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2018-06-07谢小娟文春秀龙增勇郭广威莫贤海
谢小娟 文春秀 龙增勇 郭广威 莫贤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 广西 南宁 530011)
1.前言
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主要出现在儿童群体中,属于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等属于其主要临床症状[1]。在发病初期,不能集中注意力、反应迟钝和听话滞后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应及时对症治疗。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延误患者病情,并加重病情,严重的出现其他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听力严重受损[2]。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为手术,包含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两种,因鼓膜置管术较鼓膜切开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被众多患者选择,但其术后感染和鼓室硬化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3]。因此,临床上在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治疗,便于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展开研究,结果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比全部研究对象基本资料,P>0.05,可对比。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2.2 方法
2.2.1 观察组:鼓膜置管术,术前在患者外耳道滴入75%乙醇、选取仰卧位、全麻。切口选在患者鼓膜前下象限底部,形状为十字形,通过吸引管吸出鼓室中分泌物,并进行冲洗(药物为地塞米松),将积液吸出,从鼓膜切口处通过鼓膜置管器置入鼓膜通气管,留置通气管,术后根据患者具体状况拔除通气管。
2.2.2 对照组:鼓膜切开术,消毒、体位和麻醉方法同观察组一致,切口选在患者鼓膜前下象限底部,形状为弧形,通过吸引器吸出积液。
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抗组胺、局部鼻用激素治疗,术后定期复查,以了解患耳积液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
2.3 观察指标[4]
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状况。
2.4 判定标准[5]
无效:体征和症状没有改善,导抗图无变化;有效:体征和症状得到好转,导抗图恢复到As型或是导抗图变为C型;治愈:体征和症状均正常,导抗图恢复到A型。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治愈率。
2.5 统计学处理
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年龄、病程等属于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s),通过t检验;性别、单双耳数、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均属于计数资料,表达方式为%,通过χ2检验。P<0.05为有意义。
3.结果
3.1 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不同病程阶段治疗效果详见表2。
表2 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治疗效果[n(%)]
3.2 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详见表3。
表3 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4.讨论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因为咽鼓管功能缺陷和耳黏膜分泌障碍导致的,因为小儿患者咽鼓管发育不完全,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中耳黏膜不能有效吸入中耳内排出的气体,进而导致内外压力不平衡,外压较内压显著增高,受压力影响患者中耳黏膜管壁通透性显著增加,最终形成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措施为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对症状和体征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各有利弊,需可科学合理选择。本次研究中,在对病程不超过6个月、超过6个月患者治疗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分别为95.8%、90.0%,较对照组患者的71.4%、50.0%较佳,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3%)明显高于对照组(4.7%),P<0.05。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时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均具有自身的优劣处,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便于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1]刘晖.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5,4(2):95-96.
[2]吕雪.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120-122.
[3]吕艳.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的临床对比[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1):247-248.
[4]郭飞飞.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与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1):32-33.
[5]邓丽芳,李碧玉,金红.鼓室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34-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