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新闻报道中隐喻输出异同之批评性解读

2018-06-07胡仁青

关键词:隐喻战争概念

胡仁青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公共课部, 陕西 西安 710300)

0 引 言

美国大选是彰显其民主制度的一面镜子, 2016美国大选(以下简称“大选”)引起全球新闻界的高度关注, 各种相关报道接踵而至。 如今, 新闻媒体报道是人们观看世界的窗口, 是讲述世界最新社会动态的风向标, 隐喻性表达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已“常态化”。 从本质上来说, 隐喻是一种人类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理解、 形成概念的工具[1], 政治新闻报道通常借用隐喻这一具有隐蔽性的认知手段巧妙地实现信息理解与信息诠释, 引领读者正确认识和理解抽象、 复杂的政治事件, 激发读者情感并使其产生政治共鸣。 隐喻认知观为政治新闻报道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国内许多学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就新闻语篇隐喻开展了研究, 如韦忠生、 张培、 童之侠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法, 从隐喻的劝说功能、 隐喻类型及其表征、 隐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视角作了探讨, 研究表明批评隐喻分析是一种揭开某些语言过程和社会过程面纱的强有力的工具, 隐喻的批评性分析在揭示新闻语篇报道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政治倾向和政治意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引导读者以批判的视角对媒体报道作出正确的理解和价值判断。[2-4]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 本文摘取中美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对“大选”的相关报道作为平行语料来源, 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法, 从认知、 思维角度对比分析中美主流媒体关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中核心概念的隐喻表征异同, 深入挖掘并阐释新闻报道隐喻形成及其根源, 旨在揭示中西方民族思维方式差异对中、 英两种报道中隐喻生成具有较强的制约性和影响力, 反映出新闻报道背后所隐含的中美两国不同的政治态度及价值取向。

1 批评隐喻分析理论

从传统意义上讲, 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 20 世纪 70 年代,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崛起, 莱考夫和约翰逊于1980年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隐喻认知观: 隐喻是通过一类事物的经验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5]书中所提的概念隐喻理论使得隐喻认知成为一项重大的理论成果, 即用一个认知域(源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的经验, 像“时间是金钱” “竞选是战争”等隐喻性表达。 显然, 隐喻可被视作源域和目标域在概念上取得对应关系的桥梁。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赖以进行思想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 在本质上也基本是隐喻性的。[5]4因此, 隐喻是人类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表征, 是一种概念化形式, 它根植于语言、 思维和文化之中。 随着隐喻研究不断深化, Charteris-Black于2004年提出了一种崭新的隐喻研究方法, 即批评隐喻分析。 该理论以莱考夫和约翰逊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 结合批评话语分析法和语料库分析法, 旨在从认知、 社会综合层面阐释话语隐喻的语用功能, 解释话语隐喻背后潜在的意识形态动机, 从而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 态度和感情[6]5, 是批评话语分析一种新的有效补充方法。[7]隐喻认知机制能够把人们生活中的普通体验映射到另一个具有相似性的价值体系中, 起到舆情功能, 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武器。

2 中美报道语料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2.1 研究方法

网络新闻语篇极具时效性、 开放性。 本文采取定性、 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摘录中美双方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媒体《人民日报》和CNN官方网站于2016年7月10日至11月10日期间发表的“大选”相关报道为语料, 为了体现研究客观性, 笔者对两种媒体在“大选”前、 “大选”中、 “大选”后相同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下(如电视辩论)所作报道进行筛选并自建语料库。 经检索, 获得网络新闻语篇共计24 篇, 其中中文12 篇(约 2.4万字), 英文 12 篇(约 1.7万字)。 以 Charteris-Black 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三步法”——隐喻识别、 隐喻说明、 隐喻阐释[6]28为路径, 结合语境、 认知经验对中英标题及文本进行隐喻辨识、 统计和定性阐释, 在宏观层面上建立新闻标题丛, 进而推导、 对比中美新闻标题中核心概念隐喻(根隐喻)选择异同及其隐含的政治意识倾向; 在微观层面上, 对比分析中美新闻报道隐喻表达在文化、 认知、 思维方面的表征异同及其产出根源。

