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老人抑郁
2018-06-07赵亚楠
⊙文/赵亚楠
提到抑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压力大的中青年人,他们背负养家重担,在工作、婚姻、子女教育、养老等多重压力中夹缝求生。相比这些显性的焦虑群体,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则常常被我们忽视,甚至出现一些症状时,不被子女理解
整洁的家里突然变得肮脏杂乱;父母无端奇怪的指责和怀疑;没事儿默默掉眼泪;总和你絮絮叨叨……老人出现这些情况,你可能认为是他(她)变难缠了,变得没有耐心。其实,出现这些情况,说明父母老了,抑郁与衰老同在!
【老人的抑郁】
提到抑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压力大的中青年人,他们背负养家重担,在工作、婚姻、子女教育、养老等多重压力中夹缝求生。相比这些显性的焦虑群体,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则常常被我们忽视,甚至出现一些症状时,不被子女理解。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着和年轻人不同的特点,比如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更长,还有认识衰退的迹象,同时会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像食欲不振、头痛、容易疲劳、睡不着、口渴、便秘等,因而时常会掩盖了抑郁症状延误诊断。
心情压抑、郁闷、极端易怒或烦躁,“好像与别人隔着一堵墙”,常因小事大发脾气……糟糕的是,对老人来说,这些抑郁的情绪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能通过“倾诉”和“发泄”的途径得到纾解,日积月累,越攒越多,逐渐成为吞噬老人身心的负能量和毒素。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老人的抑郁问题一度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老人的痛苦,做儿女的不懂,反过头来指责老人,结果又加剧了老人的抑郁情绪,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有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老了就容易抑郁?】
一些世界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抑郁症状的占30%左右,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调查中也发现,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为13%~30%左右。
“这个比例相当高,但重要性却常被我们忽视。”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博士专家介绍,老人抑郁,与很多因素有关,而其中最受关注的一大因素莫过于孤独——脱离工作岗位,子女在外工作,老伴儿“先走一步”,被送养老院等,都是造成老人孤独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退休后,老人一般会转变生活重心,难以适应,一旦没了生活重心,很容易出现抑郁。”专家表示,习惯上班的人在退休后与人接触减少,容易有社会隔离感,出现抑郁反应,这在较早退休的男性中更为多见。
不仅社会交往锐减对老人情绪产生影响,甚至一些在老人当中高发的疾病也可导致抑郁,比如甲亢、高血压、肿瘤等。老人对身体疾病和精神挫折的耐受力远远不及年轻人,这些累加的身心负担无一不会加重老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和无助感,包括对身体疾病和生活保障的担忧,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抑郁、沮丧的来源。
从社会交往来看,脱离工作岗位,子女在外工作,又或者是老伴儿“先走一步”……这些原先交际对象的相继“退场”,会让老年人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独。
而从老人自身的角度,人老性格确实会跟着改变,比如顽固、依赖这些性格特征开始浮现。研究也发现,越是固执、依赖的老人,抑郁的可能性也就会越高。
【抑郁不该是必然!】
既然“抑郁和衰老同在”,那是不是意味着,对于老人来说,抑郁是不可避免的呢?那倒不是。这就好比很多人认为年老了就一定会“老眼昏花”“老掉牙”一样,其实都不是必然,只要调理保养得当,一样可以耳聪目明;抑郁也是如此,调试得当,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会抑郁!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于防治抑郁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然而,抑郁老人个体主动寻求支持的意愿较弱;需要老人们记住的是,对抗抑郁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孤独只会让抑郁更严重。
【哪些人易患老年抑郁症】
“怎么知道自己的老爸老妈患上了抑郁症?”这是一些家属的疑问。其实,老年抑郁症有多种表现,比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乏无力、总会产生无用感、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多数还会有心慌胸闷的情况,“不少老年人首先可能会去看消化科、心内科等科室,但是总是检查不出来什么病情,这时候就要考虑去心理科转诊或者让心理科医生参与会诊。”
