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卫生经济学评价

2018-06-06张树泉郭延林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脑梗死

张树泉 郭延林

【摘 要】目的:对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析因设计的研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各30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益肾通脉方治疗、西医常规+双活血治疗、西医常规+双活血+益肾通脉方治疗,用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中医综合组疗效最高,四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中医综合组的经济效果最优,四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提高,且经济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中医综合方案;脉络膜前动脉;脑梗死;益肾通脉方、双活血

【中图分类号】R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脉络膜前动脉区(AchA)脑梗死是由脉络膜前动脉供血障碍所引起的以偏瘫、偏身感覺障碍和同向偏盲为主症的急性脑血管病。该血管供血区域的脑梗死具有病灶小、症状重、易进展的特点,为临床治疗难点。我们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并获得很好的卫生经济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脑病科2015年06月至2017年06月收住院的120例脉络膜前动脉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采用析因设计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中药组、双活血组、中医综合组,各30例,四组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组给予给予拜阿司匹林0.1 qn po,硫酸氢氯吡格雷 75mg qd po(首次顿服300mg),视病情及并发症加用脱水药、降压药、降糖药、脑神经保护剂等;中药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益肾通脉方(方药组成:制首乌20g、山茱萸15g、炒山药15g、麦冬15g、石斛15g、五味子5g、肉苁蓉15g、云苓30g、菖蒲10g、郁金10g、当归30g、川芎30g、葛根30g、全虫10g、坤草30g)治疗,中药材选取北京康仁堂药业颗粒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口服;双活血组治疗: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血栓通450mgivgttqd,银杏达莫 20mlivgttqd;中医综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益肾通脉方+双活血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4天。

1.3 疗效标准 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足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分级比较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四组有效率分别为:基础治疗组66.7%,中药组76.7%,双活血组80.0%,中医综合组93.3%,经秩和检验,P<0.05,表明四组总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四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疗效不同,中医综合组疗效最佳。

2.2 经过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治疗组每取得1%的临床疗效,需花费129.64元,与一般治疗组相比,每多增加1%的有效率所需费用:双活血组最多为91.15元,中药组次之为82.21元,中医综合组最少为73.21元。提示中医综合组经济效果最佳。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呈渐进性加重,在48 h内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的特点。由于脉络膜前动脉所供血的内囊后支区域缺乏侧支循环,并且是锥体束通过的重要部位,发生梗死后病情极易进展。脑梗死在祖国医学属于“中风病”范畴。中风又名“卒中”,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卒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后世医家多综合前人之说,依临床辩证而灵活运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通腑化痰、活血通络、清热除痰、健脾利湿、益气养阴等治则。本研究将临床常见的进展性脑梗死类型-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纳入到临床研究中来,并针对性的制定了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常规基础治疗(包含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中药益肾通脉方和静脉中成药双活血治疗的完整诊疗方案,形成了双抗双活血配合益肾通脉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新方法,应用于脉络膜前动脉区急性脑梗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未见脑出血事件的发生。

本课题研究通过对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12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采用析因设计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疗效显著。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肾虚血瘀痰阻型)总有效率达到93.3%,通过卫生经济学评价显示:在某种范围内,适当的增加投入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说明本治疗方案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脉络膜前动脉区等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 庞义三. 中国社区医师. 2016(30)

前脉络膜动脉综合征[J]. 任艳,陈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2(04)

猜你喜欢

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保守治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对于脑梗死,你必须知道的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