2.2 数据统计与说明

本文围绕“大选”前两党大会、 “大选”中电视辩论与“大选”后所作的报道为核心语料, 基于“大选民主”这一主题, 通过“语义冲突判断”和“语境的识别”方法进行新闻标题筛选处理, 进而分类、 统计、 推导深层概念隐喻。 其中, 《人民日报 》七条标题出现13个隐喻表达式, 存在两种概念隐喻: 战争隐喻(选战、 恶斗、 抗议、 分裂、 攻击、 收场、 立场)和疾病隐喻(弊端、 药方、 伤疤、 患上、 冷漠症、 “病”得不轻); CNN中 六条标题出现七个隐喻表达式, 存在一种概念隐喻: 战争隐喻(campaign、 attack、 challenge、 pitfall、 debate、 frustrate、 mission)。 可见, 中美报道既存有共性, 又存有主体侧重性的不同。 其共性在于双方都采用了“竞选是战争”这一概念隐喻, 映射出美国大选的冲突性; 另外, 中文报道还采用了“美式体制是疾病”这一概念隐喻, 折射出美式大选民主制度的欺骗性与虚伪性。 新闻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 是对新闻内容事实的概括、 提示、 评价、 预见, 从相同的语场出发, 以标题概念隐喻为导向, 搜索并解读文本相关隐喻表达, 可以更好地表明中美主观立场、 价值取向差异, 使中美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更直观、 更具体。 报道文本中隐喻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2016年美国大选”中美新闻报道文本中隐喻使用情况(2016年7月10日-2016年11月10日)

由表 1 可知, 《人民日报》文本中主要存在两种隐喻情况: 一是战争隐喻, 共计34个, 二是疾病隐喻, 共计24个, 而CNN文本中只采用了战争隐喻, 共计29个。

3 中美报道中的隐喻表征异同分析

隐喻性表达不仅使“大选”这一严肃、 抽象的事件生动化、 具体化、 情感化, 便于受众理解并产生政治认同, 而且从根本上勾画出 “大选”的真情实景, 揭露出美式民主的危机。 通过案例分析, 进一步深入剖析隐喻背后中西方认知、 文化、 政治意识形态观的差异及人类思维方式对隐喻产出的制约性和影响力, 充分表明批评隐喻学对中美新闻报道语言形式的产出和理解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3.1 中美报道中的隐喻认知共性: 竞选是战争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通过语言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从而产生巨大的语言生成力。[8]33“竞选”通常指资本主义国家在投票选举议员或总统之前, 各候选人之间为达到当选目的而争取选票的活动, 属于一种政治性活动, 具有竞争性、 对抗性和残酷性, 其很多层面与战争相似。 因此, 通过相似性产生联想, 用“战争”的概念构建竞选活动是人们认知、 思维的自然流露。 世界上中西方国家间政治上的冲突和较量具有普遍性, 中美两国也不例外。 关于“大选”, 中美报道均使用高频且具有相同概念类型的战争隐喻表达, 如“campaign, attack, challenge, threat(en); 攻击、 抗议、 运动、 矛盾、 组织”等, 将“大选”看成一场激烈的“战争”, 把“希拉里与特朗普”看成“对手”, “竞选过程”看作“战斗过程”, “竞选结果”看成“战果”, 构建出一个较真实的战役场景。

CNN报道典例:

例 1 But Americans’ interest in the 2016 campaign is reaching new highs. (July 7, 2016)

例 2 But a candidate’s failure to publicly disclose tax returns can plant seeds of doubt in voters’ minds. (September 21, 2016)

例 3 Donald Trump threatened to jail Hillary Clinton. (October 10, 2016)

例 4 The larger the apparent margin …, the harder it would be for the losing candidate to legally challenge the election (October 20, 2016)

例 5 So she was well-prepared for the daggers that Trump threw her way, a sustained, personal, bitter attack unprecedented at a televised presidential debate. (Nov. 10, 2016)

《人民日报》报道典例:

例 6 会场外面, 来自不同组织的反对的抗议者举行了示威活动。 (2016-07-20)

例 7 两位候选人个性突出, 辩论交锋不断, 一开始就短兵相接, 进入高潮, 堪称近年来火药味最浓的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 不过, 两人相互攻击主要集中在个性、 丑闻等方面, 政策辩论缺乏深度。 (2016-09-28)

例 8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 接下来的一个月将是“最丑陋的”, 这场总统选举已经成为希拉里和特朗普的“个人战争”。 (2016-10-11)

