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化教与学视野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探究
2018-06-06高桂娣
高桂娣
摘 要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也随之提高,而初中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初中的学困生,更是教师与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教师对此为题进行深入的时间探究,才能让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进一步。基于此,本文对个性化教与学视野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并作出相应见解,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个性化 教与学 初中 学困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学困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体差异、家庭背景以及社会中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学困生的学习基础是非常薄弱,再加上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人格心理等多方面的欠缺,进而导致其学习出现差异,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最终产生一部分学习具有差异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就是学困生。学困生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在任何地区、任何学校、任何班级中都会有学困生的存在。此现象不但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还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研究问题。因此,将学困生进行转化成为教师肩上的重担。
个性化教学,顾名思义其指的是教师在班级的教育教学中将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依据来制定的教学方式。此教学方法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教学,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进而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都能有所提升,最终达到让每位学生都做到“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的目的。
1确认学困生,制定符合其特点的学习方案与教学计划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单元测试的方法来确认学生具有差异的学困生,并将其进行分类,分类时教师要保证分类工作要隐晦的进行,切忌公开分类,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类之后教师要将这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找到学困生的知识薄弱点,并及时作出具有合理性、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另外教师也要与学困生进行及时的心与心的沟通,了解他们学习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以此来打开提高学困生学习质量的突破口。此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应做到多方面培养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困生进行的教学工作也要围绕提高其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来开展,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目的,最终实现为每一位学困生打下良好知识基础的目标。
2科学、合理的课后辅导,帮助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课后辅导作为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将课堂知识进行梳理,还可以帮助学困生对新旧知识进行连接。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成绩较差是导致其缺乏良好学习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导时,则可以了解到学困生为什么学习成绩差、差在哪里,这些问题的明确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对学困生的教育方向,像是一些典型例题,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答题思路与答题规范。总而言之,家教式的课后辅导,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勤抓不懈的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而使其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阻碍,而此阻碍并非学术上的阻碍,而是学生心理上的阻碍,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后辅导的形式,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作为首要目标,知识讲解作为次要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感同身受的方法进行疏导,告诉学生自己也曾有类似的经历,但是克服了、过去了一切都会雨过天晴,你现在的目标就是要以学业为重,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才能成为当今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在心里疏导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问,并获取学生的认同,以此来改变学生心理想法。另外,在疏导结束后,有可能天色已晚,农村没有路灯,教师要亲自将学送到家里。
3实施导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兴趣
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包含了预习、展示、讨论、测试、小结、点评这六个关键环节。良好的实施导学课堂模式,需要就是针对教材内容提前7~15天编写导学教案,并设置好学习要求与学习目标,按照实际情况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按照导学教案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在每一单元内容的教学前都应该检查学生对导学教案的落实情况,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教师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重点,进而让学生明白怎么做才能满足导学教案的要求。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将导学教案作为依据,设置相关的情景问题,或者是将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问题作为参考依据,制定课外学习计划。另外,教师在进行导学课堂时,还可以让小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导学教案内的学习目标。在教师倡导小组学习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做学习笔记的良好习惯,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能会没有那么多精力做到面面俱到,那么这份工作就可以交给班级干部来完成,进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引领与带头作用,最终实现让学困上在课堂中不做与学习不相干事情的目标(如:打瞌睡、开小差、闲聊天等)。
4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保证教育的一致性
学困生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学困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形成都是与家庭环境,父母对其的教育有着密切关联的。因此,家长与教师之间应该将教育一致作为原则,通过家长与教师间得及时沟通了解学困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此外,教师与家长间的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还能够让家长了解学困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或是在家期间的表现,以便教师与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学困生遇到的困难或是学习上的障碍,进行及时的解决。教师与家长间进行沟通时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从而帮助学生父母建立正确的教育方向,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的双重引导,最终达到帮助学困生重新建立学习信心的目的。而实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实施沟通就有很多途径,例如:微信、QQ、移动数字电话等多种即时通信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或是QQ中的群组功能,建立一个家长群,将每位学困生每天在校期间的表现在群里通知家长,合理的使用这些即时通讯技术,可以很好的达到教育一致的原则。
5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今时代,素质教育已經成为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但是,还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将自己作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中心,这使得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得不到贯彻的落实。因此,初中教师在针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做不但能够让学困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而且还能让心里素质不高的学困生勇敢的提出问题,从而提升其课堂学习效率。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其在课堂中还会对学生产生不怒自威的压迫感,进而导致部分学生俱于提出问题。要想改变此现状,教师就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对自己进行重新的定位,改变教学过程中居高临下的教学态度,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诚沟通。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问题,还能使学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向教师倾诉,从而让教师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中的想法,明白其缺少什么,想要什么。与学困生间距离的缩短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与信服感,这使得教师针对其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进而实现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个体差异,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背景以及社会中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是异常的艰难,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对学困生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其学习质量。而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保持教育一致性是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学习信心的,在学生重新建立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才能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 龙娟.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教与学[J].课外语文(下),2016(02):45.
[2] 吕秋香.贺州初中英语语音教与学的模式化与个性化比较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31):55-55+56.
[3] 如何言木·尕一提.个性化教与学视野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7(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