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教育理论,品味生命清新滋味
2018-06-07文江敏
文 江 敏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只有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
生命教育是教育学生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具体而言,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尊重别人的生命,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热爱生命,让生命充满活力。同时,生命又存在于生活世界之中,生命教育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上述理论和精神的指导,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把握、创造一切有利于生命教育的契机来实施生命教学,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并懂得生命的意义。
一、以“生活即教育”为基础,追求生命教育内容的优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生活决定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有生活就有教育。”因此,我们在选择生命教育内容时要强调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一)选材“生活化”
1.渗透幼儿生活环节
日常生活中包含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机会俯拾皆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生命与生活的关系。例如,在观察自然角时,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死亡事件。我们试着将腐烂的植物放在密封的塑料袋,然后里在教室里摆上几天,接着引导幼儿每天观察它的变化并做记录,让幼儿自然地感受生物死亡后的分解过程。
2.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有意义的生命教育活动中。例如,饲养角有各种水生动物,幼儿常会担心它们孤单而让它们“住”在一起,可是第二天入园时却发现部分动物死了,幼儿非常伤心,我问幼儿:“金鱼还会活过来吗?”幼儿难过得直摇头,我遗憾地说:“对,金鱼就和我们人一样,只有一次生命。我们该怎样照顾剩下的几条鱼呢?”幼儿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慎重地换水,小心地投放药水,并适当喂食,最终生病的金鱼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幼儿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二)环境“生活化”
1.放手创设物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当幼儿初步了解到死亡后,怎样教给幼儿一些避免意外、保护生命安全的方法呢?我们就在环境上做起了文章。例如,绘制过马路要走人行道、不碰电线和开关、不把异物塞入五官等内容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布置在墙上,同时贴上“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等具有警醒意义的标语。
2.着力营造精神环境
我们注重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一些小毛病,甚至是过失行为,给予幼儿安全感和信任感。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做危险动作,不在幼儿能触摸到的地方放置危险物品。组织活动时,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让幼儿深深感受到,老师时时在关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而自己更应该学会自我保护。
二、以“社会即学校”为指导,发挥社区潜在的教育功能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必须把鸟笼打开,把受教育者放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叫他们自由翱翔。”因此,我们在生命教育活动中,应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幼儿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从而获得有益的信息。
(一)大自然、大社会
1.走进大自然
我园坐落于镇江市蒋乔镇,当地自然资源丰富。我们经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例如,在田野里,幼儿看到了金光灿灿的油菜花、碧绿油亮的蔬菜、自由飞翔的小鸟,他们发现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美好,从而萌发出珍爱生命的美好愿望。
2.社会实践活动
电视新闻里播放了一则火灾新闻,很多人在这次火灾中丧生。作为社会一员的幼儿也关注了这件事,并流露出对火灾的恐惧。我们便适时带领幼儿来到附近的七里甸消防中队进行参观,请消防员叔叔讲灭火的知识和在火场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措施。叔叔们还现场演示起如何使用灭火器,形象生动的现场教育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二)家园互动益处多
1.提供正确引导
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对幼儿关于死亡的提问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1)耐心回答幼儿提出的死亡问题
成人不能回避幼儿提出的关于死亡的问题,否则会使幼儿认为死亡是一个神秘的话题,是不能公开讨论的;而且,成人在面对幼儿的提问时,要用简单、诚恳的方式作答,要考虑到幼儿的理解水平。
(2)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死亡
成人在与幼儿讨论死亡问题时要使用适当的词语,不要使用类似“好像睡觉”这样的表述方式,因为幼儿会刻板地将死亡就理解为这个意思。
(3)正确地描述死亡
描述死亡时应指出正常身体功能的结束,如:心脏停止、没有呼吸、没有感情、没有爱、不能思考。
(4)向幼儿提供有关死亡的准确信息
因为幼儿可能会由于同伴中一两个有健康问题的伙伴而感到害怕。
2.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园请家长在家里适时开展教育,如:幼儿观看动画片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遭遇不测而死亡,幼儿情绪低落,家长可和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让幼儿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努力保护自己的生命的道理。
三、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促进生命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
“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因此,幼儿的生命教育应该注重幼儿对自己所亲历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一)在“做上学”的幼儿
1.“行是知之始 ”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亲自参加保护生命的活动。例如,我园每月都会开展一次安全演习,当消防警报一拉响,幼儿立刻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沿墙根快速向逃生通道撤离。通过实战演练,幼儿较好地掌握了紧急逃生的方法。
2.“知是行之成”
幼儿在遇到死亡事件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忧伤的情绪,我们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死亡的情绪,如:画画、唱歌、欣赏音乐、做肢体动作等,让幼儿有机会把自己内心的不安、悲伤、思念等情感发泄出来,从而让心情慢慢恢复平静。
(二)在“做上教”的教师
1.从幼儿活动中来
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发现的问题,从幼儿的讨论中提取出能让幼儿产生争论的话题,并以合作者的身份将幼儿的探讨推向深入,从而让幼儿获得新的知识。例如,一个雷雨天,有的幼儿焦灼地观察外面的情况,有的自言自语:“真吓人,雷像要打进来了。”我便带领幼儿展开“打雷了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发表意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到正确的答案:雷雨天不能在马路上玩,不能在树下躲雨,不在能河边避雨。我进一步追问:“在屋里要注意什么?”幼儿又讨论起来,并得出初步结论:关闭所有电器,不能站在窗边、墙边等。
2.到幼儿生活中去
当生命教育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教师要适当地将幼儿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提升和迁移,让幼儿带着美好的情感走出课堂。如: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爱惜生命”,在前期教育的基础上,幼儿能努力做到:不折花木,不踩小草,不掏鸟窝,不欺负小动物,不吃国家保护动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幼儿初步养成了爱惜生命的习惯。相信充满爱心的幼儿会继续努力,让周围的一切绽放生命活力。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