例 9 国会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往往立场相左、 针锋相对, 两极化背景下的“府院之争”不断恶化。 (2016-10-28)

认知是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 知觉、 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的过程, 一是思维过程——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 二是思维表征过程——世界通过大脑对人们思维的反映, 是知识的结累或积累。[8]72有史以来, 战争伴随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直到今日战争仍然屡屡发生。 认知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和人的大脑对知识结果的表征, 人类发展的相似性赋予中西方民族思维具有“通约性、 共同性”, CNN和《人民日报》均采用高频战争隐喻表达, 如例句3-5中“attack, dagger, bitter, challenge, threat(en)”与例句7-9中“火药” “攻击” “战争” “争锋相对”等战争概念, 折射出美国大选中希拉里和特朗普努力争选的对抗性及激烈、 残酷程度, 构建了竞选争夺过程的冲突性。

从认知隐喻角度来看, 借用战争隐喻模式将源域——中西方共同的、 相似的战争经验映射到目标域——美国竞选概念中, 即两种报道基于同样的政治认知, 并通过政治竞选与战争相似性质的联想而产生, 不仅提升了读者对美国大选问题紧张感的认知, 同时也揭示出中美两国民族在政治领域中对战争概念的认知共性。

3.2 中美报道中的隐喻思维意识个性表征

疾病隐喻是《人民日报》报道中特有的概念隐喻系统, 将人们熟知的一种生理现象(一种病症)如“症结”“病” “感冒”等映射到复杂的竞选活动概念中, 转换成一种理念、 价值观或政治态度, 加深了人们对当今美国政治竞选活动概念的认知, 揭示出美式民主竞选活动原有体制的失灵及其对美国民众心理健康的影响。 例如:

例 10 《时代》周刊执行副主编……认为, 美国经济的病根就是“金融化” (2016-07-14)

例 11 分析称, 美国选战中黑金泛滥…… 在民众中备受诟病。 (2016-07-26)

例 12 这样的排序并非意味着经济、 社会问题不再牵动人心……种种问题难以解决症结何在。 (2016-10-8)

例 13 这是一种畸形现象……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 (2016-10-20)

例 14 越来越多美国民众丧失……对国家的发展走向深感忧虑。 (2016-10-25)

例 15 “美国病”, 究其根本, 在于冷战……“小病”酿成了“大病”(2016-11-08)

例 16 2016年大选出现的种种乱象、 怪相, 其实是民众……发泄对现状的极端不满。 (2016-11-08)

从古至今, 中国深受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思想的影响, 注重人伦道德思辨, 力求“明于治乱之道” “审于是非之实”, 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 中文报道通过疾病隐喻折射出目标域美国民主政治的弊端与丑陋。 例句10, 12, 15中采用“病根” “症结” “痼疾” “问题” “小病”和“大病”疾病隐喻揭示美国经济、 政治、 失业、 种族问题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不仅病症顽固、 经久难治、 牵延不愈, 而且愈发严重, 成为美国根深蒂固、 难以改变的问题, 从而导致美国当今社会体制结构诸多方面处于非正常状态。 例句11, 13, 14, 16中“诟病” “畸形” “忧虑”和“怪相”不仅折射出当今美国大选民主制度已扭曲, 同时反映出美国民众对两位候选人及美国大选现状的极端不满。 从古到今, 疾病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之一, 疾病给人类心理带来极度的恐惧与焦虑, 人类一直处于不断征服各种疾病的过程中。 中文报道将疾病隐喻映射到目标域美国社会体制结构与美国人民身上, 折射出美国民主制度的不正常状态及其对美国社会、 民众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其焦点集中于美国社会、 政治、 民众, 而非大选客体本身, 报道极具主观评价性, 凸显出中国人追求社会安定和谐的“人文意识和忧患意识”, 是一种典型的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意识。 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 深受亚里士多德认识论的影响, 西方人从事物的本原、 本体问题出发, 把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作为认识的根本目标, 注重客观意识和客观事实[9]291, CNN报道仅借用战争隐喻勾勒出竞选双方为当选而争锋相对的激烈场面, 属于一种客观的表象性描述, 与西方传统的“客观意识”和“客体意识”不谋而合。

