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验中感受 在创作中享受
——浅谈小班体验式印画教学活动的开展

2018-06-07

好家长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验式小猫想象

文 陶 莉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这颗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是幼儿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但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因此,怎样的活动方式才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享受操作的乐趣,并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成长?在尝试了各种教学形式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能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教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与结果,其亲历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行后知”,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一、教学准备立足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丰富的生活材料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印画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且生活中的很多材料是幼儿熟悉的,比较能让幼儿接受。于是,我们与幼儿一起收集毛线、菜根、水果、瓶盖、纸团、车轮、玩具等材料,并利用红、黄、蓝、绿这些漂亮的水粉颜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发挥,拖一拖、滚一滚、变一变、摸一摸、刷一刷。例如,用瓶盖在白纸上印五彩泡泡,用菜根在草地上印花朵,用手掌在树干上印树叶,用圆柱形的积木在绿叶下印一颗颗葡萄……

(二)多元的辅助材料支持幼儿体验成功

小班幼儿直观形象性的记忆特点使得物体或图形在幼儿的形象记忆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在印画活动时,除了提供操作材料、工具外,还经常会根据内容的需要,在画纸上事先添画一些辅助性的线条、图形支持幼儿的创作,或在印画后提供一些幼儿喜欢、熟悉的贴画、图案,让幼儿丰富画面。有了这个大框架的扶持后,幼儿操作、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不仅提高了幼儿的信心,而且使他们更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手印画“青青草原”活动中,当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掌蘸上绿色颜料,在长条形纸上印出美丽的“青青草原”后,我们及时出示“喜羊羊”贴画,幼儿看见自己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等小动物贴画,立刻又兴奋起来。原本比较枯燥的作品欣赏、评价环节也掀起了活动的又一个高潮,幼儿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羊羊”贴在画面上,顿时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好像是真的喜羊羊们生活的青青草原一样。而幼儿呢,看见自己的作品焕然一新,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成功和喜悦。

二、教学策略注重体验,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一)设计游戏化的活动,促使幼儿积极尝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是将绘画当作游戏来对待、实践的。例如,在印画活动“快乐的小动物”前,教师请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如:“小金鱼”摇摇尾巴游呀游,“花蝴蝶”飞来飞去跳圆圈舞,“小螃蟹”东爬西爬找朋友……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这是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活动,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又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指导幼儿细心操作

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并且对一件事情的兴趣维持的时间很短。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鼓励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例如,在“网小鱼”的活动中,教师在每一个幼儿的操作纸上都画上了几条不一样的鱼,要求幼儿印画出渔网,把鱼都“网”起来。丁丁只印了几条线就拿着画纸跑过来说:“老师,我印好了!”这时,老师以管理员的身份对他说:“是吗?让我看看你做的渔网牢不牢?哟,你看有这么大的洞洞,小鱼儿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可惜啊!快把渔网编得紧一点,别让小鱼儿溜走了。”丁丁听了赶紧坐回座位,又认真地印画了起来。对幼儿来说,印画本身就是游戏,而活动中教师的儿童化指导语言更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这样,幼儿才能在印画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心情,同时尽情享受印画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挖掘想象资源,激发幼儿大胆创造

《指南》中提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因此,在印画活动中,我尽量拓展幼儿的思维,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象用印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在“半圆形去哪儿了”活动中,老师举着手中印有“半圆形”的画纸,请幼儿猜想:“半圆形宝宝会变成什么?”“乌龟!”小威第一个叫了起来。“很好!它是乌龟的什么部位?还需要添画上什么才能更像?”老师继续引导。“它是乌龟的壳,还要添画四条腿、头和尾巴,才更像乌龟!”其他幼儿像是受到了小威的启发纷纷说道。“大家说得很好!它还像什么小动物?”老师又继续启发道。“像刺猬!”“像水母!”这时,乐乐站起来说:“像小猫!”“小猫?这个小动物和大家说的有些不同,你来详细说说,怎么会想到小猫的?”“小猫是趴着的,所以半圆形是小猫的身体,在前面画上头,后面画上尾巴,就变成小猫了。”乐乐说。老师对乐乐的想法给予了肯定:“乐乐想得真好,而且和其他小朋友想的都不一样!”“除了像小动物,还像什么?”老师继续启发幼儿进行想象。“像蘑菇!”浩迪说。“很好,蘑菇是植物,它还像什么植物?”“像大树!”“除了像植物,还像什么?”“房子、伞、吃饭的碗”……在幼儿想象的过程中,老师一直都是持肯定与鼓励的态度,这样幼儿才敢于大胆地想象。同时,老师还引导幼儿对事物的整体形象进行描述,这对之后的绘画表现起到了启发的作用。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幼儿对半圆形的想象由动物扩展到了植物、建筑物和日常用品……幼儿的思维彻底地发散开了。

三、教学评价创设体验,使幼儿在活动中提升兴趣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保持和延续幼儿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例如,在“卷卷羊毛”活动中,教师将幼儿的操作单按小组设计成六种不规则的形状,并由同组幼儿共同完成。当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通过添画,以变魔术的形式将幼儿的作品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大绵羊。而且在变的过程中,还请幼儿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不再是东张西望,而是仔细地欣赏着彼此的作品,同时,还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猜想老师究竟会变出什么来。这在无形之中为幼儿创造了欣赏美、感受美的机会,也使幼儿作品的评价过程不再那么乏味,而变得富有童趣。让幼儿在“玩”中更积极、更自觉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并获得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

《指南》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体验式”印画活动能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多方位、多元化地让他们去认识、发现、感受,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表达的机会,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相统一,让幼儿在不自觉中产生“动之以情、感之于心、思之于形、联之于境、赋之以美”的艺术情感。

[1] 袁爱玲.学前儿童的体验教育[J].幼儿教育,2005(4).

[2] 李学翠.幼儿园体验式教学初探[J].教育导刊,2006(11).

猜你喜欢

体验式小猫想象
快乐的想象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小猫
体验式教学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