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初中语文课堂盛开
2018-06-07罗良富
罗良富
【摘要】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学,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的优势,然后介绍了初中语文课堂德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初中语文课堂德育工作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判断,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中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创设条件。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优化策略
语文具有鲜明的工具性以及人文特征,其不但承担着传递文学价值观念与文化知识的任务,更承载着有关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道德情怀教育的重负。为了进一步发挥语文学科在初中生德育方面的作用,就必须重视和了解其在学生德育方面的优势与特征。
一、初中语文课堂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一)实现中学德育目标的前提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成熟以及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给予适当的德育教育不但能够达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语言教学方面的内容,也要尽量根据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来采取一些德育教学的策略。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一致性,还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的语言教学工作采取强化教学手段,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
(二)提升和充实中学德育内容的关键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德育的需求水平相对较高,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独立意识较强,常规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难度相对较大,也容易遭到学生的抵触与排斥。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可以让德育变得更加潜移默化,使其不像传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那么刻意,还可以通过德育与语文知识学习的连接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进而对学生提高中考成绩也具有一定的帮助。从德育内容的角度来看,语文课本中不乏大量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中有许多英雄人物、静状物描写等,将这些内容作为德育的素材同样可以有效提升德育的效果。
(三)解决初中生德育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当前初中阶段学生德育效果并不理想,不但突出表现在学生的综合道德修养不高,更表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德育的渗透力度不强等方面。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就可以将德育的工作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從而时时刻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提升德育的效果。
二、 初中语文课堂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尽管通过教学改革的不断影响,目前许多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课文理解、记忆以及修辞手法的训练上,而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却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这不但导致初中语文课堂德育的渗透效果下降,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会影响其语文成绩的提升。
(二)德育教育过于刻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德育教学的实际要求,一些教师也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德育环节的设计,但是在设计过程中由于缺乏设计经验与基本的德育教学理论知识,经常会出现德育环节设计过于刻意的问题。由于德育环节没有渗透到知识教学环节中,很容易降低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无法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从而导致德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初中语文课堂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视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引导效果与引导水平则直接受到其教学观念的影响。根据教学现状,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融入一些德育教育的内容,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高,渗透能力不强,实际体现出的德育价值与效果十分有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强制学生背诵以及知识的反复记忆,这样的结果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排斥心理,显然不利于促进语文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让课程学习沦为提升成绩的工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充分了解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初中语文教材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以此来提升德育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水平。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素养,提高德育的渗透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是实施德育的主体,其专业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实际的德育渗透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加大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力度,就必须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进一步钻研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部编版教材都是由国内水平较高的教育学大师合力编写的,其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德育原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太懂得如何渗透德育的内容,就可以通过进一步钻研教材来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因素,然后根据德育因素,按图索骥,进行课程设计来完善德育教学环节,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了。
其二,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德育的渗透效果。德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不可能凭空出现,必须依附于生活经验与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应的看法与要求,然后再结合课文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不会显得突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突出德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其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尽快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以及内部培训等方式来帮助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特别是进一步提升其对于德育因素的敏感度,从而学会如何提高德育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为促进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创设条件。
(三)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提升德育的实践性
为了进一步分析通过教材内容提升德育的实践性的策略,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一,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索思想教育因素。文学作品深邃而内敛,一些作品表面看似平淡,其深层次里却蕴含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些深层次的内容,并挖掘出相应的思想情感,对于提升德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句话看似司空见惯,其讲的却是我国奉行几千年的“万事德为先”的警句,是对于品德至上的一种理想和追求;“白日依山尽”写尽了黄河母亲的蔚然壮观;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现的不仅仅是滚滚长江的恢宏气势,更是生命奔腾不息的激情。在这些诗句中,学生只要细细品读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就很容易被其文字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与信息感染,不但提升了文学品读能力,对于更好地提升道德文化修养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二,捕捉美好的形象,利用形象进行教学。从教材中的课文选择情况来看,大多数文章都是通过层层筛选而来的,不但极具文学性与思想性,更具有丰富的美感。通过找寻这些美好的形象,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其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更会产生对于艺术、劳动以及大自然的热爱,这是人类的高级情感,是一种文学价值符号的传递。通过文学艺术形象教育,不但可以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到美好的文学世界中,感受到文学的无穷魅力。
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当中,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进行描写,表现了对父亲的尊敬,这种默默的“孝”可以随着文章的描写渗透到学生灵魂的深处,从而感化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不断追求真善美,进而实现良好的道德修养。除这篇文章之外,还有许多歌颂英雄事迹的文章,比如埋头苦干的发明家、技术工人,又比如为国捐躯的战士以及死而后已的劳动者等,这些英雄人物的美好形象将通过课堂设计深深地刻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伴随其成长与前行。
其三,创设美好的氛围与情境,通过道德熏陶来提升德育效果。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创设情境与氛围,其更是体现在充分利用一些氛围感极强的作品当中。
《黄河大合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气节,而《父老乡亲》则会让学生感受到异乡思亲的情怀与羁绊。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中,作者通过动静结合,描绘了静状物,更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了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感。还有《岳阳楼记》《望岳》《桃花源记》等,这些名篇都为学生设计了一个个不同的情境。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体会不同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就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染,获得美的体验,进而产生对于美的热爱与追求,获得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德育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其不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情况,同時对于学生的生活品质以及发展高度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本文试着从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充分利用教材提升德育的实践性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2013.
[2]任晓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王丽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4]石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2011(01):64.
[5]陆佳.以语文教学之方行德育之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