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2018-06-07赵梅

教育界·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性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赵梅

【摘要】语文课程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经过有效的思维锻炼,能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针对其他课程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对此方面予以重视。文章首先就核心素养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然后就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最后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创新性

一、引言

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相应的教学理念引导下, 要求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以及智力元素。教学也不再仅仅满足于针对字词的理解自己背写,而是应当引入核心素养教育,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展开实际教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这一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确保语文思维具备相应的开放性以及创新性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相应的核心素养以及水平,进而推动课堂以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状态持续有效地开展。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应当体现出的教学理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内心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借助综合形式的素质教学,进而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积极乐观的、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如此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就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核心素养不可或缺。培养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培养对象的素质以及修养,这里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思想价值、道德品质、个人行为意识以及知识水平等方面。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其有效地开展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保其能够在人际沟通方面拿捏得当。核心素养教学不单单体现在传统形式上所要求的听、说、读、写等思想方面,同时还应当掌握一定的延伸知识,可以借助于鉴赏某些优秀文化作品,进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相应的修养。并且从实际来看,这一过程中存在许多互动环节以及实践,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其知识技能的掌握提供引导与帮助。

三、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一)语文学科符合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向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践性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针对语言以及文字的运用方法。语文课程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针对语文学科进行教学时,强调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水平的培养,需要针对学生思想以及情感进行相应的熏陶。而核心素质侧重于培养学生相应的心理情感,要求其掌握人文知识以及技能,并促使其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语文学科作为人文领域的一项重要科目,其具体的课程目标符合素质培养的根本目标。

(二)语文学科的价值反映出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语文学科设立的本质在于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其理解并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其相应的素养,并完善其个性人格等。 因此,二者存在一定的价值联系。

(三)语文学习范围反映出了核心素质的基本要求

在小學时期的语文阶段性教学过程中,针对其课堂的学习范围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及写作与综合性学习这五项基本内容。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围绕这五项基本内容展开的,促使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等。因此可以说,语文学习的范围反映出了核心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一)借助设问引导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发散性思维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并且按照学生相应的特色与学习水平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摆脱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时刻关注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动态思维,并借助设问形式的教学手段与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展开发散式思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下面以《牛郎织女》一文为例进行具体的探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向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这个比较典型的民间故事, 在讲述过程中,能够对其中的人物心理状态以及所信仰的精神理念加以反映。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愉悦的教学氛围,然后适时引入设问,并借助这一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事件发展走向展开具体的探讨与分析: (1)牛郎是出于什么心理无微不至、任劳任怨地照顾那头老牛的呢?能够体现出他怎样的人格? (2) 仙女们为何十分敬佩织女呢?这反映出了织女怎样的品质?(3) 姐妹们会理解织女的做法么,她们会对织女说些什么呢?借助于此类逐步设问的形式,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如此一来,既为学生自主思考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提升了其自主思考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其求知欲,提高了其相应的创新思维素养。

(二)确定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相应课程的持续有效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要求课程开发者,还有一线教师,遵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过程,进而围绕素质培养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教师要确定在这一过程中的培养目标,探寻核心素质的深层次内涵,进而研究其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相应的表现形式,开发其在语文课程之中相应的目标与内容,并促使其更加具体详细化。

围绕所制定的课程目标展开有关的课堂教学,促使素质培养这一课程结构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明确核心素养与相应学科课程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并按照这一联系特性,进行规范化教学。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所包含的版块内容,改进并优化课程结构,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语文教学实践应当体现创新性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相应的核心素养,也决定了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较高的素养,如此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与发展走向。在这一趋势要求下,教师需要突破传统形式上的“一本正经”的教育理念,借助专家引领,通过阅读某些有价值的书籍扩充知识以及同伴互助等方式提高自身素养。

2.整合规范小学语文教学相应的核心素养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恰当合理的课程意识,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开发相关课程资源,并优化这些内容。从相应的核心素养出发,制定有关的课程内容。按照汉字素养以及相应的阅读素养等进而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整合有关的课程内容。

(四)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应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渗透过程中,要想体现学生这一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培养观念的影响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中以恰当的手段引入互联网或者多媒体展开具体教学,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积极主动性,并能够大幅度提升其综合能力,促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针对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知,人类对图形信息的理解能力远超过对于文字信息相应的理解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特征更加明显。动态形象具体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部分语文知识反应在相应的图片资料以及视频课件中,使知识体系更加直观具体,方便学生进行消化与理解,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进而促使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之中。

比如在学习《李时珍》这篇文章时,由于小学课本存在某些局限性,使得学生无法针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化的了解,此时就可以借助形象化的动画小視频以及课文内容中所提到的草药信息(将其制作成图片),进行辅助教学,进行知识的延伸与讲解,进而促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内容有一个具体化的了解。通过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核心素养。

(五)以协作式教学形式展开相应的教学

按照核心素养教学所需,培养情感素养以及协作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依据学生理解能力的强弱以及掌握知识的快慢程度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理念,也能够促使其进行自主学习。而在确定实际任务时,教师应当按照课程内容布置相应的语文学习任务,然后通过小组互相协作、相互引导的方式进行任务的落实。比如可以进行有关课文话题的讨论,在持续性的思考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情感素养,也可以向学生布置作文题目,以文章撰写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宗海,康贝贝.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发展现状调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03):35-41.

[2]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3]王凤琴.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232.

[4]姜明红.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6(16):14-19.

猜你喜欢

创新性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