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心与责任感的培养策略
2018-06-07夏令媛
夏令媛
【摘要】责任心是衡量个人素质和品质的核心要素,是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是责任心和世界观养成的最佳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时间段。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个人修养的良性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心;责任感;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逐渐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价值规律,主要宗旨是个人利益至上。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会出现损坏个人信誉,破坏诚信,道德缺失等现象。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小学生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是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责任心和责任感的含义
所谓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就是指个人的所作所为要对自己、周围的人和社会负责,对自己所做的事尽心尽力,尽最大努力认真负责地去完成。当自己所做的事情出现问题时,要敢作敢当,主动站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推诿,不躲避。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前提,是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保障家庭的幸福。所以责任心对个人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重要途径和策略
(一)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这是教师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宗旨。仅仅对学生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学生并不会有实质上的改变,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学生。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应先做到比规定的时间早到学校一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同时,教师也要提前备好第二天需要的课程,要在当天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教师首先要将值日生的职责告诉学生,并在看到地上有垃圾时,主动捡起丢到垃圾桶里。这样,教师就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看见课桌椅歪的时候,教师要主动摆放整齐。教师要在实际行动中,教育学生,教室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不要有依靠他人的心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还可以逐步将学生的责任心培养起来。
(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课堂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在校期间,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最久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培养。例如,在参加演讲比赛前,语文教师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分别展示自己的才华,告诉他们,这是为班级争光,不要因为害羞而吝啬展示自己的特长。对于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奖励和口头表扬,最终由全班和教师综合考评,选出最终参加比赛的学生。无论学生取得怎样的成绩,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因为他们勇于争先,为班级取得了荣誉。这样不仅在无形中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班级责任感。教师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举行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上说说近一段时间以来对班级做的贡献,或者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想要感恩哪一位教师或同学,让学生充分地在班级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让学生懂得感恩。
(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和责任
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好班级里的一个角色,让学生有事可做,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并让学生有责可负,让学生懂得相互配合,团结一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要采取学期轮流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可以在新学期开始时,召开主题班会“新学期我能为班级做什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畅所欲言。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个人意愿来制定相关的管理计划,让学生带着兴趣在各自的崗位上各司其职,并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指导学生积累经验和方法,让学生体验尽职尽责的快乐。对做得较为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对于完成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教师要提出充分的指导意见。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为班级服务的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在成长中因有责任心而得到别人的信任,从而变得更自律更努力。
教师还可以适当采取班干部竞选轮流制,让每位学生都能拾起信心,在经历当班干部的体验后,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建立学习互助岗,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让同学们形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设置板报宣传岗,让有绘画天赋和文字功底的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师更要建立卫生监督岗,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将班级和学校的卫生放在心上。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在班级管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赋予学生主人翁精神,做到“人人都有事,事事有人管”,让学生在集体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体验到为集体尽职、为他人尽责的自豪感。这其中有辛苦,有快乐,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懂得了维护集体利益,内心中充满了集体荣誉感。
(四)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良好发育成长的最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责任心的重要发源地。学生每天放学就会回到家里,一般在家里的时间要多于在户外停留的时间。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家长首先要将日常的生活和家庭教育当作切入点。
1.自我服务意识的养成。现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溺爱,从小在温室中长大。大多数家长会为孩子灌输一种“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其他事情都不用管”的不良思想,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极其缺乏家庭责任感。想要将孩子的责任心充分培养起来,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对于家庭中的各项事务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学会自我服务,在生活中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比如自己的玩具和生活用品要自己收拾好,房间如果出现脏乱的现象就要自己动手打扫,穿脏了的衣物要自己动手洗干净,家庭作业不要依靠父母或同学,要学会独立完成,只要已经开始做的事情就一定要有始有终地将其做完。
2.让孩子做家庭的主人。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应适当改变传统的思想,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明白的道理也越来越多,不要总是把孩子当作什么也不懂。家长可以在遇到事情时,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其中,并发表一定的意见,让孩子掌管一些家庭决策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之一,是家庭的主人之一,鼓励孩子为家庭出谋划策,对于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要及时表扬并积极采纳,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恰当地运用赏罚法则。除了正面、直接的教育,对儿童责任行为的强化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儿童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其责任行为常常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如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作为家长,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孩子良好的表现和行为,并给予及时的强化,以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促进其责任行为的再次出现。如果家长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吹毛求疵,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其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常会产生某些不良后果。比如不注意整理房间而找不到需要的东西,忘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挨批评,答应他人的事没做到而导致被不信任等。对此,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必过于担心,正好可以利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所谓自然后果惩罚法,是通过让孩子自己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在内心树立起责任意识,以避免类似不良后果的再次发生。这是培养儿童责任意识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增加其责任行为的自觉性。
(五)家校携手,共育学生的责任感
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模式支撑着学生的成长道路,任何一方都不能懈怠和失败,要做到相互配合,正确引导。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要用最快的速度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在家访中,教师要积极为家长灌输教育观念,告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家长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汇报,共同协商解决对策。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如指掌,并及时告诫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做法,什么是錯误的做法,让学生懂得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紧抓“责任”二字不放松,形成教育的一致性,今日尽小责,明日担重任,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教育部门应当重视起来的一项任务,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战斗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项任务要想取得成功,在开展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的力量同样重要,要将社会上的各种教育的力量全部综合起来,让学生接受最好的素质教育,用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这样不仅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红娟.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25):179.
[2]陈祥萍.如何唤醒学生沉睡的责任心——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7):308.
[3]罗昭学.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体会点滴[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