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环境教育区域创设之我见

2018-06-06毛海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体验式

毛海燕

摘 要 体验式环境教育区域创设,既是活动室环境的重要部分,更要体现了环境教育的体验特色,有目的地创设体验式区域活动环境,投放环保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来获得体验,获得知识、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体验式 环境教育 区域创设

中圖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既是活动室环境的重要部分,更体现了它的体验式特色,它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来获得体验,获得知识、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1材料生态化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就越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体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也就会变得更聪明、大胆。既然是体验式的活动,那么我们在提供的时候就要考虑材料的生态化与生活化。

1.1充分利用自然物

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种子既可以发芽,又可以作为生活区小动物的食物,还可以投放到智慧乐园做实物点数,也能投放到美工区做粘贴画等等。又如平时食堂切下的菜根,可以投放到科学区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根的吸水,投放美术区做菜根印画等。夏天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石头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在美工区,小石头成了幼儿特殊的“画纸”,一幅幅石头画就此诞生了。在音乐区,让我们听到了自然的天籁之声,原来石头也能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在建构区,幼儿尝试了搭建石头城堡,石头小桥等有趣的小建筑。秋天,每次散步后幼儿的手上都会有很多落叶宝宝,于是老师引导幼儿用这些小树叶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科学区,将树叶塑封做成标本,供幼儿认识各种树叶,还可以尝试做叶脉书签。美工区,树叶成了百变金刚,还可以变成小金鱼,变成蝴蝶……他们还将树叶的轮廓拓印下来,然后尽情地装饰。幼儿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这些材料不仅随手可得,还能一物多玩。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1.2巧用废旧物品

把废旧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主流,既环保又节约,更为幼儿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和参与的乐趣。我们利用最多的就是各类饮料瓶,它可以制作成小动物,也可以做理发店的小吹风,还能作为建构乐园的建筑材料呢。另外,鞋盒做成电冰箱、洗衣机,方便面碗种上葱、蒜,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这些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在收集这些材料的同时,也拓展了家长的生态环保理念。

2内容体验化

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活动区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内容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泛,多则滥。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活动内容,尽管能吸引幼儿,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刨设环境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创设活动内容时,应考虑活动与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活动内容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小班幼儿刚刚脱离家庭,对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的游戏情有独钟,我们在娃娃家里先放了几个娃娃和奶瓶,让幼儿先将这两样联系起来,然后慢慢添加各种材料来增加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寄托情感。叉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流连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而到了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认知以及动手能力相对提高,那么为他们提供的就不能是娃娃家这种比较封闭的活动,可开设超市,理发店、小吃店等,这样幼儿可以进行独立的交往,体验的角色也更广,动手的机会也更多了。

3活动情感化

“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细致操作能力的培养,我在生活区中设置了“夹豆豆”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了“蚕豆、黄豆、绿豆”,在练习用筷子夹豆豆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小小的绿豆,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蚕豆或者黄豆。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使每位幼儿在活动中都能体验成功。在活动中,我们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角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时间,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外,在建构区,我们会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其中有许多组合式的拼接积木,就需要幼儿的相互协助,可能刚玩时,幼儿并不会想到找同伴一起进行,但经过实践、体验,他们逐渐就会发现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这样的过程是一种磨合,更是商量、服从、据理力争等多种情感的体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体验式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JCJYC1716136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惊铎,姚亚萍.生态体验:臻于美善境界的的道德教育体验模式[J].环境教育,2004(11).

[2] 黄静.生态体验下的园本教研[J].中小学德育,2015(07).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体验式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做体验式报道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街头雕塑动起来——体验式采访注意事项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