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春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振兴

2018-06-07文丨易勇波钟建辉宜春市农业局

江西农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集体土地

文丨易勇波 钟建辉(宜春市农业局)

宜春市切实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依托当地资产资源,完善政策措施,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努力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有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新动能,到2020年底,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80%以上,基本消除“空壳村”,培育一批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

夯实发展基础 做好“三个衔接”

与产权改革试点相衔接。一是“清资产、定成员”。摸清试点村组集体家底,科学界定成员身份。据统计,44个试点村组共确定组织成员5.6万人,总资产5322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060万元。二是“创实体、量股份”。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要求,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激活农村“沉睡资产”。44个试点村共量化股份4.33万股,分设了成员股、集体股等股权,如铜鼓县排埠镇永丰村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机农业和绿色能源等产业,探索“五股模式”,即“户头股、社会股、集体股、道德股、长寿股”,2017年实现分红30万元,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专门进行了报道。三是“建机制、利长远”。建立健全了“三项机制”。即建立了阳光运行机制、健全了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制定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管机制。

与产业扶贫工作相衔接。鼓励贫困村探索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道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所形成资产,折股量化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作为股金,释放更多的财产权和收益权用于脱贫攻坚。全市财政专项产业扶贫投入资金2.77亿元。重点发展功能稻、有机稻、设施蔬菜、油茶、中药材、茶叶等特色种植产业15.6万亩;发展光伏产业项目装机容量约2.28万KW;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产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建成“邮乐购”、“供销e家”等电商脱贫站点380个,启动了36个乡村旅游扶贫点建设。

与秀美乡村建设相衔接。以镇村联动、园村联动、景村联动、文村联动为抓手,沿线连片统筹推进,打造一批美丽示范标杆。全市共创建17个美丽示范乡镇、55个美丽示范村庄、8030个美丽示范农户庭院。上高、奉新、靖安、宜丰获批全省第一批发展村集体经济、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财政奖补助实施县,累计落实项目资金9600万元。

培育发展新动能 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重点发展“六种类型”的集体经济。一是产业带动型。围绕绿色有机、富硒、油茶、肉牛、中药材、休闲农业等产业,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二是资源开发型。依托山林、水利等自然资源开发污染小、效益高的小水电等项目,以公开招标形式,盘活资源。三是兴办物业型。鼓励村集体利用自有土地,兴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商铺店面、来料加工场所等物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四是农旅融合型。以生态为特色,以资源为基础,以文化为底蕴,深度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五是能源助力型。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等可持续的新型能源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六是抱团发展型。针对山区单个经济薄弱村力量单薄问题,通过整合资源资金,探索多村异地联建模式,抱团开发项目,切实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

注重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探索利用未承包到户的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农户的土地经营权等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经济。44个试点村组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全覆盖,靖安县古楠村联合全村52户农户,以土地和现金投资入股,合伙成立古楠生态养殖种养合作社,土地得到有效利用,资金得到放大,实现分红38万元。

注重人才培育。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能带领村民致富的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实施人才优选工程。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优秀民营企业家、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中选配村(社区)“两委”干部。三是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大专院校,建设农村集体经济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到外省跟班学习,加大农村集体经济人才培养力度。四是加大农村集体经济人才培育力度。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提升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留得下、守得住的本土人才。

强化措施保障 突出“三个扶持”

财政资金扶持。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已被列为省级财政奖励的县市区按照1∶1的配套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同时从2018年起,市级500万元,县级安排100-300万元,采取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对流转面积150亩以上且全部集中连片用于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市、县按3∶7分级负担,村给予流转村每亩30元的奖励,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土地政策扶持。征收土地留地比例不得低于征地面积的5%,作为集体发展生产、创业创新、安置就业的建设用地;各类项目征用村集体土地,按土地处置纯收益的50%返还被征地村,发展集体经济;健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分配制度,将不低于80%的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地农民后,剩余部分留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资金;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按照不低于纯收益30%的标准奖励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等作出明确规定。

扩大金融支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每年优先办理涉农金融机构支农(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及再贴现业务量不低于20亿元;打造“油茶贷”“毛竹贷”“茶农贷”“烟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办水稻、油茶、肉牛、仔猪等种养业农产品保险业务,鼓励开展互助保险。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集体土地
我为集体献一计
我爱这土地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