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融入农村孩子的生活
2018-06-07冯雯雯
【摘要】“和大人一起读”课外阅读课程是针对农村小学家长对阅读普遍不够重视,周边文化设施较少的特殊学情,由学校顶层设计,语文教研组层层落实推进的课外阅读课程。通过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加阅读活动,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并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推进课程,提升孩子阅读兴趣,最终达到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57-02
课外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使之形成一种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家长文化水平、周边文化设施等条件的限制,相较于城里的孩子,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少。如何改变现状?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结合部编本教材新增加的“和大人一起读”环节,建构“和大人一起读”课外阅读课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顶层设计,开发课程
“和大人一起读”课外阅读课程涵盖1——6年级,具备综合性、体验性、趣味性的特点,倡导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和家長和老师一起读,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挖掘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点:
“家庭+学校”的读书氛围,养成阅读习惯。环境能改变人,通过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读书,创设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通过班级图书角、校园读书廊,营造随时随地可读书的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一定阅读量。
“课堂+活动”的读书土壤,提升阅读能力。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系统构建阅读序列的课程,以学生小学阶段六年整体思考、统筹安排阅读课程,并依据各年段学生特点构建学校六年的阅读能力目标体系,形成各年级阅读教案。通过各种阅读课型,掌握预测、比较、图示等阅读策略,形成一定的积累、运用、鉴赏、品味等能力,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
“规定+自选”的评价体系,激发阅读欲望。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的“规定+自选”评价模式,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督促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又能增加学生阅读的积累,开拓学生的阅读眼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层层落实,推进课程
1.“快乐书单”开启课程
各年级书目由“必读+选读+想读”三部分构成,“必读”是指区教育局规定的两本书。“选读”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大数据的分析为学生推荐书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读”是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讨论,选则几本自己喜欢读的书,构成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特色书单,为阅读奠定基石。
2.“家校联手”推进课程
农村学校大多数家长没有阅读的习惯,也不重视阅读,阅读习惯难以培植。因此,根据不同学段家长不同的心理需求,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努力把家长拉到阅读的队伍中,增加家长的参与度,让家长体验到和孩子一阅读的快乐,提升家长的幸福感,营造家校一体的阅读氛围,最终达到提升孩子阅读兴趣,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目的。
3.“多元课型”丰富课程
随着“和大人一起读”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研发了以下课程:低段年级亲子共读绘本(家长进入课堂);中段年级则采取走班式班级读书会,学生在每周二的综合课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去不同的班级上课;高段年级则采取固定的班级读书交流会。这些课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要求设定,开设了丰富的课程。
4.“精彩活动”落实课程
(1)邀请家长参与
在活动的过程中,尽可能邀请家长来参与。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来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制作绘本,参加班级读书会,共同录制一段讲演视频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也会掌握一些和孩子阅读的技巧,有助有“书香家庭”的形成。
(2)每月一交流
如何从阅读走向“悦读”,如何去考量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往抄写、考试、鉴赏等有压力性的评价方式需要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在活动中去交流、去表达。例如:在每个月的最后一次班级读书会中举办“阅读大联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组织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三、灵活评价,推进课程
评价方法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采取了“规定+自选”的方式,既要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又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1.阅读存折
每个年级按照课标要求,每天回家阅读是需要记录在阅读存折。阅读存折分为:日期、阅读书目、在校阅读表现(主要指每天中午阅读20分钟),回家阅读时间,和父母交流。在阅读存折的背面有清晰的评分规则:在家每读10分钟可以加一分,不超过5分,在校阅读表现好加一分,和父母交流每次的一份,一月内超过规定书目的每本书加5分,最后形成总分。每月评一次“书香少年”、“阅读积极分子”,根据不同的等级可以兑换不同的礼品。最高荣誉是可以得到升旗的机会,在周一晨会发表自己的读书感悟。
2.摘星手册
课外阅读以表现性评价为主,通过一次次活动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量、选择读物的水平等等。“摘星手册”就是我们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专门设计的记录学生阅读过程的一份“资料袋”。学生根据每个月末的班级读书交流会,自主选择“摘星卡”上的任务去完成,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摘得的星数越多,等级越高。三个学段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业要求、学生兴趣,设置了不同的任务。比如针对低段学生我们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绘本”系列活动,有“小小故事屋”、“大眼睛找秘密”、“我来演一演”、“猜猜我是谁”、“我是小编辑”。从读到讲到演到鉴赏,难度层层递进,并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带动每个孩子参加活动,从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就是孩子阅读的过程,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升并逐渐养成的过程。孩子从最开始的不会读到喜欢阅读再到将阅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家长也在一次次的参与中,体验到阅读的幸福,和孩子共同品尝阅读的快乐,这是课程“润物细无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曹爱卫.牵手孩子,走进阅读世界[J],小学语文,2016(7).
[2]张咏梅,孟庆茂.表现性评定及其相关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27.
[3]钱永东,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探析[J].小学教学参,2007:27.
作者简介:
冯雯雯女,硕士,浙江省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定山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