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三大问题根源及对策

2018-06-07蓝延超

教育界·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行为准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蓝延超

【摘要】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文化知识教育、行为准则问题日益尖锐化,这也成了我国儿童教育中的难题,而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厌学问题更是难中之难。文章结合社会普遍现象及教育行为心理学,着重讨论了农村儿童教育的三大问题的问题根源及解决思路。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文化知识;教育;行为准则

一、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的三大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一些社会普遍问题也悄然生根发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以青壮年为主要劳动力的农村变为现在的“三八”“六一”“九九”结构,越偏远的山区尤为显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则是伴随而来的一片枝叶。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行为准则规范方面的教育空白。

(一)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发现,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心灵沟通,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留守儿童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成长,长此以往,形成了性格自卑、自负、柔弱、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儿童在性格上容易形成自闭厌世、逆反社会、性格孤僻、自卑空虚、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的特点。他们在情绪上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孤独寂寞、敏感焦虑、急躁任性、抑郁苦闷、烦恼脆弱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

(二)文化知识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外在动机往往强于提高自身的内在动机,他们的学习动机又难以坚持。因此,部分留守儿童缺少父母持续性的监督,会因为贪玩或畏惧学习而失去学习的动机、信心和兴趣。他们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可持续的动力,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老师们口中的学习“特困生”。这些“特困生”在校表现为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尊重师长,不爱学习,面对较差的成绩对学习选择逃避等。

(三)行为准则规范问题

在生活中,留守儿童表现出不会与人相处、任性、不合群、暴力、逃学、上网成瘾等状况。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为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低年级学生自主生活能力较差,不讲究卫生;高年级学生则拉帮结派搞破坏,偷盗,破坏公物,恃强凌弱,以多欺少。这些行为对个体的发展及社会的影响都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本文专门探究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以便帮助留守兒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二、留守儿童教育三大问题的根源

产生留守儿童三大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文化知识教育问题、行为准则规范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可以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大方面来探究。

(一)外部因素:外界的影响

1.父母长期缺位,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父母的思想、行为规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行为方式、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有些外出务工的父母经常使用通信工具与孩子交流,但是面对现时问题,父母没能第一时间给予孩子指导,也终将导致孩子在问题解决思路、公序良俗的认知、行为准则的细节上出现空白。

2.单一的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隔代教育最大的弊端,一是上一代人与新一代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差异,而在孩子心理上的认可度随之较低。二是隔代长辈通常对孙辈溺爱纵容,他们期望用自己的爱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偿,原因是他们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也因此享受不到父爱和母爱。然而他们一味地纵容也使得留守儿童一方面恃宠而骄,另一方面难以用看似平常的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

3.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条件比较匮乏,一些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全面解决留守儿童因父母缺位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也由于留守儿童自身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在认知水平生活准则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留守儿童在某一方面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受过校园欺凌的儿童自发地组成自己的“队伍”,拉帮结派,一起破坏公物、偷盗等,更有甚者共同参与违法犯罪。

4.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留守儿童数目也在不断增加。人们习惯把目光投于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种普遍淡漠的社会意识,导致了留守儿童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枚隐形炸弹。另外,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二)内部因素:内在的信念(结合内外因,通过百分比来评定)

1.约定、承诺:留守儿童对自己与家人的承诺,只有通过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内心的惰性以及外在的困难才能实现。

2.目的、目标:通过与父母设定目标,提出问题,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产生一定的共同的认知。

3.所有权:通过父母、教师、长辈等的情感投入,通过真情对留守问题儿童进行内化与深刻的转化,让他们认可父母长辈正确的价值观并产生共鸣,从而转化成自己内部的思想价值体系。

4.自主:由于价值体系的形成,也就渐渐形成了主观能动性,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方面,留守儿童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

5.效率:乐观,敏捷,不拖泥带水,提高学习效率。

6.动机:好奇,沉迷,冒险,武断。

7.能力:转变,自我管理,自我目标设定,稳定。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三大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家庭教育方面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跟孩子深度交流,做好可实施的约定。为孩子制定明确的学习、生活准则,为孩子分段分时地设定可行性目标,并亲自监督或委托监督人注意方法分寸,进行监督。

(二)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应加强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学习指导问题,加强家校联系,敦促孩子按照家庭的目标去完成学习生活任务。关注个别的问题留守儿童,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

(三)社会制度方面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保护制度,关注留守儿童。积极发挥社会关爱的力量。做好“关注留守儿童”的宣传,正确地引导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为留守儿童营造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Kim Brown,Tony Frontier,Donald,J.Viegut.参与度研究:防止厌学的诀窍[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2]项继权.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保障[J].农村工作通讯,2005(03):24-25.

猜你喜欢

行为准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为何不吃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对话中的性别差异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