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范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18-06-06张慧肖丽萍胡翰舒慧欣
张慧 肖丽萍 胡翰 舒慧欣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教工具及手段已在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作为即将踏入教师队伍的一员,高职师范类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承担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传播者的角色。本文结合当前高职师范类学生的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需求,提出若干顺应技术需求、切实可行的高职师范类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师范类 计算机应用能力 培养模式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c)-0198-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职师范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学生根据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使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以学生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操作。国内各高职院校对于信息素养的培养都非常重视。
然而,随着高职师范类专业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参差不齐。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发展潮流大背景下,慕课、新兴网络教育工具等教学新模式应运而生,对于在当前新形势下高职师范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如何培养,却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在以我校师范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深入研究高职类师范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师范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及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大批现代教育技术工具进入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充分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效率,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总结如下。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师由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一言堂”的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往往容易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获取者,成为“演员”。
第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强化了媒体的作用,使手机、电视、电脑等屏幕作为载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比如,智能电视系统下开发了需要与当前教材配套的APP应用,教师可以运用该应用上传视频资料,发布作业。让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变得立体而有趣。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彻底转变了教材单一的局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音像教材。知识由传统的简单文字描述转变为有音频、视频、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教材,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的方式传递教学信息,丰富了教材的传播形式。
現代教育信息技术已在我国中小学逐步推广使用,现教手段下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高效性、多功能性,彻底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闯天下的教学模式。让“高效课堂”“趣味课堂”取代枯燥无味的“满堂灌”“一言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同时,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缩短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够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深受师生的欢迎。
2 高职师范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公共课程,教育过于片面化、简单化。高职师范类学校并没用把信息素养问题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没用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仍比较传统,存在不适应当前现代教育技术新形势的突出问题。(2)面向师范类学生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各自为战,不成体系,本课程将研究和整合适应我院高职师范类背景下的教学资源,包含大纲、教学课件、宏观设计、案例等。(3)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训条件有待改善。
3 改革模式
我们应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因此,不能仅仅依靠开设一门计算机应用类的课程来解决。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师范学院应充分利用课堂集中学习、线上自主学习、社团拓展提升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理念深入所有的师生心中。
(1)充实教学资源。师范生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学科专业有机结合。我们对师范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将现教技术与其所学学科进行整合,运用所学解决教学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师范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应设置日后工作中真实的教学任务。教学资源的充实,特别是源自现行的一线的中小学教学任务作为教学资源进行项目化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师生应深入了解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现状和需求。要想了解中小学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现状以及获得当前学校的使用需求,就要求师生广泛深入地到中小学去,通过调研、座谈、教师挂职互换、学生见习实习等各种方式,深入中小学,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指导我们的教学。
(3)鼓励学生参赛各类现代教育竞赛。当前,国家、省市等各级别的教育信息化大赛为学生提升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应该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加这类大赛,与同类院校的同学同场竞技,共同提高。教学信息化大赛旨在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完成相关技术技能操作的能力,切实提高参赛选手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多组织学生参加该类大赛,对于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4)革新师范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评价方法,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所有的评价都应该基于真实教学任务情境的评价。培养师范生的现教能力,归根结底还是为以后参加工作后的教学实践服务。因此,只有真实的教学情境才能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第一,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并侧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即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活动。第二,总结性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实践作品。总结性评价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真实的教学任务,制作一个实践作品,并上台展示,根据综合表现给出评价的过程。
4 结语
与中小学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毋容置疑,如何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当务之急。本人总结当前高职院校师范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了高职师范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通过在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琳.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6(4):40-41.
[2] 马池珠.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2017(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