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留守儿童,从思想品德教育开始

2018-06-06郑家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学校

郑家敏

摘 要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攀升,“留守儿童”衍生的社会问题非常严重。留守儿童心理情感问题是当下教育者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初中年龄段留守儿童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家庭和学校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及对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来共同的完成,只有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维联动,才能营造出一个适合初中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培育健康人格的良性环境。

关键词 初中留守儿童 思想品德教育 家长 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数为10175万;2010年为22143万,总量持续增长。2017年5月杨菊华在社会科学网发文指出流动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加,由此衍生的“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攀升。人口流动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影响弊多利少,总的来说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常见问题如下:

1.1学习方面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毅力不足。通过抽样调查,董海宁在《社会化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一文中指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遵守社会规范上存在差异,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 “无故矿课”、“上课吃东西”、“上课说话”等这些课堂违纪现象。留守儿童不缺乏理想,但往往表现出专注力不足。学习的过程是持久而艰辛的,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共同的坚守,但留守儿童则往往自己面对困境,缺少精神援助。留守儿童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除了生活实际问题的干扰外,还没放假就开始盘算早日与父母团聚,已经开学还没从与父母相聚的情思中走出来。整个学习过程,干扰因素明显高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这些困难,对于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是难以逾越的学习障碍。

1.2人格情感心理方面

中小学阶段正是人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但留守儿童恰恰在则关键期缺失了最重要的导师父母的关注,因此不仅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反而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据《中国妇女报》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6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有47.9%没有随父母在城里生活過,21.4%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每隔多年回家一次,31%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渴望亲情的心理使留守儿童孤独感更为强烈,长期的失落和孤独带来则易于带来抑郁情绪。

留守儿童道德认知模糊,是非判断力欠缺,更容易违纪甚至违法。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指出儿童早期的道德判断主要受父母的影响,儿童道德观念的源泉是父母的行为规范。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道德认知上的引导,长此以往,道德认识出现困局,道德认知往往停留在感性阶段,对复杂的利益冲突往往无所适从。

在学校里,他们易于违反学校纪律,对人心怀戒备,盲目反抗,易将事态扩大,甚至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有的初中留守学生常常出入不良场所,沉迷于网络,对监护人的管教有较强逆反心理,易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影响,少数极端案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发育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逐渐注重自我存在。古语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小小年龄就要经历各种生活的磨炼,所以更早的思索人生。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已经有了人生规划的雏形。但是由于留守儿童过早面对物质生活问题,往往急功近利,容易把学习简单地定位于赚钱的准备,改变地位的手段。加上很多父母的物质观庸俗化,影响到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观念强调的“人穷志更坚”的观念逐渐淡化,攀比之风盛行。

2初中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建议

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问题解决也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2.1政府要着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逐渐打破或调节户籍困局。户籍限制使农民工父母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即使带在身边,孩子的医疗入学都难以解决。户籍制度改革不是简单的问题,其中的壁垒难以轻易打破,但是城市政府可以在上学,住宿,医疗方面给农民工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当现有的经济模式出现问题社会矛盾就会日益凸显。政府要适时调整经济模式,如加快中小城镇建设,能使农民工有更多就近打工的机会也能使越来越的农民工家庭真正转化为城里人。大力开拓农村的就业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创造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使农民通过农业就可以致富。

2.2家庭尤其是父母要担负起责任

家庭教育是孩子德育的核心。很多家长忙于生计,把孩子简单的抛给学校或抛向社会,这其中有无奈也有不负责任的因素。改进家长在教育观念是必要的,家长应该认清自己的责任,尽一切所能保障对孩子的关爱。在生计问题解决的前提下,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上,而不要在经济利益最大化和关注孩子的抉择中选择前者。

父母的身体力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文化层次和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比较低的家长的影响。因此,提高家长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家庭教育的功效。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措施:(1)创办家长学校 ;(2)发挥政府部门进行思想品德方面宣传教育 ;(3)发挥主流媒体的教育作用,多办有利于教育父母的栏目节目。

方法也是家庭教育的软肋。多数家长不缺少对教育端正的态度,但却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笔者认为:(1)尽量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爱和感恩的家,尽量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2)要从孩子的角度处理教育问题,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提高孩子自信自强的品格。(3)多给孩子积极评价。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善于表扬。(4)父母要尽量多和孩子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融入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2.3保障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学校是孩子接受系统正规教育的场所。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学校更该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尽最大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现行的初中课程体系已经将思想品德作为主修课,德育课已经提高到重要位置。学校和教师要以依托德育课,搞好学生的品想品德教育。但调查显示也有不少学校为了应付考试,把本来思想品德课的课时改成语数外,减少德育课比例。对于,这样的现象,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加强管理,从严要求,遏制这种不良风气。

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抓课堂,还要抓反馈,那些课堂上所教的良好品质孩子们有没有照着做,可以通过建立德育实践小档案,布置实践作业,访谈等方式进行反馈。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评比等方式增加德育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要考虑到留守儿童的特点,体现与他们有关的内容,采用对他们有利的方式。多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课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等。

提高教师应对留守儿童群体的素质和能力。(1)通过进修,培训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开展专门的关心留守儿童方法的培训。(2)创新教法,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让留守儿童感到学习的快乐。(3)教师要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更多的亲情教育。

建立畅通的家长联系机制。比如:家访制度化,多与家长电话网络联系,建立家长网络群,并帮助家长养成经常主动联系学校的习惯。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全党、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留守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来共同的完成,只有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三維联动,才能营造出一个适合初中留守学生培育健康人格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邹湘江.基于“”“六普”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06):23-27.

[2] 陆秋鸾.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225-227.

[3] 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OL].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1):65-74.

[4] 赵烁.试论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工作[J].吉林教育,2015(11):159-160.

[5] 孙彦臻.我国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01):195-196.

[6] 邹一南.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户籍制度改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2):39-49.

[7] 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03):13-29+188-189.

[8] 冯秀军.现代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J].教育研究,2013,34(05):104-111.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