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2018-06-06王霞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献血者实验组护士

王霞

【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血站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202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所有献血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人。其中,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然后对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实验组中,出现头晕、呕吐以及脸色苍白等不良反应的人数共有1名,护理满意度为98%。在对照组中,出现头晕、呕吐以及脸色苍白等不良反应的总人数为6人,护理满意度为89%,两组差异显著,p值<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献血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减低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采血站;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165-01

前言: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大众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高越高,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心理护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方式,其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采血站中,献血者可能由于个人不良的心理情绪以及体质等因素而产生不良反应,因而采血护士的心理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采血效率。对此,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在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择了采血站202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其具体结果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选择对象

我院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202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101人。在实验组中,女性献血者36名,男性献血者65名,年龄在23-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岁;教师16名,学生36名,工人32人,其他17人。在对照组中,女性献血者有39名,男性献血者有62名,年龄在24-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岁;教师12人,学生38人,工人有33人,其他18人。排除标准:将未成年以及超过55岁、体重指数不符合献血标准、有血液方面疾病等不健康的人排除。纳入标准:献血者年龄在18-55岁之间,体重指数要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公民[1]。对两组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进行了比较,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采用方法

对对照组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科普护理。有些献血者由于是初次献血,可能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因而采血护士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为患者讲解献血知识,告知其在献血前要注重饮食,不能食用肉制品以及牛奶制品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告知患者在献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保证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2]。(2)献血中以及献血后的心理护理。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慌张、缺血等不良症状,在献血之后也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而影响最大的是献血者的精神因素,若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表现为消极情绪或抗拒,就会大大降低采血工作效率,甚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患者的身体素质也是造成后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若患者在献血时处于疲劳或饥饿的状态,则会造成脑供血不足以及血管扩张等问题,在穿刺时会有很大的疼痛感,因而为了避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在献血之前对献血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针对其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护士不仅要在采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在采血后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采血时,若患者在采血针管刺入的过程中出现冒虚汗、表情扭曲或眼睛注意力转移等现象,则表明患者存在过度紧张的心理问题,这时候护士要积极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转移其注意力,通过言语来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同时保证采血工作的顺利完成。在采血之后,患者献血者出现臉色苍白或头晕等不良反应,采血护士需要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症状,并告知患者在献血之后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要及时补充营养。

3.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献血者献血之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4.统计学处理

通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例数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值<0.05时,表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对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在实验组中,出现头晕、呕吐、脸色苍白的人数有1名,而对照组共有6名,p值<0.05,两组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对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实验组中,护理满意度为98%,而对照组为89%,两组差异显著,p值<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现阶段,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在医疗护理中取得的广泛的应用,其结合了常规护理与心理学知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采血站护士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缓解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采血效果。采血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职业特点等对不同心理特征的献血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稳定的心理情绪,在实际采血过程中可以采用语言沟通以及播放音乐的形式,采血之前对献血者进行相应的科普教育,从而缓解其紧张情绪,进而减低献血者后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此外,护士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与献血者交流时要能够及时把握其心理活动,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采血效率[3]。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通过对献血者采用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同时能够降低后期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因而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清.采血护士对献血者开展心理护理的作用及效果[J].现代护理,2017,24:45-47.

[2]范平.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6,25:432-433.

[3]郝建华.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2017,21:288-289.

猜你喜欢

献血者实验组护士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献血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献血注意事项早知道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