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现代学徒制知识图谱及其可视化研究
2018-06-07程丽楠魏微姚水洪
程丽楠 魏微 姚水洪
【摘要】文章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为研究样本,利用CiteSpace绘制出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可视化图谱挖掘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今后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浙教高教〔2016〕164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5345,jg20160352)资助。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出台以来,针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已从理论阶段走向实践阶段,从宏观探索走向微观探索。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在借鉴西方学徒制育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模式。故对国内现代学徒制的文献开展可视化研究,有助于总结规律。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应用计算机实现对抽象数据的交互式可视表示,来加强人们对这些抽象信息的认识和了解。本研究采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0,梳理当前国内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与路径,了解现代学徒制的国内发展趋势,为今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选择
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包含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论文及引文信息,学科领域分类体系较为完备,已成为中文文献计量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源之一。期刊发表的论文与专著或研究报告等学术文献相比,对学术领域的热点把握相对更为连续、敏锐和直接。因此,本研究取自CNK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文献,最大限度地考虑检索式的查全率,不断优化、调整检索式。检索策略:以“期刊”为检索源,以“关键词”为检索项,以“现代学徒制”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2-2017年。鉴于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未完全被CNKI收录,故以2017年7月31日为截止日期。初始采集信息2868篇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文献、征稿启事、报告、资讯、要闻回顾、书籍等无关文献560篇,最终确定2308篇文献。
(二)CiteSpace参数设置
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中,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的大小是判断知识图谱结构和聚类信息是否清晰与合理的重要因素,当Q值大于0.3,意味着知识图谱的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在0.5以上则认为聚类信息是有效的。因此,将时间设置为2003-2017年,Time Slicing设置为1,即将每一年看作是一个时间切片。调整c值为2,cc、ccv值为0。c值为2即只选择发文量两篇以上的作者构建科研合作网络。其中,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选择TopN设置为20,即排除掉每个时间切片内发文量排在20之后的文献,选择相应的Node Types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103个节点,205条连线;Density为0.039;Q值为0.6232,S值为0.8045)。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发文作者及机构年份统计
1.发文时间维度。2013年之前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学者寥寥无几,2014年以后论文量呈现飞速增长趋势。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颁布以及随后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明确将“开展校企聯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2014年可以认为是我国“现代学徒制”元年。
2.发文团队与机构。2002年到2017年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李传伟、徐国庆、王燕妮等人。发文量超过20篇的机构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25篇以上。对作者和机构的聚类分析图谱,如图1,其形成的主要贡献力与上述机构和团队基本符合,但发文作者和机构的密度和中心性均较低,提示作者团队和机构之间还需密切合作,以加强对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研究。
(1)
(2)
(二)研究主题及热点分析
研究主题的分布及演化能够直观地体现不同时期内的热点领域、分析视角、研究方法的变化。而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精炼表达,其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学科领域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关键词中心度反映了其在整个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重要性,代表了一定时期内核心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是一定时期内学科研究的焦点和集约所在,表现为在一个学科问题上大量文献、学术思想的集中涌现和大量相关研究者群体的出现。鉴于此,本文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来了解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热点,并分析这一研究领域主题结构的发展变化。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的大小代表研究之间关注度的高低,连线的疏密代表不同研究问题之间的关联多少。从图2可以看出,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为两大主要热点,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得出,现代学徒制研究主要热点有现代学徒制、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热点分析。我国学徒制起步较晚,在20世纪末才开始形成初步学徒制培育体系,进入21世纪后开始逐步完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提高,国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了165所试点单位,标志着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实践正式启动。但是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遇到了几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学徒制还未纳入到法律体系当中,政府亦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这与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较大差距;第二,我国研究者以不断学习国外的学徒制机制、模式、理念等为主,尚未真正形成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三,对现代学徒制的宣传力度不够,还未被很多高校、企业、家长和学生认同,招生制度未从根本上进行革新。鉴于此,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研究大部分还在初探阶段。
2.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热点分析。自《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以来,各职业院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实施办法,包括寻找合作企业,联合招生,订单培养,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制度、教学体系等以及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和义务等,保证学生的权利和利益等。工学结合、学徒制度、课程体系等关键词成了主要研究的热点。显然,这个时期的关键词领域从研究现代学徒制理论阶段走向了实践阶段,更多的院校开始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阻碍,主要是协同育人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参与办学不同于其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一定需要政府的引导、规范与约束。政府要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平衡协调各种矛盾,破解各种瓶颈,创设各种外部环境。
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热点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能否成功的关键。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实施校企人才共育,重点解决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和工作场所校内外培养基地要求;学生和学徒岗位任务及教学要求;校内外的“双导师”教学团队;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更加深化,并从宏观探索走向了微观探索,因此,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训练成为热点。研究者们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探究:一是双师教师的入选资格条件及培养问题;二是现代学徒制制度保障问题;三是学徒制教育学历的兼容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目前,从收入多少、未来工作发展前景等方面看,学术型教育更占优势,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很多家长对学徒制(职业教育)仍然有偏见;二是学徒制身份的社会认可问题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等问题。所有实践性的操作问题都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解决,只有过样,才能促进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
回顾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已经从理论学习阶段走向实践探索阶段。随着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同行认可,现代学徒制试点已深入到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比如医学、艺术、幼儿教育等学科领域。对研究热点及共现关键词深入分析,加强现代学徒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加快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进程等,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领域,以真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秀玲,任广春.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纺织行业知识图谱及其可视化研究[J].丝绸,2016,53(08):26-34.
[2]陈必坤,赵蓉英.学科知识可视化分析的理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11):23-29.
[3]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33(04):99-103.
[4]徐浩,钱爱兵,朱学芳,等.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CiteSpace的学科领域扩散特征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05):69-74,68.
[5]潘黎,王素.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研究热点主线的计量研究——基于八种CSSCI教育学期刊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分析[J].教育研究與实验,2011(06):20-24.
[6]王硕旺,褚照锋.《中国高教研究》30年载文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1985-2014年)[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