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梦想在故乡开花
——修水三名大学生回乡发展现代农业

2018-05-10詹文格

江西农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有机肥有机农民

文|詹文格

在年轻人眼里,城市是一个圆梦的大舞台,尽管城市生活压力大,工作艰辛,但城市在购物、信息、教育、医疗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便利和发展空间,所以再艰难也想留在城里。修水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有数以万计的追梦者涌向全国各地,他们带着理想和抱负,在沿海地区闯荡拼搏,寻找发展机遇,在历尽半生的艰辛之后,终于在城市站稳了脚跟,不仅有了工作,有了事业,不少人还有房有车,准备在城里扎根一辈子,那个生养自己的偏远乡村在他们心里越来越远。特别是当下新一代大学生,家庭条件改善,即使出身在乡村也早已远离稼穑,不懂农事。向往城市,追求时尚,已成为当下的主流。然而在城镇化商品大潮面前,也有一些逆风而行的有志者,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去圆就创业梦想,来展示人生抱负。在修水县西港镇就有三名大学生放弃城市的高薪,回归乡村,到家门前创业,用他们的知识来反哺农业,通过试验探索,示范带动,回报家乡。

为爱坚守 主动担当

梁超、曹明飞、朱其勇都是农民的儿子,他们经历多年苦读,属于百里挑一从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无论是父辈的期待,还是自己的理想,从考出去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了远离乡村奔赴城市的愿望。2010年,梁超从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毕业,曹明飞毕业于河西学院,朱其勇毕业于宜春学院,他们三人在修水一中时是同班同学。

2013年梁超当上了父亲,初为人父,感到养育孩子的艰辛,首先是为儿子挑食而头痛,每一顿饭都是一道难题,端着饭碗,追着孩子满屋跑,只有连哄带骗才能把饭吃完。由于孩子食欲不振,挑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体质很弱。那段时间梁超的孩子经常生病,身高体重也与同龄小孩相差很远,这事很让梁超夫妇发愁。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梁超的想法,一天好友寄给他寄了一包有机大米,那包大米不仅包装漂亮,而且煮出来的饭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连下饭菜都可以不要。心花怒放的梁超感到惊奇,原来孩子挑食是因为大米不好,要让孩子有胃口,选择大米和食材非常重要。

接下来梁超发现修水市场上大米种类很多,味道千差万别,煮出来的饭有的很硬,有的反生,有的还有异味。小孩子喜欢有机大米是有原因的,因为这种米的口感很好,不仅香气扑鼻,而且软糯爽口。农林专业毕业的梁超萌生了种植有机大米的想法。最终促成此事的还是2016年的高中同学聚会,班长梁超说起了自己的打算,没想到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曹明飞和朱其勇两名同学的积极响应,他们志趣相投,感觉回乡创业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子。

其实对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梁超早有关注,前几年新闻媒体曝光,因重金属污染土壤水质,使湖南等地的大米含镉超标,还有蔬菜瓜果农药残留超标。为了家乡父老的饮食健康,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们决定放弃城里的事业,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生产绿色健康食品,当一名新时代的农民。

三人说干就干,同学聚会之后,曹明飞和朱其勇回到城里对公司作了处理,将股份进转让。此时的梁超更是马不停蹄,他先后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学习有机农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回来后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江西奥格尼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接着紧锣密鼓地开始运作,要种出好的大米,必须有符合种植标准的前提条件。有机大米的生产对水质、土壤、日照都有严格的要求,为了找到理想的种植基地,梁超带领团队亲自考察,全县36个乡镇全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通过综合考察,最后把水稻种植基地选在山清水秀,空气良好的西港镇西港村。

从投资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知道,不管从事何种行业,但凡创业都不会一帆风顺,特别是农业投资更是一个风险高,见效慢的项目。首先遭遇的是土地流转的矛盾,农民对土地自古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虽然现在城镇化和务工大潮对农民的观念有所冲击,但是他们对土地还是难以割舍,看上去对种植漫不经心,但是真正要让他们流转并不容易。有些条件好的农民,并不在乎那点流转资金,根本不愿流转;有些愿意流转的要价太高,没办法商谈。面对困难,梁超他们没有放弃,知道万事开头难的道理,只有坚持下来,拿出诚意,才能逐步实现目标。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流转了150多亩土地,在各方的协助下总算把土地流转问题解决了。

土地流转过来了,可是还没开始种植就有农民对他们的做法进行质疑,因为有机大米生产基地需要远离城区、矿区、交通主干道和污染区,周围生态环境良好,土壤、空气、灌溉水质必须符合要求。稻田应具有中等以上肥力,水源流足,自流灌溉,与一般稻田之间应有500米以上的隔离带。前茬为绿肥田、冬闲田或是按有机生产方式种植的田块。

土地水源选好了,接下来是种子。能否种出好大米,种子是关键。在有机稻的选种上要严格把关,选好种子后就是播种、插秧、灌溉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

