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能量观的视角探究2017年网络新词的英译
2018-06-07唐顺姣
唐顺姣
【摘要】语言能量观由埃兹拉·庞德最先提出,他认为语言本身是蕴含着能量的,词与词的结合产生新的词义,传递新的能量。网络新词在网络这个复杂大环境下产生,是一种语义变体。翻译亦是一种语言能量传递与转换的过程,译者要发挥能动性,遵循语言能量观原则,适时地采用多种译法准确译出网络新词的含义。
【关键词】语言能量观;2017年网络新词;英译
一、引言
埃兹拉·庞德认为语言自身是蕴含着能量的。词与词的结合产生新的词义,传递新的能量。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词日新月异,活力四射,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发展。本文从庞德语言能量观出发,从旧词新义、创新词语和外借词语三方面来解读网络新词的生成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二、庞德的语言能量观
1910年,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撰文对卡瓦尔坎迪的诗歌进行了批判,在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语言能量”这个观点。他认为语言是有能量的,且这种能量不可分割,任何民族、文化交织而成的语言都可以把人联系在一起,可以用来交流和联系。语言的能量也分强弱,单个词的能量弱,而当单个词与词合成新词后,语言能量就开始变强。庞德也认为词语是处在不断变化运动中的,因此词语的意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语言是有生命的,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会激发出无限的能量。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词不断涌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从语言能量观的视角来理解新词和英译有助于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使目标读者对网络新词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2017年网络新词的来源
网络新词更多的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而产生了一些被大众都接受的说法。每年年末都会进行网络新词的评选,加上媒体的聚焦,网络新词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且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笔者从旧词新义、创新词语和外借词语三方面来探讨网络新词的来源。
(一)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是指原本就存在于词汇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义发生了改变,有了新的意义。根据庞德的观点,词义的变化也是词汇自身能量不断发展运动的结果,旧词生新义也是能量变化的过程。
比如,2017年的网络热词“佛系”,佛有三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二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三是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而时下出现在网络上,被大家用来表达“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意思。正是“佛”这一词所承载的语言能量的发展变化,使旧词有了新义。如果直译的话,“佛系”可以翻译为“Buddhist-style”,但如取其核心意思来译,可译成“Que Sera, Sera”,这是西班牙语,来自一首英文歌Que Sera, Sera。韦氏词典解释为“Whatever Will Be, Will Be(顺其自然)”。所以我们在正确理解“佛系”一词的新义的基础上,翻译成“Whatever Will Be, Will Be(顺其自然)”,该译文能传神地翻译出佛系少年们不争不抢的心态。
(二)创新词语
新事物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旧事物无法再满足人们的需求,新词也不例外。一个新词的出现会释放出语言的内在能量,促进交流,丰富词汇。
比如“尬”这个词,常用作双声联绵词“尴尬”,一般是不单独使用的。中国台湾有“尬舞”这个词语,意思是“斗舞”。然而传入大陆之后,常被人误解为“尴尬地跳舞”的意思,于是“尬”字开始“单飞”,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出现了很多类似的词,如“尬聊”。译者把“尬”译成embarrassing或者awkward,那么“尬聊”就是an awkward conversation,“尬舞”就可译为embarrassing dance。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网络创新词汇。比如,“酱紫”,意为“就这样子”,译为just like this;“么么达”译为kiss you;“3Q”译为thank you;“蓝瘦,香菇”是广西方言版,意为“难受,想哭”,译者推荐以下几个版本的译文:depressed 沮丧的,in a bad mood 心情不佳,down in the dumps 心情跌入低谷,not a happy bunny 不再快乐。
(三) 外借词语
外借词也叫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的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用相对应的该外族词语,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
