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洛西汀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2018-06-07严贵亮段建荣
严贵亮 段建荣
国内外资料显示,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躯体疾病,对于人类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尤其是由于糖尿病而伴发的一系列并发症[1,2]。其中,抑郁焦虑的问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出现伴发的问题[3],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症状的概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4~6],这一问题正在受到相关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本研究针对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应用了度洛西汀系统治疗,观察度洛西汀对患者精神症状及血糖指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2月在张家口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患者。入组标准:(1)经内科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2)年龄18~59岁;(3)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0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0分;(4)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6)既往无相应药物过敏史;(7)排除糖尿病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共病的状况;(8)排除其他精神障碍;(9)排除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准本研究方案。共入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入50例,完成49例,完成率98%,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8~57岁,平均(42.67±14.43)岁;病程5~18个月,平均(12.46±5.49)个月。对照组入50例,完成48例,完成率96%,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6~58岁,平均(43.02±15.61)岁;病程4~20个月,平均(13.11±6.8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系统降糖治疗及护理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用度洛西汀系统治疗,首服剂量为20 mg/d,1周内酌情调整剂量20~40 mg/d。对照组患者用帕罗西汀系统治疗,首服剂量为20mg/d,1周内酌情调整剂量20~40 mg/d。均为晨用、口服。治疗共4周。
1.2.2 效果评价 评价时间点包括基线及治疗后第
1、2、4周末。评价指标包括:SDS、SA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应用SPSS21.0版,计量资料用x±s表示,方法包括t检验等,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时及治疗后各阶段SDS、SAS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2、4周末,研究组SDS、SAS评分较基线时降低(P<0.05),治疗后第 2、4周末,对照组 SDS、SAS评分较基线时降低(P<0.05)。治疗后第 1、2、4周末,研究组 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基线时及治疗后各阶段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比较 治疗后第1、2、4周末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基线时降低(P<0.05),治疗后第2、4周末,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基线时降低(P<0.05)。治量表 研究组(n=49) 对照组(n=48) t值 P值疗第1、2、4周末,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基线及治疗后各阶段SDS和SAS评分比较(x±s)
表2 两组基线及治疗后各阶段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x±s)
2.3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包括失眠2例,激越1例,胃肠不适1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16%;对照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包括便秘2例,口干2例,头晕1例,视物模糊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42%。不良反应轻微且易被患者耐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2)。常规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遗传、环境、个体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程度的加重,患者体内的微细血管的病变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出现精神萎靡、注意记忆力下降、易疲倦等问题,再加上其病程长、并发症多等临床特征,容易使得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7]。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对患者来讲疾病的经济负担相对较重,若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因素则较容易出现伴发的抑郁,进而影响患者的躯体状况、内分泌水平、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等方方面面,从而造成恶性循环[8~13]。目前,针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焦虑的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精神科药物、中医中药、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4~17]。
本结果显示,度洛西汀在治疗后第1周开始即可降低糖尿病伴发抑郁焦虑患者SDS、SAS评分,起效明显快于对照组的帕罗西汀,说明在改善糖尿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患者的相应症状方面,帕罗西汀具有起效较快的优势。在治疗后第1、2、4周末,研究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在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方面,度洛西汀比帕罗西汀更具有效果明显的优势。在对血糖观察方面,与帕罗西汀相比,应用度洛西汀的患者无论在空腹血糖控制还是在餐后血糖控制方面均效果明显,即在治疗后第1、2、4周末,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度洛西汀更适合用于治疗糖尿病伴发抑郁焦虑的患者,可能的原因是,(1)有观点指出,糖尿病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中枢5-HT、NE功能低下的情况[18],而度洛西汀针对5-HT及NE能特异性的再摄取抑制这一临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同时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两种神经递质异常的情况,故对血糖的辅助控制作用应该好于单一作用5-HT受体的帕罗西汀;(2)度洛西汀可有效、快速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既可以减轻因抑郁焦虑症状所引起的患者的主观痛苦感,也可以减轻患者的主观躯体痛苦感,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降糖治疗发挥更好的效果;(3)度洛西汀可以较早较好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从而使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尽量减少,既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治疗糖尿病的信心和自我控制的心态,也能促使患者保持较为规范和正常的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这些都可以成为对糖尿病治疗的正性影响。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说明了度洛西汀的治疗安全性。
研究证明,度洛西汀可以快速、有效、安全的改善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可作为临床选择之一。但其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的随访研究证实。
[1] 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2] Schneider E,Ziegler D,Wilhelm S,et al.Patients expect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polyneuropathy:results from a non-interventional study[J].Pain Medicine,2014,15(4):671-681.
[3] 邵坤宁.2型糖尿病心理障碍及其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5):301-303.
[4] 管晓波,陆峥.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3,34(6):364-368.
[5] 唐雷,董再全,蒋富贵,等.糖耐量异常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调查[J].华西医学,2013,28(4):537-539.
[6] 何建东,王化宁,陈云春,等.葡萄糖耐受降低人群述情障碍发生率及其与焦虑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304-305.
[7] 孙云红,葛家璞,陈晓英.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14-1617.
[8] 孙艳,马维青,孔晓明,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皮质醇水平变化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1):70-72.
[9] 边红艳,张永莉.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5,26(4):554-557.
[10] 吴小和,贺祖辉,张程赪.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4):297-299.
[11] 贾杰芳,刘玉美,陈传刚,等.抑郁程度对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血糖波动与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7,30(1):45-49.
[12] 周英智,马丽娜,冯明,等.抑郁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1):9-11.
[13] 周云,刘军,古田.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患者瘦素及总胆固醇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5):334-336.
[14] Kammer J,Hosler AS,Leckman-Westin E,et al.Use of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not associated with A1C among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in NHANESsample[J].Primary Care Diabetes,2016,10(5):360-368.
[15] 汪洋,范瑾.学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2):224-225.
[16] 张志金,单保水,王相立,等.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5):512-513.
[17] 罗琼,邢桂芝,杨传梅.同伴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1):53-55.
[18] 姚军,吴文源,李春波.糖尿病伴发抑郁临床初步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