童和班上的同学打架,打伤了同学,请家长来,他外婆说:“只有别的孩子打他的,她家孩子从不打架。”类似这些情况屡见不鲜。面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耐心教育,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让他们做好自我管理和监督。这也是形成坚强意志力的关键,是将来成才的保证。
第三,自我暗示。教师要注意对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意志,提高成绩都是有利的。如当孩子想“放纵一下”自己时,教师发现后要及时教育,让他们想到只有自己表现好了,父母才能放心,他们就会暗示自己该怎么做,从而放弃“放纵一下”的念头。
六、教师的引领、关心和心理疏导
农村学校教师会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庭职能的缺失应当由教师去填补。教师要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面负责,去关心他们,有了问题及时关注并疏导。如有一个留守儿童有几天上课总是打瞌睡,没精神,还不完成作业,乱骂人。在教师的耐心说服下,他才说出原因。他三周没和家长联系上了,很担心父母的安危,夜里睡不着觉,上课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后来教师安慰他:“有可能你父母太忙,没顾上打电话,或者他们刚好在没有信号的地方。说不定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而你太担心,吃不好,睡不着、上不好课,成绩下降了,不是让你父母更担心你吗?”在老师的耐心劝导下他才没有继续胡思乱想。第二天他高高兴兴地来告诉老师,他妈妈打电话回来了,还说自己差点就去找妈妈了,以后有事要先告诉老师。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详细情况,教师每周进行一次留守儿童的思想交流活动,让孩子们说说自己这周最想给父母说的话,如父母最想看到自己怎么样,我的进步,我的愿望等。这样能更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有了问题能及时疏导。这些都是留守儿童形成坚强意志力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润苹.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3,07(02):55.
[2]游达,沈丽丽.家园合作有效途径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2,10(20):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