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探讨
2018-06-06张馨月
张馨月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辩证能力,合理调整英语教学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考核手段,要强调英语的应用性和交流性,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生 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c)-0189-02
我国对英语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是应试教育为主,注重词句背诵和语法近乎苛刻的理解和学习,弱化听说部分,甚至中高考中一度将听力成绩不计入卷面总分,过分忽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交流应用能力。此类现象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延续至大学,严重影响了我国学生英语语言的交流应用能力,甚至产生了一类能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却不能与问路的外国人正常交流的普遍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理应以培养学生英语交流应用能力为主,但由于传统的学习理念而忽略了思辨能力的提高,再加上课程和评价方法不合理,导致大学生仍不能熟练应用英语这项交流工具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
1 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因素
1.1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秉承“尊师重教”的理念,中国人传统教育思想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的言论就是正确的言论,教师的要求学生必须遵从。与此同时,中国教育对书本、教材的重视程度很高,往往认为书本的内容就是正确的、合理的、必须遵守的,这种传统的理念导致学生将书本教材作为学习知识的“法典”。因此,中国学生常常不敢质疑教师、不敢挑战书本、不乐意去挑战权威,致使我国学生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甚至是对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怀疑和质疑能力。而对比西方,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却大相径庭。西方的教育主导以学生为主,不墨守成规,强调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进行以自我为中心的评价和学习形式,使学生有充分的言语空间和发散思维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理念虽然规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
1.2 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学科均是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从小学开始至大学阶段,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我国学生的骨髓,尤其对于英语这门学科,虽然很多家长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孩子英语能力,开展各种英语兴趣班的学习,但即便如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英语的学习依然是以背诵单词、背诵短语、背诵音标、背诵句式、背诵语法甚至背诵课文的传统形式,并且加以大量的练习题训练,以应对所有的英语考试,尤其到了大学阶段的四六级考试,应试教育的影子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是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主旋律。
英语语言其实是一种工具,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应试教育的工具。开展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是取得英语学科较高的分数,而是能够与人交流,应该是注重听说、强调读写,而不是单纯的单项选择、完形填空等等。大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弊端就是缺少口语练习,口语练习实则就是听与说,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对话环境,根本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我国大学生所谓的口语练习多半是模仿,没有实际性的逻辑会话交流,导致我国大学生英语的思辨空间和语言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实质性地提高。
1.3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影响
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师仍以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填鸭式教育”。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严重缺少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还是以一篇文章为主,讲解新词、分析语法,而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层次内涵的剖析。此外,对于与学生互动交流和提问回答时,往往注重学生语法和发音的错误,而不是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偏离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应用的目标。同时,教师讲解文章是为了讲解而讲解,没有引申文章中隐含的文化信息,没有提取英文交流中的关键知识,导致大学生在高层次的英语学习中依然缺少对英文交流应用的学习和体会。
2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
2.1 调整中国传统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教育不是传统初高中教育对英语语法、词汇的学习和应用,而应该更加注重交流。这里的交流可不是指与同学、与老师为了交流而交流的对话,而是指假设将一个学生置于一个英语环境中,能够适应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旨在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标准。因此,教师要摒弃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中的糟粕,给予大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的空间,同时也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质疑教师和教材的权利,教师不要为了好面子而限制学生向正确方向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应该结合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中的优势之处,同时融入西方的教学思想,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理念。
2.2 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传统课程设置形式是以注重語言技能训练为主,这势必阻碍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以优先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为主,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并纳入所有的课程大纲中,使大学英语教学能从不同出发点和不同的层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摒弃传统大学英语一言堂的课程授课方式,教师应该多多制定“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教学课程,针对不同学龄、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制定不同的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和活动。首先,要增设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能力的课程和活动,比如开展英语演讲课、英语辩论课、英语时事讨论课等创新课程。其次,可以开展英语文化交流活动、中外文学鉴赏活动等。此外,有留学生的大学院校可以在英语课程中邀请留学生加入,学生通过与留学生在文化、科学、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发散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除了对英语交流课程设置的改善外,还应该在课程中加入有关西方文化的内容。这部分可以通过开展英文选修课来实现,可以设置不同的课程,如中外文学名著鉴赏课程、西方文化知识课程等。最好能够利用大学校友的人力资源,聘请一些优秀校友、海外留学生、英籍华人或美籍华人等,在课堂上通过分享和交流的形式,发散学生英语交流应用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2.3 改变传统成绩考核评价方式
在英语课程评价方面,应弱化卷面成绩,提高平时成绩,加入英语交流实际操作评分,改变传统平时成绩加卷面成绩的应试教育理念,通过更加综合的评价方式,修改传统评价规则。学生十分注重成绩和学分,如果考核方式改变,必定会使学生更加注重对英文交流能力的学习,这样便间接使学生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具体改革的做法是:
第一,卷面方面。弱化对语法和词汇、词组的传统考核,将这些考核融入相应的语境中,注重学生使用英语解决特定语境中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加入语境对话的题目,防止学生萌生出为了应对考试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过关的想法。还要减少单纯对阅读理解表面内容的理解,增加对文章描述内容中文化、历史、科学等深层次的理解,避免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深刻发掘学生的思辨能力深度。
第二,课堂方面。对每一节课或者每一阶段的课程进行考核评价,平时成绩不光是简单的对出勤、课堂纪律的评价,而是在每一阶段课程中加入综合评定方式,包括对任务的提出、学习小组组内外的讨论或辩论、小组的演示、随堂笔记、解决问题思路等等的评价,这样丰富了课程上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辩证能力的培养。
第三,交流考核方面。每學期最后的考试中,在每一位学生或者一组学生的考核中,加入应用英语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考试。教师通过设定一个情景并提出一定的要求,让学生完成交流对话,使学生注重英语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中,仍需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实践,才能够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实现提高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惠仙.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7(11):123-124.
[2] 柳佳莹.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6(7):77.