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基础”课教学相融合问题的研究

2018-06-07郭文慧曹培旭

教育界·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基础

郭文慧 曹培旭

【摘要】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学责无旁贷,要有所担当,并有所作为。文章主要阐述了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具体举措,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发展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教学;融合问题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提高创新能力引导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项目,天津大学仁爱学院2017-2019年教改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仁爱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1-10)。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从中央到教育系统,全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下达了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要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衔接起来。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便是思政课,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责无旁贷,要有所担当,并有所作为。鉴于此,我校思政部教师以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相融合为视角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我们首先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相融合,一段时间下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二、具体举措

(一)教学内容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与“基础”课教学相融合,首先必须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体现,在课程的各章中都应适当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从而让“基础”课程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发挥作用。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此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主要融入第二节的第三目《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第三节的第一目《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既认识到积极树立创业理想的同时又认识到创业理想实现的艰巨性。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此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主要融入第二节的第四目《做忠诚的爱国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创业实践中不能脱离爱国主义。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此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融合,主要融入第二节的第三目《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和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创业在人生历程中的价值及创业者可能面临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主要是从纵向维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对此可以将创新創业教育和不同时期的道德教育相融合,主要融入第四节的第三目《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从古至今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创业活动所需遵守的道德规范。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主要是从横向维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对此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不同领域的道德教育相融合,主要融入第四节的第二目《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必备的对社会、对家庭应有的道德。

2.法律基础部分。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制度的教育,对此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法律制度教育相融合,主要融入第三节的第二目《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主要介绍一些与创业活动的启动、运行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从而让学生以具体法规为导航降低法律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 尊重法律权威》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教育,对此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法律意识教育相融合,主要融入第二节的第三目《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从而增强大学生创业中的守法意识,以便在处理创业纠纷时能够做到讲法律,讲程序。

(二)教学方法方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创新创业活动。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以真正有效地对学生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就成为创新创业教育课题中的应有之意。而包含“基础”课在内的几门思政课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授予式、注入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甚至对课程产生排斥心理,即使安排了不错的教学内容,学生也不容易跟随教师的思路全神贯注地听进去。因此,课题组成员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们打破了单一的授予式教学方法,增加了参与式教学方法,这种参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参与,而是一种更高程度的参与。课题组成员把它称为“六个一分钟”教学法,即“一分钟专注训练”“一分钟名言”“一分钟日记”“一分钟小演讲”“一分钟读书”和“一分钟卫生清理”。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每堂课开始后先进行“一分钟专注训练”活动,主要是让同学们在上课铃打响以后花一分钟时间安静下来,为集中注意力上课做好准备。之后是“一分钟名言”活动,通常由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一句和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名人名言,并让同学们花费一分钟时间默读体会。之后进行“一分钟日记”活动,通常是花费一分钟时间由同学们自评是否坚持写了日记。接下来进行“一分钟小演讲”活动,通常是由一位同学就教师所给主题进行一分钟的简短演讲,演讲主题随着教学内容不断变化,比如学期初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期中的“感恩一切,因为有你”,学期末的“分享梦想,公开承诺”。之后是“一分钟读书”活动,通常是由教师结合本次课教学内容,花费一分钟时间进行书籍的推荐及简要介绍。进行完这“五个一分钟”活动之后,就正式进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最后是下课后践行的“一分钟卫生清理”活动,即让同学们花费一分钟时间进行自己课桌垃圾的处理。“六个一分钟”教学法从学期第一次课开始直至最后一堂课,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一定每堂课都把六个小活动全部实施,可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掌握。

(三)考核方式方面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礎”课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以外,在考核方式方面也要有所结合。我校包括“基础”课程在内的整个思政课的考核结构是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在此次教学改革之前,我校“基础”课程平时作业的设置和期末试题的命制比较侧重于标准答案式问题,而这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检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本学期我们在平时作业的设置、期末试题的命制中都注意加大了非标准答案问题的比重;此外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对其思想及行为的考量。比如在“一分钟演讲”活动中给主动演讲者加分,并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放飞梦想 我心飞翔》;在“一分钟日记”活动中给天天坚持者加分,并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天天日记 伴我成长》;布置平时作业让学生写一封家书,并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感恩一切 因为有你》;在“一分钟卫生清理”活动中不认真完成者减分等。通过这样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学生思想、行为方式的积极引导。

三、总结

总体来说,经过一学期的研究与实践,我校思政部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思政课的有机融合中有了初步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调查反馈时,有同学说道:“我觉得老师组织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它鼓励学生通过坚持去做一件事来改变自己,比如老师要求写日记,我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颇有感触,确实有很大改变。现在日记已经不再是一个作业,而是成为我的一个习惯,就好比每天起床洗脸刷牙一样自然。写日记成了一种灵魂的灌注,把自己的思想刻在了纸张之上。”“从老师的课堂上,我明白了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从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上面,我明白了无论什么工作都可以有创新,都可以很吸引人,都要负责任;从老师个人身上,我明白了做人不是要追求多么与众不同,而是要尽自己的那份微薄之力来影响他人。这就是老师教给我的人生道理。”……

学生的这些认识为其今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的教学改革成果,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如何更自然地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如何更好地考核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实际能力等,这需要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正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内容设计[J].世纪桥,2011(13):101-102.

[2]杨宝仁,王志刚,王晶.创业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路径[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233-234.

[3]余展洪.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15(13):13-1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评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几种非理性倾向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