为什么有机大米价格高,因为种植有机稻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需要人工除草、施肥,放弃工业量产,等于又回到早期的传统耕作模式。用这种笨拙的方法种田,不是走回头路,搞倒退吗?已经习惯了省工省力的现代方法种田的农民,变得懒散起来了,特别是现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生产资料不断上涨,他们怀疑这种不用化肥、农药的原始耕种方法将是得不偿失,无利可图。

除了上述要求,有机大米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也需要投入,由于一些物质在环境中存在残留,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消化转换,而且转换过程中要利用农家有机肥来改良土壤,还有传统水稻种植间距是6寸,有机稻要求加宽行距到9寸,这样能获得更多的日照和养分,提高大米的甜度,改善米质的口感。

为了节约成本,几名皮肤细嫩,从未沾过泥水的双腿开始踏入稻田,他们自己下田除草、施肥。特别是夏天,正值农忙,根本请不到人干活,他们顶着烈日,在田野上忙碌。人们不理解为何要放弃城里在空调房中上班的舒适条件,回到家乡成为一个晴晒雨淋的泥腿子,有几次天气高温由于太投入造成中暑。

朱其勇说转身务农才真正体会到,看似简单的耕田种地其实并不容易,当好新生代农民还得动手动脑。由于农田凹凸不平,好多地方还有深坑,导致耕田机经常沉陷,这时候只能亲自动手,想办法把陷落的轮胎撬出来,每次陷落都得折腾几个小时,弄得满身泥水。

为了提高种植收益,梁超与他们商量,决定采用“稻鸭共养”模式,插秧半个月左右,把鸭子放入田中,这样既能防虫除草,增加肥力,又可提高收益,到了稻谷成熟的季节,鸭子也肥了,这种方式比单纯种植水稻的效益要好很多。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机种植,不管是水稻不觉是蔬菜,都不能施用化肥,而肥料是不可缺少的无素,梁超着手筹建有机肥厂。在此之前他就开始投入生态养猪,几年下来猪场的规模达到2000多头,年产值超过600万元。猪粪正好作为发展有机肥的原材料。经过到外参观学习,超梁已掌握了有机肥的生产技术,不仅解决了猪场的粪污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种养业的综合效益。通过有机肥施用,灯光捕虫、人工除草,土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种天然的耕作方式,让动植物得到了休养生息。现在田野里消失很多年的青蛙、小鱼小虾又回来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诗词意境悄然重现。

辛勤耕耘 终有回报

回想这些年的收获,梁超心里充满了喜悦。金秋时节,无边无际的稻田铺展着一片金黄,大型收割机像将军检阅部队,在丰收的田野上快速地穿行。三位年轻人站在稻田间,忙着收割、装车、烘干、入库,灰尘与汗水给每个人画了一张大花脸,他们相互对视,开怀大笑,笑声在家乡的天空中回荡。

当初怀疑他们的那些农民,站在田埂上,望着一派丰收的景象,心里不禁暗暗地佩服,同样是当农民,有知识和没知识就是不一样。这些老农民,听说有机大米的市场前景,诱人的价格,在惊喜之余希望梁超能带领他们加入有机水稻的种植队伍,农民在水稻种植上能提高收入,提高品质,今后的生活就有奔头了。作为本乡本土的大学生,他们返回家乡,最大的愿望就是带领父老乡亲们闯出一条种植新路,共同奔向富裕的明天。

梁超他们的有机大米正式投产了,他们将自己的大米取名为“上望农”,修水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三名大学生正是从历史的深处找到了兴农的根基。

“上望农”有机大米通认证后正式投放市场,通过自办网店和实体店代理,客户好评如潮,虽然有机稻产量要低于常规水稻,但有机大米价格好,每斤售价15元以上,不仅覆盖了粮店超市,而且还直接销往奶粉企业,生产营养米粉。特别让梁超兴奋的是有不少回头客纷纷来电,反馈大米很香很好吃,让小孩子胃口大开,和梁超一样苦恼的家长,现在终于喜笑颜开。无论是煲粥,还是煮饭,口感都非常好,尤其适宜小孩和孕妇食用。

创业过程总是曲折艰辛的,每走一步都需要排除困难,不过梁超他们有信心、有动力。特别是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给大学生提供创业无息贷款和创业补贴,缓解了资金上的困难,另外还组织大学生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掌握更多的本领和技能。为响应国家有机肥转换化肥的号召,与江西禧鼎集团达成合作意见,预计在2018年5月在上奉镇建一个年产一万吨的有机肥厂,为公司发展有机农业奠定更扎实的基础。同时在马坳镇塅上村已经流转200余亩土地用于开发有机农场,计划在6月份开工建设,该农场建成后将有大量的用工需求,为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将优先雇佣贫困村民。现在梁超公司正开始筹办修水特色高端农产品合作社,与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通过合作社集中修水特色农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合力。

从梁超这些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到,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生代农民有明显的优势,他们的作用在未来的农村发展将进一步突显,他们与传统农民有着明显差别,一个是主动选择的职业,一个是被生来注定的身份。新型农民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有助于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传统农民素质较低,缺乏创新能力,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实施科技兴农,精准扶贫的乡村振兴战略,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生从城市返回乡村,以一种理性的创业心态,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有机肥有机农民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