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生”跑步“进城”
2018-06-07吴希
□ 文/吴希
随着重庆八大综合枢纽港之一的新生港开工建设,忠县新生街道迎来了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走进了临港新城的全新时代。
搭乘着新生港区和临港新城的快车,新生街道正以奔跑的姿态加速“进城”,从决策思维、空间格局、产业布局、城市管理与城市全面接轨,全面融入“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的特色中等城市。
新机遇:城郊街道变身临港新城
作为重庆“四枢纽九重点”港口集群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生港,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港区之一,依托港区打造的新生港物流园区被列为10个市级物流园之一。整个项目总投资60亿元,拟建5000吨级泊位14个,设计年吞吐量:散货1000万吨、杂货6000万吨、汽车5万辆、多用途500万吨。
新生港的落地,加速了忠县的城市化进程。2016年,忠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40平方公里、40万人口,涵盖“一江两岸三片区”的特色中等城市。新生街道是临港新城的核心所在,承载着整个中等城市空间拓展、人口疏散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功能,是集港口物流区、产业发展区、商业居住区为一体的临港产业集聚区和高端宜居住宅区。
随着新生港开工建设,忠县新生街道走进了临港新城的全新时代。
这样的城市定位,给新生街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审时度势,及时将决策思维从过去的城市配角向着中等城市核心组团的主角转换。
按照“前港中仓后园”的空间布局,临港新城的建设规模1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7万人,是忠县县城疏减人口和新增人口的主要聚居区。临港新城的建设,将彻底打破新生街道原有的规划体系和空间格局。为此,新生街道办积极协同规划部门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题讨论会议,顺利完成了临港新城新生组团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以此为契机,新生街道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空间规划体系和规划管理体系,实现全域空间资源的系统管控。
新生港的建设和征地拆迁的加速推进,必将带来场镇常住人口的急剧上升,这对街道城镇的承载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此,新生街道结合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完善场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新建公共厕所、规划新建红白喜事宴席集中举办场所、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新建农贸市场等一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摄影/冉隆国①新生港依托港区打造的新生港物流园区被列为10个市级物流园之一。
②新生港依托港区打造的新生港物流园区被列为10个市级物流园之一。
新角色:征地拆迁为建设开路
新生港是重庆市市级重点工程,更是忠县城市拓展的重心,随着新生港开工建设和忠县“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骨架的拉开,将新生街道置身于征地拆迁的前沿阵地。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新生港和临港新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仅一期工程就需要征收土地2720亩,拆除房屋13余万平方米,而新生街道是征地拆迁的主战场。
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新生街道及时转换角色,将服务港区和临港新城建设作为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进辖区内项目征地拆迁,并组建了由新生街道牵头,县土地和房屋征收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征地拆迁工作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研究制定新生港等项目征地拆迁实施方案的同时,合理部署,细化分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展开征地拆迁攻坚战。
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
通过详实的数据摸底之后,新生街道对所征区域土地进行详细勘界,根据《忠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征地界内土地的补偿作出详细核算,以社为单位进行划分,并对划分结果及补偿金额进行公示,确保土地补偿资金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由于各种矛盾与利益交织,征地拆迁困难重重。为攻克这一难题,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新生港和临港新城建设争取时间。街道共抽调7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3个征拆小组,宣传拆迁政策,收集群众诉求,集中解各种矛盾纠纷。
征地拆迁过程中,不少拆迁户认为先拆吃亏、后拆占便宜,与工作人员打起“拉锯战”,导致征地拆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打开局面,街道动员拆迁户中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于党员、村干部及其亲属带头签订的协议,严格按照政策标准执行,决不放宽。对于征拆过程中有争议的产权问题、补偿细则,决不乱表态、乱开口子,而是召开意见征求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并形成决议,坚决维护政策严肃性。所有实物丈量、协议签订、人员安置都依法公开、集中公示,并开通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400余户拆迁户中,近40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在一周内全部完成签约。不少拆迁户看到党员干部的补偿标准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便心服口服地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截止去年底,新生街道已顺利完成2600多亩新生港工程建设用地、70亩G50高速路互通连接道工程建设用地和80多亩进港大道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征收任务,共签订拆迁协议近500户。拆除房屋342户、10.78万平方米,搬迁坟墓1082个。
新作为:建设管理接轨大城思维
作为“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的核心组团,新生街道积极对接城市管理思维,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协同推进拆迁安置房和场镇棚户区改造等关系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综合秩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新生街道负责人说,一座新城,不仅要宜业更需要宜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在新生港和临港新城建设中,新生街道依托G50沪渝高速、移民新城大道、沿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等交通优势,积极推进进港大道、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带动餐饮、住宿、电子商务等一系列产业同步发展,打造融合运输储存、包装加工、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复合功能的渝东北物流基地。
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街道严格管控临港新城新生组团全域建设。新生居委会原占地移民棚户区改造工程是街道正在实施的形象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立项、规划勘界等前期工作,旧房已全部拆除。并争取移民小区帮扶资金1900余万元,实施主次干道路白改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如今,新生港一期、进港大道拓宽、G50高速公路收费站扩建等重点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宜居宜业的新生街道。
街道形象和居住环境大大提升。 摄影/吴希
为提升城市形象,新生街道组织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积极开展场镇综合整治,清理场镇道路僵尸车14辆次,清除占道堆码杂物60余车,拆除取缔乱搭棚20余个,清理场镇乱贴乱画等牛皮癣4000余平方米,对15户违法抢搭抢建户进行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对场镇占道经营、占道摆宴席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规范和治理,确保临港新城规划区范围内良好的建设秩序。
在新生街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强力推动下,一台台挖掘机开山劈路,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中,一个全面开放繁荣的临港新城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