比如“打call”这个词来自日本,起源于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该词原是指一种由御宅族(Otaku)或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气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当今的含义。“打call” 既可以用来指粉丝对偶像的“应援”活动,也用来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表示“打call”,可以用动词cheerlead (for sb.)表示“为……加油鼓劲”。例如:They want someone not just to cheerlead for us but to really help them.他们需要一些不仅能为其打call,还要能真正帮到他們的人。
四、能量观下的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一)直译
直译是指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特别要注意直译不是“生搬硬套地翻译”,更不是“死译”。
比如,2017年网络流行语“装嫩”,是一种“欲盖弥彰”的做法,指越装越反映出岁月的痕迹,网络上直译为act young。再看“扎心了,老铁”,它是这样来的:某天直播间,忽然进来了一帮东北小朋友,很多网友发这句弹幕,之后迅速在网上走红。“老铁,扎心了”,是东北话。“老铁”在北方方言中是“铁哥们”的意思,“扎心”是指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和刺激。 笔者直译为:My hearts broken, old fellow/ brother。“僵尸负债人”指的是每月仅能偿还负债利息的欠债消费者。而英语中正好有这个词语“Zombie debtor”,与其意义相符。十九大热词“可持续消费”直译为sustainable consumption。“炫富”指不管有钱没钱,都买一些反映出自己“不是穷人”的东西,这个短语可以直译为“show off”。
通过网络这个传播媒介,这些词语所蕴含的能量被充分地释放出来,从而生成了新的网络词汇,在人们之间传递新的语言能量。
(二) 意译
意译是指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换言之,意译主要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需过分注重细节,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 但是意译不等于信口开河不着边际地翻译。
2017年风靡网络的词语“油腻”,是对某些中年男子特征的概括描述,包括不注重身材保养,不修边幅,谈吐粗鲁等。它最早源于微博,后来作家冯唐写了《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一文,该词大火,且引发各种讨论。该词语现在多被网友用来自嘲,指不重形象而发福的中年宅大叔。“油腻”一词的流行反映了“中年危机”在全社会的蔓延。因此“油腻” 其实也指“中年危机”,意译为 mid-life crisis。 “戏精”比喻表演很厉害的人,现在用来指在网络上和生活中常给自己加戏,博眼球的人。大家常说:你个“戏精”!在这里笔者试译为Drama queen/king。
再看十九大报告中的以下热句,都是采用了意译的方法来翻译的,然后再通过网路广泛传播,这些语言的能量得到了极大地释放,向外国人传递了中国领导人的初心、决心和治国之道,宣扬了中国文化。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Never forget why you started, and your mission can be accomplished.
2.行百里者半九十。
The last leg of a journey marks the halfway point.
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We should pursue a just cause for common good.
(以上译文摘自China Daily微信公众号。)
(三)拼缀构词
拼缀构词法是复合构词法中的一种构词方法,是现代英文词汇扩充的一种形式。
比如2017年网络新词——吃货们的“食忆录”是一种个人体验记录,着重描述食物,且把食物作为表达个人体验的手段,译为Foodoir,其实是Food+memoir的合成词,通过拼缀而成。“食忆录”是一种包含食谱,或者重点讲述食品、饭菜和烹饪方法的回忆录。再看“晒娃”的译文shareting,是由sharing(分享) 和 parenting(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这两个词拼缀起来的。“清洁科技”Cleantech 是clean和technology的合成词。“信息型广告”指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的广告,译为Advermation,由advertisement 和 information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网络杂志”指在网络上发行的电子形式的杂志,也称之为电子杂志,译为Webzine,源自web和 magazine两个词。 “装嫩族” 译为kidult,这是一个新兴的混种词汇,由kid和adult合成。
通过拼缀法构成的新词,与原来的词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把原来两个词语所传达的能量结合到了一起,传递出更大的语言能力,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词汇。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词汇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被公众广泛应用于日常交往中。因此,不断提高网络新词的英译水平变得尤为重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语境,结合源语内涵意义,適时地采用多种翻译策略把网络新词翻译出来,才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Guido Cavalcanti.Sonnets And Ballate.With Translations Of Them, And An Introd.[M].Nabu Press,2010.
[2]Ezra Pound,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M].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T.S.Eliot.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8,6th pr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