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出租车
2018-06-07李笑笑
文 李笑笑
一、案例背景
结合主题活动“与春天同行”,我们在班级内开展了一些创造性游戏项目,如:“花店”“天气预报站”“理发店”等。因“出行”需要,幼儿又通过商讨决定再开设一项“出租车”的游戏,便于大家去各个场所进行活动。可是“出租车”怎么来呢?幼儿想到用插塑玩具的塑料圈当作方向盘,一位小朋友做司机,游戏就这样简单地开展了起来,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二、案例实录
(一)打车难
游戏时间到了,教室里的其他幼儿都在热火朝天地玩着游戏,只见程程在教室和走廊边跑边喊着:“喂!出租车!出租车!你等等呀!”而前面的“司机”则疯狂地满教室跑着,好像完全没有听见一样,后面的“乘客”怎么也追不到。于是,程程跑到老师面前告状:“老师,然然他不带客,他总是自己乱跑,我都打不到车了!”此时,然然看见程程来找老师告状了,连忙跑到程程身边说:“你要打车吗?那你上车吧!”程程却生气地对然然说:“我都追了你半天,你就是不带我!”然然连忙解释道:“我没听见啊!”程程追问:“那你跑什么啊?”然然答:“没人坐车,我着急啊,我正在找生意呢!你不是要坐车吗?你要去哪里啊?赶快上车吧!”说完,程程嘟着嘴巴“上车”走了。
(二)拒载
“明明是我先打的车!”教室里传来一个气鼓鼓的声音。“我就要带他,来,小承你要去哪里啊?快上车!”此时,另一个声音响起。“你不好好玩游戏,不遵守游戏规则,我去告诉老师了!”教室里被突然传来的争吵声打破原本的安宁。原来“乘客”小王先找到了出租车,刚准备上车的时候,又来了一名“乘客”小承,“司机”鑫鑫当即拒绝了先来的“乘客”小王,而是让没有排队的小承上车,继而引发了小王的不满,他们就这样争吵了起来。“乘客”和“司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着……
三、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正处于大肌肉发展较为迅速、动作发展活跃的时期,所以在日常游戏中喜欢大幅度地运动。而“出租车”游戏刚好释放了幼儿此阶段的天性,于是“司机”便满教室地奔跑,导致了“乘客”打车难的情况频频出现。中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开始逐渐提升,每位幼儿基本都有了自己固定的交往、游戏对象。那么在游戏过程中对于自己喜欢的、经常在一起的玩伴便会进行优先选择,所以在“出租车”游戏中就出现了插队、拒载的现象。这也是我们在一开始设定“出租车”游戏时没有考虑到的。一开始创设此项游戏的时候,我们只对游戏材料和角色进行了简单的准备与分配,而缺少对游戏规则的商讨与制定,所以造成游戏过程中问题的不断出现。在问题出现后,我们及时进行了反思,通过教师和幼儿的集体商讨,制定了改进措施。
四、处理措施
针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和全体幼儿又进行了一次集体讨论。首先,要解决的是“打车难”的问题。我先是把问题抛给了幼儿,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与思考:“有小朋友向老师告状,打不到车。那我们平时生活中在哪里打车呢?”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幼儿很快就给出回答:“在马路上招招手就能打到车了!”“有一个专门打出租车的地方,我妈妈带我去过的。”“我妈妈会打电话叫车,车就来了!”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幼儿一致决定,要给出租车一个“家”。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先找到了出租车站台的图片,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站牌上有出租车站牌的文字提示和图标,还有一个大大的“P”。航航忙举手说:“老师我知道这个字母‘P’,它是停车场的意思,我爸爸告诉我的,我们每次出去玩的时候都会在有这个标志的地方停车,如果没有这个标志就不能停车的!”其他幼儿也随声附和着:“没错,我们家出去也是找这个标志才能停车的。”“对,对,我家也是!”在初步了解了停车标志后,然然又突然举手问道:“老师,那牌子上面的一串数字是什么意思啊?”我告诉幼儿那是招车电话和投诉电话之后,程程立马说:“哦,我知道了,是不是打这个电话,我们就可以叫车了?”大部分幼儿都能理解招车电话的意思,而对投诉电话却不太明白。于是,我将之前出现的拒载问题与之相结合,并告诉幼儿:“当我们打车时,司机拒绝带我们,我们可以打这个电话向司机的上级领导投诉,我们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了。”幼儿听后,表示也要设置两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招车电话和投诉电话,电话号码完全由幼儿自己制定,站牌图标也由幼儿自主设计。就这样,一块简单而有意义的出租车站牌就做好了。可问题又来了,出租车站牌要放在哪里呢?幼儿通过商讨认为放在门口的玩具柜边最合适,于是我们的出租车站台选址也就完成了。最后,大家通过商讨还共同制定了几项分别属于“司机”和“乘客”的游戏规则。给司机的规定是:(1)站台等候乘客;(2)不随意乱跑;(3)送完后回到站台;(4)不能拒载。给乘客的规则是:(1)站台候车;(2)有序排队。
熟悉了规则后,游戏重新开始了。幼儿对游戏进行升级以后,之前发生的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幼儿对“出租车”游戏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兴趣,出租车游戏也更加受到幼儿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