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2018-06-06巨佳李华冠李旋
巨佳 李华冠 李旋
摘 要 在“以生为本”和“鼓励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新工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对之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工科高校创新培养的薄弱之处,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 新工科 创新 高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创新思想的孕育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教育创新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创新力。因此,随着时代的变革,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高等教育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其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地位,对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意义更为重要。由于各种学科专业人才在社会运行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方式不同,因此培养的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肯定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差别。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进一步重申了实践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强化实践教学的措施。“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
新工科人才创新思想培养的基础包括:一是创新教育理论;二是构建主义理论;三是体验教学理论。创新教育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一些发展国家在这一方面已有许多可贵的经验积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1983年6月我国第一届创造学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创新学在我国的研究受到了重视。在创新教育的研究中,前期较注重基础教育层面的研究,之后人们逐步重视了大学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1998年江泽民考察北大时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后,创新教育在高校中被受关注与重视。我国创新教育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教育的内涵、内容、目标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二是创新人才的特质研究;三是是高校创新教育的一些实践探索。
建构主义也叫做结构主义,其哲学基础可以溯源自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来自科学哲学论、发生认识论、语言习得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观点和个人建构理论等。建构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它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解释,其主张已成为各国进行教育改革和课程教学的一种主导理念。建构主义的实质是对认识活动的本质分析,对学习的建构过程提出新的认识。建构主义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学习的社会性和情景性,认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起到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近几年来,我国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仅有少量的实践教学应用,对如何通过实践环节进行创新教育研究较少。
体验学习的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宋代理学家程颢曾说:“吾学虽有所授,天理二字都是自家体贴出来。”这代表我国古老的体验学习思想。在国外,德国学者狄尔泰较早明确提出了“体验”这一概念,20世纪初开创了“文化教育学”,把“体验”作为“文化教育学”的核范畴,成为一个重要思想,贯穿其整个教育理论中,因此,也被称为“体验教育学”,它所倡导的教育学是生命体验论、学生自学成才表达论和文化整合论的整合。后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家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体验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看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10%,听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20%,亲身实践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80%。教育学家认为体验使学生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这是主动探究、创新思维、自我体现和快乐认知的过程。体验教学由传统的“以知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师为主导”转变为“师生平等”,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同时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从个人发展和团队建立二个方向切入,强调“从做中学”,并且设计了许多“具体的体验”,如游戏及活动等,以轻松且生动的方式进行生命的关爱、知识的传输和创新的培养。近几年来,我国对体验教学理论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体验教学理论依据、基本理念、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和对策的理论研究,对具体课程实施体验教学的设计,集中在中小学各类课程,大学中的体育、艺术类和实验环节,以及社会培训。
另外,近几年我国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课程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和主要特点开展了研究,教育部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也提到:“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
在我国高校中,虽然创新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体验教育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课程等方面已有較多研究,但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研究还不深入,各类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如何渗透和实施创造教学及强化实践能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在我国高校中,因此,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存在一定的空白之处。主要表现为:(1)理论研究缺乏整合性。对创新力教学、实践性教学、开放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尚未见到;(2)缺乏对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整体研究与系统设计,很多教师集中在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上,针对某一门课进行了实验教学设计,对实践研究成果系统设计和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的进行整体性研究与设计还没有先例;(3)缺乏基于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的实证分析与研究。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上,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科技人才的创新力培养与教育问题,而相对忽视人才创新力的培养与教育问题;更多的是关注创新教育的理论问题,相对地对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研究。虽然近几年高校已越来越重视实践环节,但由于对实践教育环节缺乏系统性研究,实践环节也往往流于形式。因此,立足于实践教学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校级高等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7YB01)。
参考文献
[1] 邵云飞,曾勇,汪腊梅.高校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02):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Z].2005-01-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Z].2007-01-22.
[4] 刘宇,虞鑫,许弘智.“双创”背景下创新教育的实践、效果与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1):106-112.
[5] 张际平,许亚锋.新媒体、新技术体验学习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2012(11):18-24.
[6] 何江.课堂体验学习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6(09):180-19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号)[Z].1998-04-10.
[8] 龚晓嘉.综合性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7(0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