哪些老年人比较容易患老年抑郁症?其实一些老年人刚退休的时候心态调整不好,突然没了工作不适应,从以工作为重心转移到以生活为重心比较困难;还有些老年人退休了还是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余热想回去工作,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或者是单位的原因都无法再回去了,他们也会抑郁;另外夫妻关系不好的也会使一方抑郁,由于退休后两个人都在家里,突然没了工作,又要重新面对对方,这时候如果一方对另一方不够关心,就会使对方特别失落;丧偶的老年人抑郁的更多一些,尤其还没有子女陪伴的,这样的老年人尤其值得关怀,他们一旦患上了抑郁症就会容易导致重度,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
除此之外,一些老年人由于长期患慢性躯体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他们患抑郁症的几率也比较大,因为他们容易自卑,会无形中加重自己的负担;同时由于年龄增长,一些身体功能下降,比如听力、视力的减退,这些也会导致一个人性格发生转变,很容易产生依赖感,如果这时候家人不予以重视,也会导致老年人抑郁。
另外,家庭结构对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大的影响。退休让老人在家庭中角色产生了转换。不少老人感觉,退休前,自己是家庭的核心支柱;退休后,却成了家庭的附属品。老人在家庭中话语权减少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放弃了话语权的老人,实际上心里还是存在着“疙瘩”,心情受到影响。
【陪伴也不可缺少】
老年抑郁症有无可能预防?专家也给予了一些建议:其一要性格完善,老年人要尽量开朗、合群、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在生活中要尽量自立,不要过度依赖别人;其二就要在能力范围内多活动,要经常晒太阳,注意饮食均衡;其三就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躯体,有其他躯体疾病要及时去治疗,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抵抗不良情绪;其四要跟上时代,多学习新知识,不要被社会淘汰。
另外家里人的陪伴也是不可缺少的。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陪伴也是一味“良药”。笔者查阅到,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曾经对北京市16个区县60岁以上近3000名老人进行了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精神关怀服务,建设供老年人聊天、放松的“休闲室”;能够提供定期心理检查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配备专业的心理疏导员等,“如果家里人实在没人陪伴,到社区去获取陪伴也是可以的。”
【关注前期征兆以免误诊】
老年抑郁症会给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但由于种种原因,抑郁症常被误诊,临床上常见一些老人在综合医院求诊了多次才来到精神科治疗,所以对老年抑郁症前期征兆的关注尤为重要。头痛、头昏,是老年抑郁症的常见征兆。如头痛可以表现为胀痛、钝痛或跳痛,但一般还能忍受;大多为紧张性头痛和非偏头痛性血管头痛,而且疼痛的部位没有特殊固定位置,因此这样的老人常感到头部这疼那疼。头昏则常表现为早晨起床后觉得头脑发涨或者头重脚轻,到了午间头昏的感受加重。专家认为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此外,出现睡眠问题:约有48%的抑郁症患者是以失眠为首见症状。
老年抑郁症的前期征兆还包括:多汗,遇到情绪激动或稍事活动便容易出汗,尤其是头部、躯干、手足部位多汗,甚至在热闹的场合多说些话也易出汗;心慌气短,患者表现得焦躁不安、情绪紧张、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感觉呼吸不畅,常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平时周身倦怠无力,语气声调也低微无力;食欲减退,胃部感到饱、闷、打嗝,食而无味,饭后胃脘部胀痛,自觉腹中有气上冲,嘴里发腻,甚至感到恶心欲呕;周身疼痛,四肢、肩部、膝关节、背部、腰部疼痛酸楚,检查发现不到异常,然而总觉得浑身不适,双脚和小腿发凉,采取保暖措施和药物处理后仍不见效;眼花耳鸣,感到视物模糊,看书看报觉得两行字在相互移位或颤动,但眼科检查却又正常,休息或睡觉前、或者在一阵紧张嘈杂之后耳朵内会出现各种声音,患者因此烦躁不安,久治难愈。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征兆,就要警惕老人家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专家建议,老人们应该多找找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也可以经常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和社区里的其他老人们下棋、聊天、打拳、跳舞。如果身边缺乏这样的亲朋好友,也可寻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心声。
轻度适中的规律运动,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同样能帮上不少忙,关键是让自己充实了,和外界多多互动,才能让抑郁的情绪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