4 中美新闻报道中的隐喻输出根源

隐喻表征是一种较隐蔽的现实社会活动再现和现实社会结构强化的认知手段[10], 为了透视隐喻与认知、 社会、 政治制度、 思维方式的关联性, 基于隐喻语言形式和语义关系层面, 深入探索人类认知心理、 思维活动表征在社会政治语篇隐喻中的“显化”, 为隐喻研究翻开新的一页。 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从本质上属于文化范畴, 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从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中国儒、 释、 道传统的“天人合一”意识铸造了中国整体性思维方式, “把天、 地、 人和自然、 社会、 人生放在关系网中从整体上综合考察其有机联系, 注重整体的关联性”[9]297。 《人民日报》将“大选”事件客体与美国社会、 政治体制、 经济、 教育、 美国民生等方面进行关联性报道, 属于整体性思维方式。 再者, 中国思维又是一种主体-经验-主体的自我体验反思式, “从主体自身出发, 把知、 情、 意结合在一起, 把情感体验和本体认知合而为一, 以主观情感为主导, 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9]307。 换言之, 中国思维是“主体意向与本体认知合一, 使政治意识与伦理价值相结合”, 即主体意向性(价值判断型)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重“喜怒哀乐”, 注重好恶情感, 进而产生善与恶、 美与丑的评价[9]308, 《人民日报》既采用战争隐喻对“大选”本体做了客观报道, 又借助疾病隐喻对美国大选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主观判断和评价说明, 具有明显的客观事实报道与主观价值判断相结合的倾向性, 是一种极其典型的中国式思维报道方式, 正如林语堂所说, “中国人对客观的确与不确, 大不感兴趣, 对于行为的是非, 乃大感兴趣”[11]313。

西方柏拉图“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对西方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是基于人与自然分离、 主客体相对立的意识上认识世界和人自身。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以“主客二分”为原则, 明确地将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 提出二元论世界观, 强调理性, 反对感性, 注重把握自然, 认识和追求真理, “注重以事实、 根据和数据判断真假是非, 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和对象性”, 是一种客体对象性(事实判断型)思维。[11]309CNN报道仅采用战争隐喻 将“大选” 概念化, 客观上对“大选”这一客体事件的激烈竞争过程作了对象性报道, 强调事件客观性, 使“大选”客体客观化, 是西方思维方式的典范。

5 结 论

本文从认知、 思维角度对比分析“大选”中美新闻报道隐喻表征异同及其产出根源, 指出文化认知、 思维方式和政治价值观等社会意识形态与隐喻输出具有顺应关联性, 为隐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个人主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隐喻的产出和理解, 在表征“大选”过程中, 一方面, 人类对战争的认知共性决定了中美报道采用了相同的概念隐喻“竞选是战争”, 折射出“大选”的冲突性; 另一方面, 中美报道隐喻表征差异是中西方传统哲学思维影响的产物。 CNN报道中战争隐喻产出根植于西方分析性、 对象型思维, 渗透着西方思维的“客体意识”和“客观意识”, 体现出西方“虚伪民主”的政治意识形态。 中文报道中战争与疾病两种隐喻的选择是中国整体性、 意向性思维的体现, 是中国社会政治传统的“人文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典范, 隐患思维的隐喻模式透视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文主义政治观, 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 疾病隐喻是美式民主病态的“显化”, 成为传播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手段, 从而塑造中国美好国际形象、 提升中国软实力。

[1] 束定芳. 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6): 10-19.

[2] 韦忠生. 英语新闻语篇冲突隐喻的批评性解读[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11): 94-99.

[3] 张 培, 刘金明. 《时代周刊》中国人权报道的批评隐喻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 124-126.

[4] 童之侠. 英国《卫报》涉华报道分析[J]. 现代传播, 2011(3): 141-142.

[5]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6] Charteris-Black, J. 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7] 纪玉华,陈燕. 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 批评隐喻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6): 43-48.

[8]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0] 张蕾, 苗兴伟. 英汉新闻语篇隐喻表征的比较研究——以奥运经济隐喻表征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4)): 20-24.

[11] 林语堂. 林语堂选集(上、 下)[M].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8.

[12] 董革非. 英汉新闻中的概念隐喻所体现的认知策略对比[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67-271.

猜你喜欢

隐喻战争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幾樣概念店
《活的隐喻》
被风吹“偏”的战争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他们的战争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