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偏差行为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2018-06-07谢增满

教育界·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成因农村小学

谢增满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产生了许多偏差行为,处于危险的边缘。作为农村寄宿小学的班主任,应长期关注偏差行为学生,把帮助学生改变偏差行为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偏差行为学生的表现与成因,从认识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提出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偏差行为学生;成因;转化策略

偏差行为又称为越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背离、违反规范的行为。教育学者认为,青少年违背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称为违反纪律行为或轻度偏差行为。目前学生较为严重的偏差行为主要有迟到、打架、违反课堂纪律、讲脏话、考试作弊、吸烟、不交作业等。如何引导、教育偏差行为学生,对农村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现实和长远影响。本文将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分析偏差行为学生的成因,并提出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策略与措施。

一、偏差行为学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因素

由于社会原因,农村寄宿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学生身边。缺少父母陪伴的学生因为自身知识水平、思考能力的局限,对人和事的评价常常存在偏激,不成熟,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出现蛮不讲理、极端的不良行为;由于缺乏亲情,学生的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导,对教师的批评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二)家庭方面因素

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由于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家庭原有的教育功能基本丧失。即使有少数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家长,也因为知识水平低等原因,不能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因此,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导致孩子存在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

(三)学校方面因素

1.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比如多媒体、体育运动器械等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2.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农村小学教师无论个人素质还是教育能力都与城市教师有一定的差距。在教育方面,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缺少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对学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与解决,容易埋下隐患;在教学方面,教学水平欠缺,课堂枯燥无味,使学生容易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缺少有效的教育方式与技巧。

3.教育评价标准不科学。虽然我国早在1985年就提出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但是教育者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用分数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很多教师重分数,轻德育,导致学生为分数而烦躁,焦虑,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社会方面因素

农村文化氛围比较差,学生从小到大得不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养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比如行为粗鲁、言语粗俗、不讲个人卫生等。还有些家长坚持“读书无用”的思想,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不爱学习,不爱看书,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出现行为偏差。

二、偏差行为转化策略

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通过反复思考和尝试,认为可以从认知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做好偏差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

(一)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认识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的基础是人的心理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心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结果。所以,教师要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认知入手,从而达到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目的。比如,对于被“读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占据了思想的偏差行为学生,教师要转变他们的认知,转变他们的观念,进行思想上的洗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让学生觉得“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读书让我幸福”,将“我要读书”的思想观念注入心底,进而让学生有行为上的转变。

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唤醒了学生的读书信念。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好好读书”的意识与行动也呈现出来。

(二)情——用爱打开学生的“心灵枷锁”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颗心唤醒一颗心的灵魂工程。偏差行为学生大多数是缺少爱或者是得不到正确关爱的孩子,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心去唤醒学生的心,要用自己的爱去打开学生的“心灵枷锁”。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要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最基本的层次;二是教师要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即师生之间能产生共鸣的层次,这个层次的爱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达到心灵的和谐,在这个和谐的爱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三是教师要给学生一种激励、一份期待,这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最高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學生会产生不断向上的决心与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只有对学生饱含着关怀、爱护、信任、尊重、理解、宽容的爱,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无往不利,发挥教育的巨大作用;只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相接触的微妙过程中,才能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使落后者快步向前,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偏离者走上正途。

(三)意——用赏识教育开启学生自信的大门

作为教师,应当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班级管理方面,笔者每天努力找出学生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与表扬,特别是大力表扬行为偏差学生。对于学生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对于学生的缺点,用显微镜看。欣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能及时给予积极评价。教师应当从各个细节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赞赏,让学生像鼓满了风的帆船,扬帆起航,信心满满。

(四)行——积极打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切实转化偏差行为学生

环境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是一个润物无声的德育场,是学生转化偏差行为习惯的外在条件。因此,教师要积极打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切实做好偏差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

1.美化教学环境。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教室里度过,学校、教室是学生重要的“家”。如何把这个“家”打扮好,如何让这个“家”的一草一木都发挥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这需要教育者思考。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担当起教室装扮总策划师的角色,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特别是将部分美化教室的任務分配给行为偏差学生负责。笔者把教室分为四大区,分别承包给四个学习小组。前黑板的左边为绿化小区,摆放有常青的绿色植物,给学生带来生气;教室前墙壁上贴着班级口号、班规、班训等;教室后墙壁贴有班级光荣榜以及学生德育考核一览表等,还有学习园地板报,对于板报的内容也做了精心的布置,要求围绕班级的学习主题内容以及班级特色文化每月一换,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文化;教室后角落是阅读角,摆放着文艺、天文、地理等书籍;还在教室四周悬挂名人名言,以及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

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教室焕然一新,既有大家庭的温馨,又有浓浓的文化气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人人参与,快乐合作。行为偏差学生在参与美化教室的过程中,在提高能力的同时强烈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感受到了“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集体荣誉感,更主动、更热心、更积极地为班集体服务,无形中纠正了偏差意识,渐渐融入班级的大集体,偏差行为得到了转化。

2.建立有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环境的秩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偏差行为学生的转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观念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更新,如何规范班级管理,打造班级特色,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1)开展班干部轮岗制度,让学生由“被管”过渡到“自管”。笔者在班级中创立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学生,包括行为偏差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管理者,都有机会成为班干部。以前,行为偏差学生因为被老师与同学瞧不起,没有机会当班干部,没有尝试过当“领导”的滋味,只是饱尝了被管理、被批评、被指责、被鄙视的滋味。轮岗制度让他们有了换位思考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存在感,也使他们发现了自身的潜能和不足,端正了自身的行为意识,从而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2)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偏差行为学生的转化。开展小组学习合作,通过将偏差行为学生与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配队,组成小组,和谐互助,从而达到转化行为偏差学生的目的。例如,我让偏差行为学生与品学兼优的学生“手拉手”结成互助小组,在学习和生活上做知心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拉近心理距离,转化行为偏差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不断探索,尽可能地预防、辅导和转化偏差行为学生,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积家,陈俟.期望教育的心理学理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2]徐新.浅析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成因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06(07):126.

[3]林国乐.农村初中学习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S1):95-96.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成因农村小学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