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亲子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2018-06-07王树芳
文 王树芳
亲子活动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自主探索能力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自主操作材料,主动学习,探究周围世界,从而获得主体性学习体验的一种能力。很多家长都会存在疑虑:一两岁的幼儿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吗?国际心理学和早期教育界的专家认为,学习是幼儿的天性,幼儿自出生后第一个月起就具备了学习能力。出生后最初的三年是幼儿大脑迅速发展和学习的重要阶段,早期的学习体验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作为在亲子园一线工作的教师,我发现以往的亲子课程都是教师全盘控制组织的,教育方式基本以模仿式学习为主,而忽略了0~3岁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忽略了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为此,我们围绕如何培养0~3岁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教育组织等方面,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可以获得主体性学习体验。
一、开放环境空间,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首先要从教育环境入手,我们对7个月~1岁、1~2岁、2~3岁这三个年龄段做了研究。
绝大部分7个月~1岁的幼儿还不能独立行走,教师将适合他们玩的玩具放在活动场地周围显眼的地方。当幼儿进入亲子活动室以后,教师就请家长将抱在手里的幼儿放下来,让他们自己观察活动室的环境,观察活动室里有什么玩具,然后自己选择想要玩什么,通过自身爬行拿取自己想要玩的玩具,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幼儿的全身大肌肉运动能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们想要自己进行选择的欲望。
1~2岁的幼儿,已经有独立行动的能力,并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喜欢到处翻找物品。此时,我们提供集装箱和抽屉式收纳柜,让他们自己尝试打开箱盖和抽屉,拿出想要玩的玩具,这样能满足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
对2~3岁的幼儿,我们开始提供开放式的玩具柜,而且在玩具柜的两边都没有设置挡板,幼儿可以从两个方向拿取玩具。同时,我们将玩具的照片贴在玩具柜格挡上,方便幼儿进行观察和选择。我们还教会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主拿取、收放玩具。我们也布置了可以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互动式环境,如:装豆子操作活动、水幼儿的流动、给娃娃穿衣服等活动都有契合游戏主题的环境。让亲子活动室的每一处都成为提高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教育资源。
二、提供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认知水平和大小肌肉上发展水平都有差异性,所以对玩具的喜好和驾驭能力也不同。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欢结构性强的玩具,年龄大的幼儿则需要非结构性玩具,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提供适宜的玩具是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
对于7个月~1岁的幼儿,我们通常提供颜色鲜艳、有声响、有光亮、可移动、可以吸引他们探索操作的欲望的玩具。如:乌龟鼓、小手机、跳跳蛙等,幼儿通过反复尝试拍、按、摇、吹等动作,体验动作与现象的关系。为其今后不断地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究打下了心理和生理基础。
1~2岁的幼儿,开始能独立行走了,在提供玩具时,通常以大型玩具为主,如:大型的布积木、平衡布道、大笼球、摇马、推车等,可以让幼儿充分地在上面走、爬、翻,加强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性,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2~3岁幼儿的大小肌肉的运动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生活中的很多材料他们都可以自己玩很长时间,如:各种瓶子、纸盒、海洋球都是他们非常喜欢的玩具,并且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一种玩法,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例如,他们利用纸盒玩开汽车、投篮、捉迷藏等游戏,充分释放了幼儿在玩中探索的天性。
三、转变课程观念,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幼儿天生就是科学家、探索家。只要教育者能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有意识地从逗引到陪伴再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幼儿的探究潜力就能充分地被挖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一)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打破以往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学习的模式,给幼儿提供尝试自主探索的内容和机会。例如,教师提供跳跳球时,先让幼儿尝试自己玩:他们有的拖着小球走,有的把球放在脚面上,有的拎着绳子单脚踢球,有的把球夹在腿中间走,还有的幼儿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他们创造出的玩法,远远超过了成人的想象。
(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不要用一个标准评价幼儿,要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尝试探索。例如,在存钱罐的操作游戏中,由于幼儿在小手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设计制作存钱罐时就考虑到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存钱罐的开口只有一个方向,第二层是开口有横、竖不同方向的,第三层是开口大小不同,让幼儿尝试探索如何将合适的“钱币”投进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探索形式,家长不要强行规定幼儿,而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探索学习的氛围,并鼓励幼儿做升级游戏,不断地在原有水平上挑战自己。
另外,课程内容的安排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种类要丰富,数量要充足,活动要体现出不同的层次,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这是保证幼儿自主探究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0~1岁的幼儿处于被动式的活动状态,我们在亲子课程的设计中,主要是通过玩具自身的吸引力和成人的逗引,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如:“气球飞飞”,通过让幼儿反复放气球中的气,感受气球瘪了鼓、鼓了瘪的过程,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地进行尝试和探索。
对于1~2岁的幼儿,我们通过能够一物多玩的玩具和自制操作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例如,“喂喂小动物”游戏是用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瓶口做成小动物的嘴巴,幼儿不断尝试将大小合适、颜色对应、形状相同的“食物”喂到小动物的嘴里。
对于2~3岁的幼儿,我们采用主题式的整合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奶粉罐本身可以滚动,可以像积木一样加高、接长、组合,可以做幼儿运动的器具,还可以做绘画工具等等,我们利用奶粉罐的这些特点开展了“玩转奶粉罐”的活动。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都可以成为幼儿最好的探究元素。
四、指导家长育儿,合力关注幼儿探究的行为
教师和家长在亲子活动中要学会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教师在亲子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不断地转变,也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有的家长发现幼儿对老师提供的材料感兴趣,就回家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制类似玩具;有的家长主动学习,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了幼儿的“破坏性”行为;有的爸爸知道了自己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从不愿意走进亲子课堂,到克服心理障碍,和妈妈一起陪伴幼儿参加活动,让幼儿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此外,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家长要管住嘴并学会观察
在以往的亲子活动中,经常幼儿还没有活动,家长就开始说话了,他们告诉幼儿应该这样那样,总是怕幼儿做错。家长们应该保证在幼儿和新材料接触的前五分钟只是观察,不说话,给幼儿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二)家长学会正面评价幼儿
根据幼儿个体的发展特点,家长要多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幼儿的活动,不以好坏、难易和结果为评价标准。家长会玩,幼儿才会玩,家长在幼儿教育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让幼儿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家长平时就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幼儿玩的经验。只有家长准备的游戏花样多,幼儿才会有不断探索的兴趣。
根据脑科学和幼儿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专家们对0~3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亲子教育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学习始于出生、伴随终身”的理念已成共识。幼儿从出生就具备自主探索的潜能,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相信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活动,释放幼儿自主探索的天性,促进幼儿健康愉悦的成长。
范玲.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冲突的化解对策[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